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9 06: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上《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课标内容:“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此部分内容包括西汉后期腐败的政治局面和王莽改制、刘秀建立东汉并形成光武中兴局面的经过以及东汉中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并引发黄巾起义的状况。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有限,且学生对于东汉历史知识较为陌生,因而设计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内容来看,要在一个课时内构建立体的东汉王朝,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用图片、历史小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内容分析“东汉的兴衰”是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各子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第一子目“光武中兴”是东汉前期、第二子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第三子目“黄巾起义”是东汉后期,其中第二、三子目存在因果关系,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百姓生活悲惨,最终引发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简述“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利用“东汉”名称的由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利用文献资料概括光武中兴的措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及文献资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形成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建立一个兴盛和谐国家的基础,同时需要认识到需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注重减轻人民的负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光武中兴,教材从背景、措施、结果三个方面叙述的,背景可以从西汉后期朝政的腐败入手,具体措施可以和西汉修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结果方面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展开,让学生说出与文景之治的共同原因和作用。(二)教学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和外戚梁冀骄横统治的相关史事,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同时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争取捋清示意图,理解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些人只是“狐假虎威”。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图片、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课件等(二)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真实历史场景中感受东汉的兴衰;2.问题教学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分析能力;3.材料分析法:展示图片或文献资料,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获得新知。
板书设计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窑洞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一个奇怪的周期,每个王朝都会经历兴起、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1945年黄炎培去延安访问时提出历朝历代都不能跳出这个周期。我们以秦朝、西汉来看,确实有这个的规律,今天我们以《东汉的兴衰》为例,看看怎么样才能跳出这个怪圈。 思考导入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将本课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以小见大。
一、光武中兴 1.西汉后期形势教师:西汉王朝自武帝病逝后,即位的皇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朝政越来越腐败。王莽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课件展示王莽的各项改革政策。2.王莽改制教师:王莽建立新朝后,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王莽改制”。他的改革屡次对土地、币制、商业、民族关系进行变化,朝令夕改,引得豪强和农民的不满,最终引发农民大起义。问题:从王莽改制的失败中,同学们认为在改革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改革要符合客观规律;关注民生。3.东汉的建立课件展示刘秀的相关信息,指出东汉的建立是依靠豪强地主,并留下了巨大的隐患。王莽的改制不仅没有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激化。公元17年,赤眉、绿林军起义,身为汉朝宗亲后裔的刘秀乘势而起,建立东汉,定都洛阳。4.光武中兴创设情境——光武帝采取的巩固措施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假如你是刘秀,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改善社会状况?你又会借鉴前人哪些经验呢?课件展示《后汉书》中刘秀采取的各项措施,让学生根据史料内容进行总结。问题:刘秀以“柔道”治理天下,他会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学生:减轻负担、惩治腐败、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等角度。课件展示东汉人口数据表以及文物《说唱俑》问题:光武帝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学生:平息了汉末以来的混乱局面,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过渡:课件展示东汉画像砖,画中显示主人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但是从中也隐含着危机,高大的围墙和望楼说明当时社会混乱,动荡不安。 阅读教材,了解王莽其人及其建立的新朝。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阅读教材,归纳东汉建立的基础知识。融入情境,发挥历史想象力,结合西汉建立之初的状况进行分析。阅读史料,归纳总结刘秀巩固政权的措施。 拓展王莽改制的内容,一方面构建从西汉灭亡到东汉建立的历史变迁完整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背景介绍,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史料,尽可能地还原东汉初期真实的历史面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认识刘秀的具体措施,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课件呈现东汉中后期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问题: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到什么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的原因活动探究:权力的游戏让学生通过书本内容,拼接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示意图并做分享。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提问:根据材料内容,你发现课件呈现两则材料,一个是书本的材料研读,一个是相关史事,充分利用书本材料。材料一:“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范晔《后汉书》材料二:跋扈将军梁冀的故事。过渡:课件呈现东汉的衰落,除了越来越腐败的朝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过不下去了,理解黄巾起义爆发的重要原因。 阅读教材内容,尝试理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逻辑关系。阅读故事,分析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的危害。 在排序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突破难点。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危害。
三、黄巾起义 课件呈现黄巾起义的关键信息。设置学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黄巾起义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包括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人、组织、特点、结果。提出问题:东汉的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的起义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学生回答: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课件呈现黄巾起义的形势图和其带来的影响的史料,让学生总结出黄巾起义带来的影响。课件呈现州牧割据的相关信息,指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埋下伏笔。 小组合作:通过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接龙,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通过多角度地研读和分析史料,在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归纳观点,进行思维训练和认识提升。
课堂小结 课件呈现东汉兴衰的形势图,让学生指出兴在哪里,衰在哪里,再利用光武帝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如何做才能使一个王朝逐渐兴盛。我们要以史为鉴,关注现实,重视人民的力量,减轻人民的负担。最后扣题,如何才能跳出这个怪圈:就是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 回顾反思,借古鉴今。 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升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作用,得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结论。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