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爱这土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24 19:1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  ★ 艾青(1910--1995),诗人。
  ★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也是其成名作。
  ★ “土地”“太阳”是其诗歌的主要意象。知识引入 1艾 青 知识引入 2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引用素材见课程目录)扩展练习 1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 / 常含泪水? 因为 / 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引用素材见课程目录)扩展练习 2时代背景: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知识扩展 11938年的中国 知识扩展 21938年的中国 知识扩展 31938年的中国 知识扩展 41938年的中国 知识扩展 51938年的中国 知识扩展 6  1.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2.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