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通过地图分析,结合区域认识,掌握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2.通过图文结合,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我的疑问】
自主预习
了解地质灾害
通过预习,我们对地质灾害有了基本的认识,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1.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只有一个烈度。 ( )
2.地震不仅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诱发多种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和灾害群,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 )
3.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 ( )
4.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都一定是与暴雨相伴的。 ( )
5.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 ( )
一、地震
1.读教材第106页找出地震的概念。
2.读教材图6.11地震构造示意,学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的概念。
3.地震灾害的危害
4.地震灾害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读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海拔4 000多米)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当地很多民居为土木结构,外墙用红土夯建,此次地震玉树县结古镇约有85%的建筑倒塌,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2)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
二、滑坡和泥石流
1.读教材第108页找出什么是滑坡,滑坡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3.读图6.12、图6.13,分析滑坡、泥石流的危害有哪些。
4.比较滑坡跟泥石流的异同。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1.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 泥石流 地震
崩塌
B.泥石流 地震 崩塌 滑坡
C.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D.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震
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 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
3.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 )
①房屋抗震性能较好 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 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与海地地震比较
智利 海地
经济 拉丁美洲比较富裕的国家 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面积 75.66万平方千米 2.78万平方千米
人口 1 660万 892万
地震 当地时间2月27日3时34分发生8.8级地震,震源位于海底59.4千米,距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市115千米 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7.3级地震,震源位于海底约10千米,距离首都太子港16千米
上次大地震 1960年遭受里氏9.5级地震袭击 200年前发生大震,近年多为小地震
国内自救 总统召开紧急会议、表态全力救灾 政府陷于瘫痪,救援进展缓慢
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为723人 总统称死亡人数或达30万
经济损失 预计150亿~300亿美元 约10亿美元
(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
(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这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能力提升】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B 2.C 3.A
4.(1)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2)差异: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大。
原因:智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建筑抗震系数高;人们防震意识强,政府救灾措施得力;人口密度小;该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
【能力提升】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季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