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高二9月起点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9月7日上午0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邀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愿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愿区域均无效。
3.菲选择题的作容:用瓢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容匙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研究报告》显示,有20多万名外国作者开始使用自己的母语在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网站创作小说,海外原创小说上线近40万部。海外用户数量超过1亿。《中
国网络文学出海报告(2021年)》也显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在中国
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现象。在这条赛道上的选手,
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正在增多的不同国籍的选手。这就提示我们,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绝不能停留在先发优势的位置上,而应提纯取粹进行经典化探索。中国网络文学经典化的研
究不仅要具有中国判断,.还应有国际视野。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如何经典化,我认为应从两个层面加以思考。
首先要认知海外读者对中国网络文学兴趣何在,从而认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活力
所在,认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经典化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基本
上是商业行为。虽然近年来题材有所扩大,但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主要题村还是玄幻类小
说。一些知名网站的推送最受欢迎的也是玄幻类作品。为什么玄幻美作品在海外最受欢迎呢?
主要原因是中华文化。中国玄幻小说从传统神魔小说发展而来,经还珠楼主(李寿民)将其
现代化,黄易将其科幻化,并给予“玄幻”命名,至网络文学蔚为大观。以中国道家文化为
主,兼以儒佛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生价值观,将人生境界、人性境界和人身境界融为一体
构造奇幻的故事,将中华宗教、艺术、文学、食品、服饰等点缀其问,中国网络玄幻文学打
造的是中华文化之境。解读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是中国网络文学能够海外传播的主要原
因和活力所在。这就提示我们,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经典化的核心内涵就是料学地传播
中华性,使共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近年来,在大国城起的形象展示中,中国网络文学创
作题材正在扩大,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多。但是无论是何种题村,中国网络文
学海外传搞的核心内活都是中华性。中华性是中国网络文学的标识。漫有中华性,中国网络
文学海外传播将路然失色。
其次是对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如何表现中华性的思考。不同地区对中国网络文学的接
令状态并不一样。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更多地接受中国网络文学的故事性,例如《三生
三世十里桃花》就在这些地区掀起了一降一阵的阅读热。虽然该书也有英译本,阅读却没有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作体*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2023 年湖北省高二 9 月起点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1、答案:C 。 A、第一段“有 20 多万名外国作者开始使用自己的母语”,意思是“他们使用自己的
语言”,而非使用“我们中国人的母语”;B、应是“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丢失限制词“海
外”;D、原文是:“似乎”更喜欢。选项把“似乎”去掉,语气由猜测变为肯定性判断。
2、答案:D。原文中:如何在与外国文化和文学情节模块的组合中突出中华文化就成为中国网络文学
海外传播经典化的重要创作路径。折叠叙事有利于中国网络文学走向海外,但是如果为了中国网络文
学的出海就削弱中华文化,这样的网络文学就是“假洋鬼子”。最重要的应是“突出中国文化”。
3、答案:B。第三段观点主要是: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经典化的核心内涵是要有中华性。B 项玄幻
小说在国外传播并受欢迎,因为玄幻小说中融入中华性因素。因此可证第三段。A、为说明“中国网
络文学有一种底线原则——是非判断”; C、是为了说明第四段,“不同地区对中国网络文学的接受状
态并不一样”。D、是说明网络文学对女性受众的迎合;跟海外传播和中华性联系不紧密。
4、答案:中国判断:中国网络文学要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生价值观,渗透中华文化和中华哲学;
(2分)
国际视野:根据不同地区进行不同作品的推广,叙事模式上,可以在突出中国文化的基础组合
一些叙事模式,更好的为外国读者所接受。(2 分)
(其它有道理酌情给分)
5、答①对日韩、东南亚地区,可以增强金庸作品的故事性,使情节生动曲折;在叙事模式上渗透日
韩、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叙事模式;(3 分)
②对于英语地区的读者,在故事情节可弱化,做大量的删减;突出金庸作品中的渗透的中华儒道文化、
