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 从分数到分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课时内容,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后,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做好铺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以分数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并让学生了解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备课素材
一、导入新知
【复习导入】
田径运动会,乐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
(1)如果乐乐的速度是7米/秒,那么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2)如果乐乐的速度是a米/秒,那么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3)如果乐乐原来的速度是a米/秒,经过训练她的速度每秒增加了1米,那么她现在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建议:通过一系列提问,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上自我生成的过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情景导入】
1.某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t,300,s,n,a-x,请你任选其中的两个,分别运用整式的四则运算,得到新的式子,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
2.其中有不同于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式子吗?请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说明与建议】 说明:创设发现情境,通过学生对自己所构造的式子进行观察,使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而更好地进行分式概念的建构活动.建议:针对学生的发现,可采用“议一议:你们所发现的这一类新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式子的特征,类比分数,概括出分式的概念及一般表示形式,然后通过小组内互举例子,在活动过程中强化分式的概念,并注意辨析整式与分式的区别,强调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
二、命题热点
命题角度1 分式的判断
1.在代数式,,+x,,中,分式的个数为(A)
A.2 B.3 C.4 D.5
命题角度2 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2.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
(1); (2).
解:(1)当x+2≠0,即x≠-2时,分式有意义.
当x=-2时,分式无意义.
(2)当3-2x≠0,即x≠时,分式有意义.
当x=时,分式无意义.
命题角度3 分式的值及分式值为0的条件
3.如果a=2,b=1,则的值为(A)
A.3 B. C.2 D.
4.(雅安中考)分式=0,则x的值是(A)
A.1 B.-1 C.±1 D.0
三、数学文化拓展阅读
分数的代数表达
把整体“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数的拉丁文是fraction,来自frangere,是打破、断裂的意思.汉语“分”也是分开、部分的意思.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真分数也是部分的意思.三千多年前埃及纸草中就已经出现了分数,把所有分数都化成单分子数之和.在14世纪中叶,为了节省地方,德·摩根推荐用a/b表示,这种记法之后出现了分数的代数表达式(分式).
教学设计
课题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建立数学模型,并理解分式的概念. 2.能够通过分式的定义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通过对分数与分式的类比,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整式扩充到分式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难点 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在七年级和上一章我们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请同学们回顾整式的有关概念. 1.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2.表示3÷5的商,(2a+b)÷(m+n)可以表示为. 学生回忆并回答.温故知新.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 cm2,长为7 cm,宽应为cm; 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为. (2)把体积为200 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 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cm; 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3)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速度是b千米/小时,那么轮船在逆水中航行5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在顺水中航行5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 (4)产量由m千克增长15%,就可达到(1+15%)m千克. 学生自己依次填空,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点?,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再认识代数式家族中新的一员——分式. 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新知】 1.分式的概念 由【课堂引入】内容中的问题,完成思考(小组合作后归纳小结,一人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指出书写形式:同5÷3可以写成一样,式子A÷B可以写成. 师生活动:让学生观察思考,并与小学学过的分数对比,学生先回答,教师后归纳总结. 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的特点:(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 (2)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 下列各式中,那些是整式?那些是分式? 5,,,xy+x2y,,(x+y).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让学生说出整式与分式的区别. 2.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分式值为0的条件: 我们知道除数不能为0,通过学生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1)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 (2)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 (3)分式值为0:分子为0,分母不为0. 1.培养学生从一般到特殊转化的思想. 2.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建立数学模型,并理解分式的概念. 3.借助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的已有认识,学习分式的概念是十分自然的知识扩充,教学中按照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易于让学生接受.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他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y的差除以4的商是 . 解:(1);分式.(2)a+b,a-b;整式.(3);整式. 例2 (教材第128页例1)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1);(2);(3);(4). 解:(1)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3x≠0,即x≠0. (2)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x-1≠0,即x≠1. (3)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5-3b≠0,即b≠. (4)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x-y≠0,即x≠y. 例3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值为零? (1);(2). 解:(1)有意义:x2-4≠0,即x≠±2; 无意义:x2-4=0,即x=±2; 值为0:2x-5=0且x2-4≠0,即x=. (2)有意义:x2-x≠0,即x≠0且x≠1; 无意义:x2-x=0,即x=0或x=1; 值为0:x2-1=0且x2-x≠0,即x=-1.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提问,学生进行阐述,教师进行总结. 【变式训练】 1.对于单项式“5x”,我们可以这样解释:香蕉每千克5元,某人买了x千克,共付款5x元.请你对分式“”给出一个实际生活方面的合理解释:答案不唯一,如:香蕉每千克y元,某人付了3元钱,他可以买到千克香蕉. 2.已知分式,当x=2时,分式的值为零;当x=-2时,分式没有意义,求a+b的值. 解:∵当x=2时,分式的值为零,即x-b=0,∴b=x=2. ∵当x=-2时,分式无意义,即2x+a=0,∴a=-2x=4. ∴a+b=6. 师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快速解答问题,并与老师进行交流, 确定答案,理解知识.教师进行个别提问,在得到学生答案的同时, 指导学生说明理由,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释. 通过经历对例题和变式的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有①③. ①;②;③;④;⑤x2.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x≠. 3.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解:(1)x+7=0且5x≠0,即x=-7. (2)7x=0且21-3x≠0,即x=0.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1)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进步? (2)学习本节课后,还存在哪些困惑? 2.布置作业: 教材第128~129页练习第1,2,3题. 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板书设计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1.分式的概念 2.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分式值为0的条件.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