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23: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战地花开,馨香动人
百 合 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思路,明确小说构思精巧的特点。
2、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体味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安排情节的作用。
文本解读
《百合花》是一篇战争题材小说,但它没有正面去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而是选择了一个中秋佳节发生在前沿包扎所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出身于农村的通讯员与两位女性(“我”和新媳妇)在严酷战斗环境下的浓厚的军民鱼水情。
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了战争和人性,虽然是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却与同题材的其他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作者以女性的情怀去写残酷的战争,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圣洁的情感,以及普通人的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
情景导入
如右图,这是什么花?
这种花有什么特点呢?
它的花语是什么呢?
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茹志鹃的文章《百合花》。
美好家庭,寓意着家庭幸福、和谐。
②白色的花语有纯洁、庄严的含义,寓意着神圣、庄严、纯洁的事情。
祝福、心想事成的花语含义,寓意着人们能心想事成。
百年好合,适合送给新婚的夫妻。
活动1.知人论世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市,192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进过孤儿院。1942年在浙江武康县初中毕业。次年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文工团当演员和创作干部。1955年从部队转业,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她在文工团时即已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过一些获得好评的歌词,话剧。
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好些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
茹志鹃
(1925.9.13—1998.10.7)
任务一:预习
活动2:背景探寻
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茹志娟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任务一:预习
活动3:知识链接——诗化小说
诗化小说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一个产物,“五四”时期传入中国,是指“思维发散化、结构散文化、人物形象淡化”的小说类型。诗化小说具有散文和诗的某些特征,自废名开其滥觞,经沈从文扛其大旗,至萧红、汪曾祺等人延其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情节方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将事件作为线索,将情感、心理作为线索。
人物方面:人物形象不是特别鲜明、饱满,文中传递出作者的某种意绪和感悟。
环境方面:重自然环境描写,文中常有大段的景物描写,物象也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主题方面:表面上美丽、祥和,关系融洽,但深层往往弥漫着苦难和伤痛。
任务一:预习
撂(liào) 髻(jì)
讷讷(nè nè) 忸怩(niǔ ní)
砦(zhài) 执拗(niù)
任务一:预习
活动4:正字音
踌躇 形容犹豫;指停留,徘徊不前;形容得意的样子
讷讷 形容说话迟钝
忸怩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执拗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讪讪 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任务一:预习
活动4:释词意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活动4:回顾小说三要素
任务一:预习
【任务二】整体感知活动一:梳理情节
《百合花》作为经典小说感动了无数人,现在学校青春影视社打算把它拍成微电影,如果让你做微电影拍摄的导演,你如何根据小说三要素梳理故事情节?
环境:
人物:
情节:
中秋 战争 包扎所……
通讯员、我、新媳妇
盖被
我的见闻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带路
借被
献被
活动一:作为《百合花》微电影导演的你,现在准备招募演员,请根据《百合花》小说的情节,分析“小通讯员”、“新媳妇”、“我”的人物性格特征,为演员选拔作准备。
【任务三】研读文本
活动一 :研读文本
(1)他是一个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
(2)稚气未脱离,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
(3)对生活和自然充满热爱。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4)善解人意,关心他人。走走停停,给我两个馍馍体现出他关心“我”。
(5)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
通讯员——年轻小战士
活动一 :研读文本
通讯员——年轻小战士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研读文本
新媳妇——青年农村妇女
1.美丽漂亮“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绺蓬松松的刘海,头上硬翘翘地挽了髻。(外貌)
2.娴静、羞涩 脸扭向里面,扭过脸 尽咬着嘴唇笑个没完
3.深明大义 那位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唯一的妆。
4.害羞腼腆 刚开始做救护工作时 她红了脸答应做我的下手
5.友善、善良 笑眯眯地抿着嘴,时不时东张西望,好象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开口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
6.崇敬、痛惜、悼念、歉疚刚才那种羞涩已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劈手夺过被子,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小通讯员的身上。
文本研读
“我”既是小说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动找他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了没有的言行,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泼辣”。
“我”
活动二:现在报名演员的同学有很多,其中“新媳妇”这角色竞争激烈,小说是如何刻画“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的?
