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9 07: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世界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应时而变的法兰克王国》
课程标准 通过封君封臣制、基督教的传播,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课型 新授课型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广州市某普通中学九年级学生。 首先,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史料阅读、材料理解的能力,通过网络能够了解到现今法国以及国际环境情况等,但是学生总体上较少接触世界历史,对西欧中世纪历史了解有限,在学习基本史实的同时要了解西欧新文明的特点难度较大。 其次,在上个单元《古代欧洲文明》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补充基督教早期历史和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的史实,学生已部分了解相关史实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课教学中所运用到的材料。 最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学习负担较重,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懂得将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增进理解,在学习新知中巩固已知。因此,在本节课讲到“封君封臣”这一部分知识点时我将引导学生与西周分封制进行比较。
教材内容分析 从教材地位看,本课位于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为单元要求掌握的学习目标(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起到了铺垫作用。 从单元主线来看,本单元已从世界上古史过渡到中世纪史,4课的内容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展现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发展变化;从社会性质变化来看,本单元西欧从原始、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在与现实环境互动下不断调整和改变自身的日耳曼传统与王权统治,逐渐呈现出中央-王权与神权交织、地方-封君与封臣互动的特征。此外与中国封建制和封建社会不同,西欧的封建社会以采邑为组织纽带,涉及封君封臣制、庄园制和农奴制、骑士制等内容。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共分为四个子目,分别是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以及查理曼帝国。四个子目看似没有交叉,实则紧密相连。隐藏的主线为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了解基本史实同时能准确把握彼此的关联。
教材内容思维导图
本课立意 以“法兰克王国在与现实环境互动下调整和改变日耳曼传统和王权统治”为立意授课,围绕基督教化的法兰克王国的变化进行设计,通过图片、历史人物对话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介绍基督教神权与法兰克王权的相互合作、王权统治的改革,展现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思想、政治两方面的发展变化。通过图文史料创设情境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史料研习中学习法兰克王国。
教学目标 结合时间轴和地图等,知道法兰克王国版图的变化,知道法兰克王国的历史。(时空观念水平一) 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通过探究问题和研读史料对法兰克王权神化形成初步认识,在探讨中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历史解释水平一、二) 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神权与王权的关系。 难点:封君与封臣的特点。
教法 学法 教法: 诱导、启发式教学。以“法兰克王国的变化”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教学中综合运用图片、史料、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思考。 主线贯穿法。以“法兰克王国的变化”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教学中综合运用图片、文字等史料,引导学生深入历史时空,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史料教学法。在教学中贴切使用图片、文字等史料内容,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问题探究法。在教学中设置三个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学法: 自主学习法。通过提前预习、上课听讲,围绕课本和课堂内容,能够归纳总结基督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从建立、发展到分裂的基本史实以及封君封臣的主要特点等内容。 合作探究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史料内容进行探究讨论。 归纳总结法。在学习过程中对基本史实进行归纳总结,理顺教材逻辑和知识框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课件展示】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阅读陈文海教授的话 【学生活动】学生在阅读陈文海教授关于克洛维的论述过程中初步体会到克洛维信仰的转变,从而心中产生疑惑:为什么克洛维会从蛮族首领变成圣徒国王。 【教师讲解】日耳曼人传统的信仰是多神教,作为蛮族首领的克洛维在建立法兰克王国之后逐渐放弃传统信仰而信奉基督教,从蛮族首领变成圣徒国王。克洛维为什么放弃传统信仰而信奉基督教呢?现在我们还无法解答,我们可以从本节课中得到答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基督教。 【设计意图】通过陈文海教授关于克洛维的论述,创设克洛维形象转变的情境,同时引导学生形成问题——为什么克洛维会放弃传统信仰而信奉基督教,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和任务推动,以情境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问题的素养。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分为四个子目,内容比较简单,仅凭学生的阅读无法准确理解彼此的关系,因此通过“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变化”这一主线串联教学,让学生能够体会法兰克王国在与现实环境互动下不断调整自身的日耳曼传统和统治措施。
一、从蛮族首领到圣徒国王(14分钟)
