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世界文学史上,有两位作家因成就巨大被称“翁”:
莎翁-莎士比亚
托翁-托尔斯泰
列夫 托尔斯泰
作家
哲学家
思想家
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俄罗斯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
1851-1854年在高加索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34岁时与索菲亚结婚
十五口之家
82岁离家出走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童年》、《少年》《青年》
1863~1869
《忏悔录》
《安娜·卡列尼娜》
《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
《复活》
1852、1854
《战争与和平》
70年代末
列夫·托尔斯泰の书写人生
1873~1877
1889~1899
80年代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当时(19世纪末期),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了解全书的故事
【情节梗概】
玛丝洛娃原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真诚地爱上聂赫留朵夫。但这个腐化堕落的贵族少爷却诱奸了她,把她抛弃,使她陷入种种悲惨遭遇,最后沦为妓女。
妓女生活使她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她再也不相信什么善了。于是拼命吸烟、喝酒,麻醉自己。
【情节梗概】
一次被诬告谋财害命,关进监狱,并被昏庸的法官判处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在审判玛丝洛娃时,正巧聂赫留朵夫作陪审员。当他认出她肘,良心受到谴责,想通过拯救她以赎前罪,并准备和她结婚。
【情节梗概】
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逐步恢复过去的爱情,重新唤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自动戒了烟酒,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地位,拒绝与他结婚,而与另一她心爱的犯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
【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情节】
人物:
事件:
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经过
开端(1-21段):
发展(22-43段):
高潮(44-58段):
结局(59-78段):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
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原谅,但被拒绝。
玛丝洛娃经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
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
玛丝洛娃是怎样一个形象?
神态描写。玛丝洛娃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但她仍然高兴有人来看她,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嫣然一笑”是她作为妓女的习惯性表情,体现了玛丝洛娃的堕落。
1
2
3
神态、语言描写。玛丝洛娃的表情表现了她认出对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触及的痛苦记忆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9
10
15
16
20
肖像描写。这是一个可爱的姑娘,眼睛“特别有神”,让人无法讨厌她,作者这样写激起了人们对她的遭遇的同情。
27
语言、神态描写。玛丝洛娃不相信聂赫留朵夫会赎罪,她不抱任何希望,只是“微微一笑”,这笑不但是礼节性表情,她内心里对聂赫留朵夫有的只是厌恶。
36
37
41
42
43
她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她已沦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尘女子,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
玛丝洛娃是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她揭露了俄国官僚体系的腐败。
语言描写。聂赫留朵夫在称呼上的斟酌和语言的不流畅表现了他思想上的矛盾。
4“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聂赫留朵夫是怎样一个形象?
心理、动作。
聂赫留朵夫认为玛丝洛娃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应该赎罪,他急于想得到玛丝洛娃的谅解。
12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来。
心理描写。聂赫留朵夫看到了玛丝洛娃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当年的纯洁美好不复存在,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尘女子的放荡,这一切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意义。
③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药可救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心理描写。表明了聂赫留朵夫决心从精神上拯救玛丝洛娃,其实这也是他迈出自己精神复活的第一步。
67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他……对她豪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
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作风随便,诱惑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又将其抛弃。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玛丝洛娃,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祸首,心中的良知引发了他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忏悔。他开始决心赎罪。
小说以“复活 ”为题,在主题上有何深层意蕴?
【观点一】:“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单纯善良的大学生
第二阶段:放纵堕落的花花公子
第三阶段:苏醒忏悔的复活者
小说以“复活 ”为题,在主题上有何深层意蕴?
【观点二】:“复活” 主要是指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
玛丝洛娃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天真美好的单纯少女
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
第三阶段:宽恕复活,重获新生
“那也只不过是因为她先前已经对他说过那些高傲的话,以后就不愿意改口罢了,而且主要的是因为她知道同他结婚就会使他不幸。”
“她爱他,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走掉,就会使他自由,于是玛丝洛娃“下定决心不接受他的牺性。
小说以“复活 ”为题,在主题上有何深层意蕴?
【观点三】:“复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复活。
美好的人性理想:
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一路走来爱恨情仇,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托尔斯泰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赎罪、宽恕、拯救灵魂、“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