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哦,香雪》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哦,香雪》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23:2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 铁凝
必修上册第3课
教学目标
1.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物象的象征意义。
3.体会香雪们青春的纯真与质朴,感受生命的美好。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④。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
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
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
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
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2018年9月,《哦,香雪》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
响力小说。
走近作者——作者名片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也是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
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
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
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
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走近作者——写作背景
《哦,香雪》情节
【任务一】将文章拆分为三个与“铅笔盒”相关的故事。
一、概括文章内容
【场景一48—62】渴望铅笔盒
【场景二63—71】交换铅笔盒
【场景三71—82】带铅笔盒回台儿沟
【思考】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香雪与铅笔盒展开,那么前面的文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一、概括文章内容
(1—4)火车开进台儿沟
台儿沟特征:
火车特征:
在大山中,位置偏僻,生活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速度快、陌生、带来外来文明
作用:交代了台儿沟的特征,为下文姑娘们的行为做铺垫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
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
象征着开放、现代。
一、概括文章内容
(5—47)姑娘们和火车的一分钟
香雪和姑娘们都表现出了对火车的关注,他们的关注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关注点不同
金圈圈、手表、“北京话”、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如车厢里的学生书包、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
物质与情感
精神与自尊
都向往现代文明
一、概括文章内容
(5—47)姑娘们和火车的一分钟
香雪和姑娘们都表现出了对火车的关注,他们的关注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原因
“知识就是力量”
二、深入理解内容
【场景一48—62】渴望铅笔盒
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
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二、深入理解内容
【场景二63—71】交换铅笔盒
勾画香雪跑上火车时和交换铅笔盒时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
跑上火车时:果断、坚定、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 勇敢、执着
交换铅笔盒时: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纯朴。
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也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赶快下去,赶快回家,第二天赶快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自尊。
二、深入理解内容
【场景二63—71】交换铅笔盒
作者设计用香雪用“鸡蛋”交换“铅笔盒”,有何深意?
鸡蛋象征传统的农业文明、乡村文明
铅笔盒象征着现金的工业文明、城市文明
体现了改革开放之后火车的开通、现代文明的发展给边远山村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二、深入理解内容
【场景三72—82】带铅笔盒回台儿沟
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香雪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给这段情节分层,找同学分层朗读。
害怕(72)——满意(73-75)——犹豫(76)——坚定(77-78)——激动(79-82)
在香雪回台儿沟的路程中穿插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请勾画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⑴“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⑶“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⑷“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不怕
犹豫
坚定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方面 ①描绘画面:描绘了……(时间、地点、景物特点)的画面/景物
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暗示心理:暗示人物……的心理
情节方面 ①为下文做铺垫:为…的下文做铺垫
主题方面 深化主旨
读者方面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想象
文中大量的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相呼应,同时使文章更富有诗意。
三、主旨探究
判断一部小说是否是“好”小说,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关键人物是否在故事中成长。思考本文的香雪是否属于成长型人物?
在看火车、换铅笔盒、走回大山的过程中,香雪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的巨大心理障碍,完成了自信、开放、进步的自我蜕变。
看火车——害羞、文静、腼腆
换铅笔盒——执着、勇敢、自尊
走回大山——勇敢、自信、坚定、对人生对家乡有了新的思考
小说还涉及到了其他姑娘们和城里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分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凤娇:大胆直率、真诚、自尊
那个姑娘:泼辣
其他姑娘:真诚直率
城里人:
嘲笑香雪的人——冷漠虚荣
“北京话”、小女孩...——善良、热情
农村
城市
和谐
矛盾
三、主旨探究
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
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
赞美迫切的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时代内涵)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三、主旨探究
到这里,铁凝与香雪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读者领略到一种令人酸楚的希望的时候,铁凝却又认识到一种文明的“暴力”。若干年之后,铁凝再次来到苟各庄,新的现实让她感叹“日子果真是那样地多变吗”。以前闭塞的小山村已成为野三坡旅游区的一部分,从前的香雪们早已不复存在,女孩子们不再像等情人一样等待火车,而是或者进人度假村做起了导游、服务员,或者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再也不会接受一只山鸡换回一斤挂面,用四十个鸡蛋去换一个文具盒的奇特交易,而是懂得了价值和市场,都在比着赛快速地发财致富。为了钱来得快,甚至有了出售伪劣商品坑骗游客的事情。
三、主旨探究
以火车为象征的现代文明,在拆除贫困壁垒的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暴力,它打碎了香雪们平静、淳朴、明净、内敛的爱心。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让香雪们固守大山与贫穷落后为伴,剥夺她们拥抱文明与进步的权利。但至少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在物质生活的巨大泥淖中,精神永远都应是一朵圣洁的莲花,高傲地日日升起。
三、主旨探究
“香如凝土,洁白如雪”假如你相遇香雪,你想对她说什么?请以“愿你---”为格式,自由写作。
参考:愿你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尝尽人间烟火,眼中仍有光
愿你一生清风明月,笑靥如花
愿你三月拾花酿春,六月流萤满夏
小说中的铅笔盒
知识链接—物象的象征意义
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大山”——封闭、传统;
“钢筋铁骨的巨龙”——火车
火车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它来自外面的世界,带来外面的消息,也带来了商业的萌芽,还带给香雪美好的心愿。它比铅笔盒具有更大的神力,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由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物象的象征意义:物象本身的特点+物象在文中的作用
《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孙犁
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文章评价——小说的散文化/诗话小说
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①人物:姑娘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
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
②生活场景、自然景物
生活、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
(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融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③小说的语言
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核泄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又清新之美。
①虚化人物。描写人物较多,淡化对xx形象的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不典型。
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文章简单交代了...的情节,情节不曲折,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③注重环境描写,注重对...的自然风光、当地...的民情风俗和xx(人物)生存状态等意境氛围的营造,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④语言诗化。语言朴素质朴口语化,优美形象生动,典雅等等。(结合文本具体词语分析,找到文本中最典型的语言风格)
⑤在主旨表现上,更突出情调。注重突出对……的情感态度、生命态度、价值判断等(结合主旨)。
小说的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