及玄妙的生哲学;对作品中暗示的中国历史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注释。叙事模式上渗透欧美的奇幻叙事
(3分)
(其它有道理酌情给分)
6、答案:C、“都”错误。从第三段:哥说“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已在把握之中了。” 暗示
之前的确实力不够,并不是“都”是让着师傅的。
7、答案:B。这句话并不是用来批评“好高骛远”不好的,再说当将军也不是不切实际的理想。
8、答案:①用我对比哥。看见哥连输三盘,把白蒸馍都输掉了,我心疼的要命,但哥说:“兵不厌诈,
你还不懂。”展现哥深谋远虑,欲擒故纵的隐忍。
②用嫂子对比哥。嫂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调到哥的厂子里,引出“哥”对两家单位发展趋势的高明预
见。体现哥高瞻远瞩。
③老街坊对比哥。老街坊都庆祝职工新区建成,唯独哥摇头叹息,表现哥对局势发展了如指掌,预测
拆迁,目光高远。
(答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其它有道理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
小组1 人生如棋:人生如下棋,每一次选择都要统观全局大局,不能只顾眼前,这样才有前瞻性。
比如在嫂子换厂,职工小区建设上,哥都看的长远而准确;
人生如棋,和师傅之前的对弈中,学会让棋,迷惑对方,最后一举获胜;
人生如棋,当人生棋局处在劣势之时,要保持冷静平淡之心,等待命运的转机。比如嫂子摔伤,
哥哥女儿车祸,哥哥面对如此人生困境依然乐观。
人生如棋,尊重每一个对手。如“不论其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
(任答1点2分,其它有道理酌情给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作体*语文答案(共 4页)第 1页
{#{QQABaYQQgggIABBAABgCAQmyCkKQkBGCAKgGgEAAoAABSBFABAA=}#}
小组2:《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学会隐忍,哥与师傅下棋体现出《孙子兵法》中假痴不癫,欲擒
故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哥了解师傅,也了解自己的实力已经能胜师傅,所以才会在出师那天拿出
几条烟,让师傅轻敌,押出一个月的饭票,最后大获全胜。
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抛砖引玉,故意输掉一些的小的利益,引出“师傅一个月饭票”的收获。
(任答1点2分,其它有道理酌情给分)
10. BDH(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
11.D[“静而后能安”中的“安”字为“性情安和”。]
12.C[“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错,还有“恃外”这个原因]
13.(1)有奖赏不能起到鼓励作用,有刑罚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那么一个国家即使强大,也一定会
危险。(4 分,“劝”“则”“虽”各 1 分,句子通畅 1 分)
(2)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
(4 分,“民”“几”“慎”各 1 分,句子通畅 1 分)
14. ①韩非子主张治国理政应当彰明法度(赏罚符合法度)。(1分)②老子则主张无为,顺应自然规
律不妄为。(1 分)③道法结合。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让治国理政有法可依。“道”为“法”的基
础;“法”可维护“道”。(1 分,能够进行相应评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一)
古代的先王尽力于亲近民众,从事于彰明法度。彰明法度,忠臣就能自我勉励;刑罚必行,奸臣
就停止作恶。忠臣自我勉励,奸臣停止作恶而国土得到拓展,君主因此尊贵,秦国就是这样的;群臣
拉帮结伙,紧密勾结来破坏法治,谋私营利因而使国土削弱,君主卑下,崤山以东的六国就是这样的。
混乱弱小的国家就衰亡,这是人事的常规。社会安定而强盛的国家就称霸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越王勾践依仗贵重的龟甲占卜来与吴国打仗而不能取胜,自己做俘虏到吴国去服贱役,回国以后抛弃
龟卜,彰明法度、亲近民众以报复吴国,结果吴王夫差被他活捉。所以依仗鬼神保佑的就会忽视法治,
依仗别的诸侯国的就会危害自己的国家。曹国依仗齐国而不听从宋国,齐国进攻楚国的时候宋国便灭
掉了曹国。邢国依仗吴国而不听从齐国,赵国攻打吴国的时候齐国消灭了邢国。许国依仗楚国而不听
从魏国,楚国进攻宋国的时候魏国便灭掉了许国。郑国依仗魏国而不听从韩国,魏国攻打楚国的时候
韩国就消灭了郑国。现在韩国弱小而依仗大国,君主不重视法治而听从秦国、魏国,依仗齐国、楚国
可以利用,而使韩国越来越衰亡。所以依仗别人不能拓广自己的疆土,但韩国看不到这一点。楚国为
了进攻魏国而对许、鄢用兵,齐国进攻任、扈而侵夺魏地;但这些都不足以保存韩国,而韩国不明白
这一点。这些都是不彰明法律禁令来治理自己的国家,依仗国外的势力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的例子。
我所以说:认识到治理国家的法术,那么国家虽然小,可以富足。赏罚谨慎而诚信,民众虽然少,
国家可以强盛。赏罚没有准则,国家虽广大,但军队弱小,那么土地可能会不属于自己,民众也会不
属于自己。没有了土地和民众,尧、舜也不能统治天下,夏、商、周三个朝代也不能强盛。君主又错
误地给予奖励,臣民又白白地取得赏赐。那些置国法于不顾而谈论先王明君功绩的人,君主却把国事
委托给他,我所以说:这是指望古代君主那样的功绩,用古代君主给臣下的奖赏赏赐给今天的人;君
主用这种形式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用这种形式白白地取得赏赐。君主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就会抱
有侥幸心理,臣下白白地取得了奖赏,那么功劳就不显得尊贵。没有功劳的人受到奖赏,国家的财力
就会匮乏而民众就会埋怨,国家财力匮乏而民众埋怨,那么民众就不会为君主尽力了。所以使用奖赏
错误就会失去民众,使用刑罚太滥民众就不再害怕。有奖赏不能起到鼓励作用,有刑罚不能起到禁止
的作用,那么一个国家即使强大,也一定会危险。所以说:一点小聪明不可以去谋划事情,只对私人
效忠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制。
