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21: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语云(yù) 垂髫(tiáo) 遂迷(suì) 悄怆(chuàng)
B. 俶尔(shū) 清冽(liè) 为坻(chí) 椎髻(jì)
C. 佁然(yǐ) 多髯(rǎn) 一楫(jí) 翕忽(xī)
D. 好逑(qiú) 窈窕(yáo) 溯洄(sù) 雎鸠(jū)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D. 其两膝相比者 天涯若比邻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便要还家   B.左手倚一衡木
C.军士吏被甲 D.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久仰”“劳驾”“赏光”属于敬辞,“寒舍”“见谅”“家父”属于谦辞。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大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C.“看到老师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这个句子结构不完整。如果去掉“看到”或“使”,句子就完整了。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因此也叫《诗三百》。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9分)
材料一 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合作共赢”的感悟。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词,回答问题(4分)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8. 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
9. 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T,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 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 咸来问讯 咸:都
D. 欣然规往 规:计划
11. 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2分)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2. 作者在第一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3分)
13. 在文章第三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3分)
14.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作者铺陈桃花源中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中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4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日光下澈(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疾趋度石罅(        ) (4)山行之极观也(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7.请从【甲】【乙】两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18.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填入下表。(4分)
选  文 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甲】唐永泰中,樵者蓝超遇白鹿,逐之,渡水,入石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犬、人家。主翁谓之曰吾避秦人也留卿可乎?超云:“欲与亲旧诀,乃来。”遂与榴花一枝而出,恍若梦中,既而寻之,不知所在。
(选自《闽中实录 榴花洞》)
【乙】南阳刘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
【注释】①囷: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1)不知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穴才容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给【甲】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1分)
主 翁 谓 之 曰 吾 避 秦 人 也 留 卿 可 乎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入石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犬、人家。
(2)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22.你认为以下两则材料,哪一则更适合续接在【乙】文之后?请简述理由。
(2分)
材料一:一人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得桃源,竟屠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其人见繁荣尽失,惟有死寂,大骇,寻病终。
材料二:樵者见桃花灼灼,异于世间,欲留,但念亲旧,遂折桃枝。出穴,得其船,反武陵。渔人植之于野,抽枝发芽,今已十里桃花矣。
三、作文(50分)
23.不小心摔倒时,路人的搀扶温暖了你;寒气逼人的凌晨,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感动了你;迷茫困惑时,一本好书启发了你;平淡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你;考试失利时,同学的安慰鼓励了你;取得成绩得意忘形时,老师的批评鞭策了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袭时,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你……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引你前行。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
②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A 2.B 3.D 4、B 5.D
(1)悠悠我心 (2)天涯若比邻 (3)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1)示例: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示例: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3)示例:孔子:韦编三绝;孟子:舍生取义。 (4)略。
8. 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9. 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0. B 11. A
12. 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的美好做铺垫。
13. 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面朝代更替;对渔人所描述的外界情况感叹、惋惜。 14. C
15.(1)穿透 (2)像狗的牙齿 (3)快走 (4)景象
16.(1)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17(1)清 (2)伟(奇)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赞叹之情
19.(1)……的地方 (2)以……为异
(3)只,仅仅
20.主翁谓之曰/吾避秦人也/留卿可乎?
21.(1)(蓝超)进入一个石门,(石门)开始很窄,(走着走着)忽然变得开阔,里面有鸡、狗、人家。
(2)(刘之)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山中忘记了返回(的路)。
22.材料二更适合续接在【乙】文之后。因为材料二更能表现出樵者对亲情的重视与珍惜,他虽然向往美好的生活,但是却不愿意以失去亲人为代价,更能表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称颂。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