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9 15: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2、理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二)教学难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
导入新课 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通过徐州本地乡土历史引入本节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内容。
一、集权力——中央集权 合作探究: 结合以下材料找出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将要点写在表格(合作成果)位置。问题一: 问题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部编版七上教科书》问题三:农民与士族大夫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平民百姓对权力的向往,经常与士族大夫爆发斗争。教师针对三个问题分别进行点拨,学生填写评价量表。学生完成连连看活动,首先对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巩固统一措施有一个初步感知,之后针对每个问题教师分别讲解解决措施。
二、统思想——尊崇儒术 自主探究:结合学案给出的学术流派,填写该学派的政治主张,将要点写在表格(自主思考)位置。 教师针对学生填写的内容进行点拨,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如果你是汉武帝你会选择哪一个学派的思想来巩固统治。兴办太学:为了推行儒家教育,汉武帝在长安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五经》列为教学内容:到西汉末,太学生增加到一万多人。地方还设郡学。作用: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知识小拓展:材料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即“新儒学”。思想与政治的紧密相关。
三、强经济——盐铁专卖 文物鉴赏家:将下列的四个文物进行鉴定。 针对学生的答案,结合文物图片,捋清学生对于所列出的货币和器具的时间定位,并结合学生的生活,进一步讲解铸币权、盐铁专卖的概念。经济上: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四、固边防——北击匈奴 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表彰他们对于国家统一做出的贡献。我们能从卫青、霍去病身上看到什么精神品质?
课堂总结 对课文内容主旨的把控,要真正理解“大一统”的内涵。皇帝意志和中央权力对地方行政、主流思想、国家财政控制力的加强是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帝国统一是“大一统”后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