基督教的兴起(2min) 【课件展示】 【教师行为】让学生阅读书本P32回答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地点、背景、人物等问题,使学生掌握书本上关于基督教的基本史实。 【教师讲解】耶稣曾说,“凯撒的物当归凯撒,神的物当归神”,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权和神权就像两条平行线,政教之间是分离的。 【课件展示】呈现问题——过渡学习 【教师讲解】从耶稣的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古典时期政教分离的现象,但是中世纪教士却说国王与教会可以互相结合、互相利用。这体现了政教联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呢?法兰克国王克洛维起了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由于基督教的知识在课文中基本呈现,因此通过学生举手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通过耶稣的话让学生意识到古典时期是政教分离的,王权与神权并没有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对于神权与王权关系的改变是开创性的。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背景(1min) 【课件展示】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个单元欧洲古典时代罗马帝国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史实,以及上次了解的欧洲中世纪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回忆所学,知道古典时代终结与中世纪开启,将法兰克王国置于中世纪的时间和西罗马废墟上的地理位置进行学习。 【教师讲解】上个单元我们接触了古典时代的历史,日耳曼人的入侵推动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此后,众多蛮族国家先后建立,其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然而在克洛维初建法兰克王国时,并没有一帆风顺,强大的背后也经历了许多困境。法兰克王国面临什么困境呢?以及为什么克洛维会转变信仰信奉基督教? 【设计意图】在正式学习课程之前,让学生回忆所学,认识本课内容的时空定位,有利于学生掌握法兰克王国历史的内容。 墨洛温王朝初建时面临的困境(4min) 【课件展示】 【教师活动】展示三则材料,让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和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史料,找出史料中的关键词,总结出克洛维初建法兰克王国时面临的困境 【教师讲解】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对法兰克王国面临的困境进行总结: 【教师讲解】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克洛维信仰的宗教与妻子信仰的基督教不同,甚至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为什么后来克洛维会选择信仰基督教呢?材料四将会告诉大家答案。 【设计意图】 本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搜集和解读出重要内容,在归纳中体会克洛维面临的困境,为后面学习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奠定基础。学生经过问题探究得出答案后,教师通过材料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克洛维会转变信仰?从而过渡到“基督教兴起”内容的教学。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面临的困境(3min) 【材料呈现】 【课堂活动】学生问题思考——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四,并且提醒结合墨洛温王朝初建时面临的困境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四中基督教面临的困境,了解到基督教会在西罗马灭亡之后面临着思想统治危机;克洛维面临的困境相结合,认识到克洛维与教会得以合作的可能。 【设计意图】书本中已经提到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地点、背景、人物等知识,此外在上个单元教学中已向学生初步涉及基督教相关的知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简单带过即可。对于基督教会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面临的困境教学中,主要通过阅读史料的方式展开,让学生体会到教会需要统一思想、提高地位的需求。 【课件展示】梳理总结克洛维和基督教会面临的困境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克洛维和基督教会面临的困境以及现实需求,并且借中世纪教士说的话,揭开神权与王权之间的合作,让学生理解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的原因。 【教师讲解】因此在双方都面临困境,且互相都有现实需求的情况下,克洛维便皈依基督教,从蛮族首领变成圣徒国王。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的实质(2min) 【课件展示】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的史实、实质 【教师行为】结合材料内容和上面所学,对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神权与王权之间的结合。 【设计意图】在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的学习中,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通过四则材料,让学生知道克洛维和基督教会面临的困境和双方的现实需求,让学生培养学生清晰地理解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的深层原因,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无偿赏赐土地(1min) 【课件展示】 【教师行为】以克洛维与基督教对话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克洛维无偿赏赐土地给亲兵部下的基本史实 【设计意图】此部分属于克洛维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由于本课重点内容在于学生掌握查理·马特发展的封君封臣制内容,此部分内容简单讲解便可。 总结克洛维的统治措施及作用(1min) 【课件展示】克洛维的统治措施及作用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克洛维的统治措施及作用
二、从无偿赏赐到封君封臣(18min)
墨洛温王朝的没落(3min)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克洛维去世前按照传统将王国的领土平均分配给四子,法兰克王国一分为四,国力不断衰落;为了笼络人们效忠,王室土地不断外赠,到7世纪末期墨洛温家族已经贫困不堪,国家的管理权落入宫相手中,在查理·马特宫相时期,法兰克王国面临内忧外患,可以用的兵源很少。我们可以从下面查理·马特与士兵的对话可见。 【情境创设】背景:阿拉伯人入侵,查理·马特无人可用 【课件展示】 【问题思考】 土地无偿赏赐之下,查理马特面临什么困境? 面对这样的困境,查理·马特如何进行改革?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学生A:领主不听国王的话,面对敌人,查理·马特缺少士兵作战 学生B:查理·马特改变无偿赏赐,要求得到封土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教师讲解】土地无偿封赐下,受封土地的领主没有与国王建立必然的联系,同时土地可以世袭,因此领主对于国家战争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困境,查理·马特进行采邑改革,建立封君封臣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查理·马特与部下(土地主)之间的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查理·马特进行采邑改革的紧迫性。 封君封臣(13min) 【视频播放】封君封臣制的内容 【教师行为】播放视频。