(二)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作体*语文答案(共 4页)第 2页
{#{QQABaYQQgggIABBAABgCAQmyCkKQkBGCAKgGgEAAoAABSBFABAA=}#}
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
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
下举步走出来的。动手去做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
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
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爱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15、答案:D。“扣舷独啸”是诗人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受苏轼《念奴娇·中
秋》:“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响,张孝祥以“不
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
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诗人已忘情
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情感同苏轼《前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16、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借景抒情(1 分),交代了洞庭湖的位置特点,写出日月乾坤倒
映洞庭湖面的壮美景象。(1 分)借此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分裂,动荡不安的担忧。名为写景,实为忧
国;(1分)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写出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
下全都清亮明洁。(1分)“表里俱澄澈”一语双关(1分),不仅是写景,更是借此抒写自己澄澈纯净
的内心。名为写景,实为表明个人胸襟坦白。(1分)
17.(1)人而不仁,如礼何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3)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每空 1 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A:这与玩手机无直接关系。B:虽然这种说法不太科学。(每句 2分,意思对即可)
19,语句①修改为:科学研究显示(或根据科学研究);语句③修改为:导致视力大幅降低;语句⑥
修改为:使我们在放下手机入睡后更多处在浅睡眠的状态。(每句2分)
20.①“滴滴”写出了石中水流“一滴一滴”缓慢滴下的情景,“翩翩”描绘出枝头红叶轻盈飞舞的
样子,富有动态美;“慌慌张张”描写了婆子们举止的慌乱,突出人物内心的焦急。(答对一个1分,
共3分)
②使用叠词,不仅传神地描写出事物的特征、人物的心情,而且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富有音乐美。(1分) (以上四点答对3个即给3分)
21.①“建几处依山之榭”和“结三间临水之轩”是“遥望东南”与“近观西北”的不同景观,“遥
望”与“近观”二者构成并列关系。②“遥望东南”与“建几处依山之榭”之间已使用逗号,所以在
“建几处依山之榭”后必须使用分号。(指出并列2分;指出已使用逗号,不能再用逗号2分)
22.①表示看似像患眼癌,其实不是,总体表示否定,表示并不会患眼癌。②是打比方,表示像急脚
鬼一样,强调二者相似性,更多表示肯定,表示性子急。(①表示否定意思1分,②表示肯定意思1
分,打比方1分)
23、作文标准参考高考阅卷标准:
【如下观点供参考】
观点一:反对张雪峰的观点
反对意见:将就业当作高考志愿填报的首要因素可能会违背考生本人的意愿。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作体*语文答案(共 4页)第 3页
{#{QQABaYQQgggIABBAABgCAQmyCkKQkBGCAKgGgEAAoAABSBFABAA=}#}
1、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热爱的领域。
2、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变化无常。
3、好大学的价值胜过好专业。
4、国家的科技发展需要一批批各个领域的人才,这些人才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环境学、材料
学等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
观点二:支持张雪峰
1、我们上大学和深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没有雄厚的家
庭背景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孩子们的成长需要靠自己的奋斗。选择有前途的专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2、张雪峰的建议打破了高考志愿报考中的信息壁垒,为家长们提供了更多客观理智的选择,引
发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深入思考,让人们看到了存在的信息差距。
观点三:两者结合
张雪峰给家长志愿的指导上,应该只更多的把高校的各专业客观情况告知,少帮家长做出选择判
断;另一方面,高校要努力与时俱进。高校的专业要与时代挂钩,尽量避免因专业问题导致毕业即失
业;同时,高校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志愿,高校不能高高在上,要不定期下到高中,普及大学的一些
专业介绍,让学生真正了解大学专业的设置和毕业去向,从而避免光看专业名称而盲选专业的事情发
生。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作体*语文答案(共 4页)第 4页
{#{QQABaYQQgggIABBAABgCAQmyCkKQkBGCAKgGgEAAoAABS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