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9 16:3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观 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毛泽东)
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对钱塘江有哪些了解呢?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中 心 句
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背景知识
钱塘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潮水来时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潮水怎样的声响?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横贯江面
两丈
多高
一层楼房两米多高,两丈有三层楼房那么高……这堵三层楼房高的水墙在不断移动,排山倒海地扑面而来,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两丈”有多高?
一丈=10尺,一米= 3尺,两丈= 20尺,20 ÷3 ≈ 6.67米。算算两丈等于多少米。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写作顺序:线上的方位词分别是“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江面、再近些、越来越近”。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怎样写的:作者是从样子和声音两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总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样子及声音,这一段描写得绘声绘色,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潮
盛赞钱塘潮
钱塘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
壮美宁静
潮来时
万马齐奔
山崩地裂
气势雄伟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余波汹涌
退出
会认12个字,会写15个字。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作业
感谢各位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