引领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对封君封臣制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在封君封臣制下,封君与封臣之间需要互相负责,互有权利与义务,封君不能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必须为封臣提供保护;封臣要对封君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材料展示】封君封臣的特点 【学生行为】学生阅读史料,以小组合作探究两个问题 【概括】 【教师行为】在引导学生总结封君封臣制的特点和作用后,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什么制度与此相似?尝试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新课内容和以前所学,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中国西周分封制进行对比,尔后举手回答。 【教师讲解】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进行总结 【教师讲解】封君封臣的衍生物:臣服礼、受职礼和骑士精神 【设计意图】此部分(封君封臣)为第七课重点内容,首先通过查理·马特与士兵的对话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查理进行采邑改革的必要性,接着播放一个视频,引导学生归纳出封君封臣制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三则材料的内容,让学生概括出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与西周分封制进行对比,在回顾旧知的同时巩固新知。 丕平献土(1min) 【课件展示】 【教师行为】向学生拓展墨洛温王朝后期的懒王时代,以及图尔之战胜利促进了丕平家族的崛起。然而,丕平最终从宫相成为国王,需要合法性,而教会为其加冕,解决了丕平三世面临的困境,同时教会也着面临伦巴底人攻占教皇属地的困境,正是在互有所需的情况下,丕平再次与基督教联盟,即“丕平献土”。 【设计意图】拓展法兰克王国内容,让学生明白为何从墨洛温王朝过渡到加洛林王朝,增加学生对于法兰克王国的发展进程的把握。
三、从法兰克王国到“罗马人的皇帝”(9min)
查理曼帝国(4min) 【课件展示】 【教师行为】向学生简单介绍查理曼,以及让学生知道查理曼统治措施。通过地理动图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查理曼统治下帝国版图的扩大。 【学生活动】知道查理曼的统治措施,做好笔记 深入学习查理曼加冕的实质(3min) 【教师行为】学生在了解了查理曼统治措施之后,教师通过材料七和材料八,让学生深入学习查理曼加冕的实质。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从爱因哈德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如果查理曼知道教皇的意图,将不会接受教皇的加冕,那么教皇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材料八告诉了我们答案。查理曼加冕意味着,罗马教皇拥有了任命、批准和罢黜皇帝的权力。因此查理曼不想接受教皇的加冕。 【课件展示】实质 【设计意图】学生缺乏历史思辨能力,因此通过两则材料,让学生历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如此简单,一切事蕴含着许多变化,历史是因果关系的历史。希望学生能够从两则材料中加深认识王权与神权的关系,同时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1min)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由于法兰克王国固有的诸子析产制度,在814年,查理曼去世后,帝国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互不隶属;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设计意图】对应书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兰克王国分裂的基本史实。
小试牛刀(2min)
【设计意图】 第一题为查理曼统治措施知识点,检测学生上课情况和阅读教科书情况 第二题为封君封臣,检测学生掌握封君封臣关系情况
作业
题目:根据书本内容结合所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变化,并尝试总结变化的实质。 【设计意图】 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法兰克王国,在与现实环境互动下不断改变自身日耳曼传统和王权统治措施以适应环境变化,“应时而变,其时久远”,正是如此法兰克王国在中世纪存在的时间比较久远,同时对欧洲近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生在概括法兰克王国发展变化时巩固所学,重新梳理书本内容,清晰法兰克王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通过概括法兰克王国变化的实质,学生进一步理解到法兰克王国中央-神权与王权交织,地方-封君与封臣互动的特征,知道中世纪西欧政教联盟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发展。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的设计做了以下努力: 教学主题 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法兰克王国置于大历史中考察,以“法兰克王国在与现实环境互动下调整和改变日耳曼传统和王权统治”为立意设计本课,通过法兰克王国的三个变化重构本课,通过图片、历史人物对话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介绍基督教神权与法兰克王权的相互合作、王权统治的改革,展现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思想、政治两方面的发展变化。 教学资源 本课通过丰富的图文史料增强课堂的历史韵味,丰富课堂的趣味性,激发的探索欲望和历史学习兴趣。 教法学法 本课通过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教法引导学生在研读史料思考问题,为学生学习法兰克王国和感悟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变化搭建桥梁。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史料,比较中西“封建”的不同。在丰富学生参与课堂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运用史料佐证观点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联动地看待中西历史,提高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 核心素养 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力求达到水平二。基于此,本课向学生提供多维史料和丰富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以求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提高历史思辨能力和分析总结史料能力。 但本课教学设计仍存在不足之处:其一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长为40分钟,对课本内容整合不够恰当;其二教学内容比较难,史料研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较难紧跟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任务,通过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阅读史料,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其三,学生参与课堂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回答问题为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