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通过地图分析,指出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点。
2.通过观看视频、图像,结合教材案例,理解洪涝、干旱灾害的成因。
3.结合视频及亲身体验,掌握各种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主预习
1.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
2.只要有洪水就能产生洪涝灾害。( )
3.干旱就是旱灾。( )
4.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
5.台风能引起狂风、暴雨、风暴潮。( )
6.台风和飓风的形成本质是一样的。( )
7.降温就是寒潮。( )
8.台风、寒潮只能带来危害,没有益处。( )
一、洪涝灾害
1.读教材图6.1,找出什么是洪涝灾害。
2.读教材第100页,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洪涝灾害多分布在哪些地区
3.洪涝灾害的危害有哪些
二、干旱灾害
1.读教材第101—102页找出什么是干旱灾害 旱灾多发地区在哪里
2.干旱灾害的危害有哪些
三、台风灾害
1.读教材图6.5,认识台风的影像和台风剖面图。
2.读教材第103页,了解台风的概念,台风多发区域和多发季节。
3.总结台风灾害的危害。
4.读图6.6掌握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
四、寒潮灾害
1.读教材第104页,找出什么是寒潮灾害。辨析寒潮多发季节。
2.寒潮灾害的危害。
3.读图6.9掌握入侵我国寒潮的路径。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3.我国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涝重灾区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4.我国旱灾多发地区有哪些 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合作探究二: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
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8月14日电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超强台风“利奇马”是2019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陆上滞留时间为1949年以来第六长,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1961年以来最大,十多个省(市)受影响,直接经济损失为2000年以来第二多。受“利奇马”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8月8日至13日,江南东部、江淮东部、黄淮大部、华北东部、东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等地累计降水量一般有50~250毫米,山东中西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超过250毫米。其中,浙江的温岭、北仑以及山东的昌乐、章丘、临朐、青州等地累计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山东、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共有46个国家站的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极端阈值,其中山东临朐(386.7毫米)、青州(353.9毫米)、广饶(347.8毫米)和浙江北仑(291毫米)等19个国家站的最大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利奇马”风雨强度大,影响区域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加之北方沿海地区面对台风灾害防御能力较弱,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损失。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2019年8月14日,“利奇马”共造成1 402.4万人受灾,56人死亡,14人失踪,1.5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13.7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3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15.3亿元。
材料二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遭遇50年一遇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贵州、湖北、湖南、安徽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据国家民政部统计,此次灾害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40多亿元。
2008年1月10日~2月2日平均温度与常年同期的比较
1.台风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而赤道上的洋面不能形成,为什么
2.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为什么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不易侵入
4.台风和寒潮灾害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 试分析台风和寒潮有益的影响。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1.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台风和寒潮。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洪涝 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干旱 干旱: 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续 表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台风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气旋 时间: 分布: 、 与 等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寒潮 时间: 分布:
2.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图中旱灾中心多发区干旱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1.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遭遇50年一遇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贵州、湖北、湖南、安徽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据国家民政部统计,此次灾害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40多亿元。
(1)为什么和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面对同等寒潮,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2)为什么和广东省北部的韶关相比,面对同等寒潮,广州市损失更大
2.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略
2.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雨季未到,降水稀少,形成春旱。
江淮地区: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
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和高温天气影响,四季均可出现旱灾。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溶洞暗河,导致地表水缺乏。
华南地区:雨带余地推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夏秋连旱。
【能力提升】
1.(1)北方地区寒潮灾害多发,人们对寒潮的防抗意识和防抗能力更强。
(2)广州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寒潮造成的损失更大。
2.(1)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