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9 13:3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型:新授课 计划课时: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精彩的反语特色。
3.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难点:学习反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导学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骇( ) 瞥( )见 箱箧( ) 赃( )物 制裁( ) 给( )予
恍( )若 琉( )璃( ) 珐( )琅( ) 晨曦( ) 劫( )掠
2.解释加点的词语。
丰功伟绩:
富丽堂皇:
赃物:
制裁:
惊骇:
荡然无存: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3.作者及相关知识。
(1)背景资料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诺曼底”号遇难记》。
(2)知识链接
1856年,英、法等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他们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二、课堂研讨
(一)导入
(2)检查预习
(2)整体感知,把握全文内容
1.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持什么立场和态度?
(四)探究问题
(1)雨果通过哪些语句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使用这种语言有何作用?
(2结合课文品析雨果的人格魅力。
(3)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三 、(当堂)训练· 巩固
一、巩固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瞥(piē)见 给(gěi)予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B.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liáo)乱
C.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zhī)字
D.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chàn)巍巍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B.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C.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D.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B.臭名昭著的英帝国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C.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4、(课外)拓展·延伸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不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①”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4、请简述本文的写作目的。
5.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6.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7.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⑥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这是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8.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文章开头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是专门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利剑与精神。
B.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①段提出问题,第②至⑥段分析问题,第⑦至⑧段得出结论。
C.作者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会有所提升。武器是灵魂和主宰。只有武器装备完美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D.第⑧段画线句和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处又出现,是再次发出号召,强调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意志、血性和精神。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