【任务三】研读文本
主要通过三个情节:
一是把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借给伤员;
二是帮助包扎所工作人员照顾伤员;
三是为牺牲的通讯员缝衣服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被子铺在棺材里。
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文本研读
2.“百合花”仅仅是新媳妇心灵和性格的象征吗?和小通讯员也有关吗?说说你眼中的小通讯员的形象。并体会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他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也像百合花一样。
②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③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文本研读
知识链接——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归纳
1.正面描写:
①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心境、性格等。
④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⑤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叉在一起。
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侧面描写:
不把笔墨用在要描写的对象上,而是通过对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从而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特征。这种描写方法不仅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还是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其立体感的重要手段。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人物衬托、人物对照等。
作用:往往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战地花开,馨香动人
百 合 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百合花”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主旨。
2.感悟小说所表达的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活动一:演员招募仍在继续,你遇到了一个难题:“百合花”仅仅是新媳妇心灵和性格的象征吗?和小通讯员也有关吗?思考你眼中的小通讯员的形象。并体会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任务一:人情美和人性美
不是,和小通讯员也有关系。我眼中的小通讯员形象:
①他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也像百合花一样。②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活动二:微电影《百合花》的演员已招募完毕,影视社道具组成员需要准备演出道具,现请你根据演出需要列出重要物品清单,并说说你选择它们的理由。
(提示:作者在小说中反复点缀了一些事物)
任务二:感人的力量——细节分析
1.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2.通讯员给“我”的两个馒头
3.通讯员带破洞的上衣
4.新媳妇的百合花被子
任务二:感人的力量——细节分析
①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第一次是在去包扎所的路上,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的时候。在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候,在紧张的战斗间隙,这个小战士还有心思把伪装作为装饰,在枪筒上插上树枝和野菊,体现了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纯朴天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任务二:感人的力量——细节分析
②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
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
第二次是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碰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我”睹物思人,想起他的羞涩憨厚,天真活泼,善良体贴,通过这“饱含着战友之情”的两个馒头,深切表达了“我”痛失战友的悲痛之情,“立片言而居要”,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任务二:感人的力量——细节分析
②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
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
第二次是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碰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我”睹物思人,想起他的羞涩憨厚,天真活泼,善良体贴,通过这“饱含着战友之情”的两个馒头,深切表达了“我”痛失战友的悲痛之情,“立片言而居要”,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任务二:感人的力量——细节分析
③通讯员带破洞的上衣
第一次是通讯员借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而且不肯让新媳妇缝补,这既照应了前文写的小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又表现了他的执拗。
第二次是通讯员要回部队时,“我”看到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为下文写小通讯员负伤牺牲埋下伏笔。
第三次是“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通讯员连这个破洞都没来得及缝补就牺牲了,表现了小通讯员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最后一次是新媳妇缝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感情:有新媳妇对当初小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饱含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
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出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任务二:感人的力量——细节分析
④新媳妇的百合花新被
第一次是借被时,第二次是新媳妇刚来包扎所铺被子时,第三次是献被给牺牲的通讯员时。
百合花新被的出现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小说的主题:解放军战士是高尚的,他们得到人民的热爱是无愧的。战士们的高尚情操,战士们对人民群众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总之,文中的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作品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而且将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知识链接
细节作用:
细节描写
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生活环境
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深化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
拍摄过程中,导演发现环境对渲染气氛很重要,于是选了两处环境描写,请你帮忙分析。
任务三:军民鱼水情
活动1:环境描写探究
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温润的香味”
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和平的景象。在残酷的战争之前,眼中却是这样一派和平的景象,体现出他们作为革命战士临危不惧、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2.“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①凸显了战争环境的恶劣,为下文通讯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埋下伏笔。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活动2:微电影拍完了,对于电影的名字,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遵循小说原著叫《百合花》,有的人认为,小说的主干情节中,从借被子,献被子,盖被子,都是以这条百合花被子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应该叫《百合花被》,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并为大家说明。
任务三:军民鱼水情
我认为应该叫《百合花》因为“百合花”的清丽、纯洁、淡雅等特点,
既可以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与友善,
也能够象征小通讯员的淳朴、真诚和高尚;
还可以象征纯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
仍能够象征舍己为人的人性美。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③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烘托、衬托人物形象特点。
④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任务三:军民鱼水情
知识链接:环境描写的作用
任务三:军民鱼水情
活动3:探究本文主旨。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结语
茅盾在《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中说过:“我认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为什么如此?相信大家读完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身上所体现的军民之情,人性之美如“百合花”一样开放在我们的心上!
茅盾在《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中说过:“我认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为什么如此?相信大家读完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身上所体现的军民之情,人性之美如“百合花”一样开放在我们的心上!
结语
假如“小通讯员”被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物”
请你给“小通讯员”写一段颁奖词。(散文式、诗歌式等皆可,字数不限)。
拓展延伸
一枝野菊花,两个硬馒头,战火纷飞下,你的眼里是热爱,你的心里是温暖。
一声快趴下,全身扑危难,青春绽放中,你的英勇撼旧宇,你的大义照汗青。
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每一个伟大都有平凡。
随堂练习
1.“我”是小说中事件的见证人“我对小通讯员的态度一直在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在刚刚接触因赶路不及而 ①,然后又对他保持距离的作法而②,以后是对小同乡③,“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 怀着 ④ 的心情”送走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①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生气起来
发生兴趣
越发亲热
崇敬
2.给加粗字注音。
劈手( ) 闪烁( ) 虔诚( ) 半晌( )
3.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详 小心翼翼 气势凶凶
B.发髻 日溢丰富 张皇失措
C.棉絮 平淡无其 义愤填膺
D.篝火 流水淙淙 起早熬夜
随堂练习

shuò
qián
shǎng
D
点拨:
A项中”凶”应为”汹”
B项中”溢”应为”益”
C项中“其”应为“奇”
4.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丁冬”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随堂练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