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导入
写愁大师——
李清照(1084-约1155),字漱玉,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山东济南)人,为当时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誉为“婉约正宗”。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其词感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一、作者介绍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夫妻二人避兵江南。)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之情。
南渡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少女时期的快乐
夫妻新婚时的幸福与相思
孤身一人晚年的复杂愁绪
南渡后: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二、写作背景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初读感知
qī
zhà
zhǎn
qiáo cuì
kān
qī
1.为何生愁 (本词中的愁是怎么产生的呢?)
2.怎样写愁
(1)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并赏析。
(2)词人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四、合作探究
时间轨迹: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本词中的愁是怎么产生的呢?
1.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为何生愁?
概括总结: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情愁
独居之苦
家愁
丧夫之哀
国愁
亡国之恨
较前期的相思闲愁多了一份深刻与厚重!
(1)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并赏析。
2.
动作
感受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环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苦无依,沉痛凄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收束全篇
哀婉凄凉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愁
怎样写愁?
开头三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结合内容赏析。
叠词的作用: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
起强调作用。(内容)
开头三句全由叠字成句,细致地描绘了词人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寻寻觅觅”是动作,表现词人寂寞彷徨、若有所思、心绪茫然的样子。这种寻觅让她感受到现实景况的孤苦,“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内。词人陷入如此愁境而不得解脱。
叠词
举例: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中国古典诗词很多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那么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呢?
淡酒
风
雁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淡酒
晚风
过雁
渲染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黄花
梧桐
细雨
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年境况(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花
梧桐
细雨
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雨滴梧桐,敲碎人心,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细雨泣秋风,金凤花残满地红)
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象
意境
冷清、凄婉、愁苦之境
情感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之感
通过意象
营造意境
抒发感情
闲话插图
在下着细雨的黄昏之时,在一处黄花散落一地的庭院里,一位憔悴、若有所失的中年妇人,孤独地守着窗儿,小酌几杯酒,看着天空中是旧时相识的大雁。
恍惚、若有所失、孤寂痛苦的愁妇
作为婉约派的词人,李清照在词中,用通俗易懂、朴素清新的口语与书面语作词,渲染一种婉转、徘徊低迷的氛围,有一种柔婉之美,号为“易安体”。
全词通篇可谓情景交融,这“次第”包含的不同光景与意象,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这种借外物层层铺垫与渲染情绪,到最后归结于“愁”字的创作,显得欲吐还咽,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五、全词小结
六、理清思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
秋风、淡酒
过雁、黄花
梧桐、细雨
借景抒情
叠词运用
直抒胸臆
愁
首尾呼应
1.背诵《声声慢》并默写一遍,自行批改订正。
2.做评价作业《声声慢》(P258--P259),自行批改订正。
七、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