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9 07: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历史事件,特别是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的发展与影响。教材中通过文字和图片史料呈现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突出了铁犁牛耕对生产力的重大飞跃,同时也通过图文史料让学生了解了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理解铁犁牛耕是生产力的重大飞跃;
2. 通过图文史料,了解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的相关内容;
3. 通过表格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4. 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及其共性,体会其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5. 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感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1.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和铁犁牛耕的作用;
2. 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 学生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高中一年级,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思想观点可能了解较少。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但他们对图文史料的理解力较强。
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加深他们对历史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文字和图片史料,向学生传授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和铁犁牛耕的作用,以及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的相关内容;
2. 图像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地图等图像材料,深入了解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以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和历史使命感;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感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导入环节(约5分钟):
导入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铁犁牛耕的重要性
导入活动:
1. 展示一幅春秋战国时期的生活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生产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通过问题引导,询问学生:在那个时期,农业生产有哪些进步?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工具或技术改进?询问学生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什么?
3. 提示学生回顾铁犁牛耕的发明对农业生产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讲解和讨论了解这一发明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重大飞跃。
课堂互动(约35分钟):
课堂互动内容: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相关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及其共性
互动活动:
1. 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图,让学生标出当时的诸侯国家,并介绍每个国家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诸侯纷争的背景和缘由。
2. 使用图文史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以及华夏民族的认同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史料,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理解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的相关内容。
3. 使用表格,引导学生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分享,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和社会的改革意义。
4. 介绍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诸子百家所体现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与商鞅变法进行对比。
5. 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展示他们的主要观点和共性。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束环节(约5分钟):
结束内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结束活动:
1. 提出问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和百家争鸣会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2. 让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回答和观点。
3. 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理解铁犁牛耕是生产力的重大飞跃,通过图文史料了解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的相关内容,通过表格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及其共性,体会其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能够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感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堂练习题:
1. 在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请简要阐述。
答案讲解:铁犁牛耕的出现是农业生产力的重大飞跃,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以下几个重要影响:
-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铁犁牛耕相较于传统的木犁人耕,可以更深更广地翻耕土地,使得耕作面积增加,同时更高效地耕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 推动了农业社会的发展:提高的农业产量使得农民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推动了人口的增长,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形成:农业生产的增加,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交换,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 诸侯纷争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特点之一,那么这种纷争对华夏认同有何影响?请简述。
答案讲解:诸侯纷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战争。这种纷争对华夏认同产生了以下影响:
- 强化了国家认同:诸侯纷争导致各个诸侯国独立统治小区域,同时形成了各自的政治、文化和地理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各个国家的认同。
-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形成:为了在纷争中获得优势,一些国家开始倾向于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下属诸侯国的控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独特局面:不同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激发了思想家们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
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变革之一,其主要内容及影响是什么?请总结。
答案讲解: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变革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 法家思想的倡导:商鞅提倡法家思想,主张依靠法律和制度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通过实行清廉政府,公平薪俸制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来增强国家的力量。
- 改革政治体制:商鞅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地位,对地方官员实行选聘制度,并设立御史监督官吏,改革了政治体制,提高了行政教育水平。
- 推行军事改革并发展经济:商鞅进行了军事改革,实行兵制,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包括发展农业、打通交通、发展商业等,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影响方面有:
- 分化贵族阶层:商鞅变法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引起了贵族阶层的不满和抵抗,但也为后来秦国的中央集权打下了基础。
- 促进统一战争: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实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的秦统一六国的统一战争打下了基础。
- 促进经济发展:商鞅变法的实施,加强了农业、商业和交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通过图文史料的运用,让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铁犁牛耕对生产力的重大飞跃,以及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的相关内容。通过表格的归纳,我让学生掌握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并了解了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及其共性,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百家争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进一步改进以下方面:
- 在选择图文史料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更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体会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 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还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历史文化传承意识。同时,我也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