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课型需要设置,可自行决定】
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模式。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掘其中的内在联系和价值。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搭建情境,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与道教和佛教,这四块内容展现了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科技文化领域的新突破,这些成就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半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巧,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析简单的材料,但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可大致了解本课内容,但对造纸术发明改进的重大意义、华佗的五禽戏、《史记》的独特性等细节缺乏了解,上课时需采用多样化的材料加深学生认知,用图文材料丰富历史细节。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总体目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时期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2.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素养目标:时空观念)3.了解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素养目标:家国情怀)4.知道《史记》的作者、记述内容等史实,分析其地位和价值。(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5.知道道教产生和佛教传入的基本史实。(素养目标:时空观念)6.认识两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 纸韵千秋:传承千年的造纸术之美 西汉: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二. 医道宗师:张仲景与华佗的医学传世 东汉:医圣张仲景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 东汉:华佗的功效药麻沸散和五禽戏三. 青史流传:永恒的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司马迁创作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四. 灵性之旅:探索道教和佛教 西汉: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道教的兴起五. 千秋传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绽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述]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这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两汉科技和文化是在一片什么样的土壤中孕育而来的。 学生观看目录回答问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建构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提出疑问,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一. 纸韵千秋:传承千年的造纸术之美 [过渡]提问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写在什么上面?[设问]纸问世之前,古人是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设问]这些载体有什么缺点?[讲述]这极大的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的文化的传播。这个问题是谁解决成功?我们通过考古挖掘和文献材料,找到了答案。发展历程“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但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并不普及。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扩大造纸原料(麻→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纸的使用日益普及。”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东汉和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 蔡伦传》(二)作用[活动]展示以下材料,引导学生理解造纸术的重大作用 作用: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回答:出有甲骨、青铜器、竹简、帛等书写载体。回答:书写、携带不便、分量很重、价格昂贵。学生通过书写材料的对比、史料和造纸工艺流程图了解到造纸术的伟大之处,认识到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抄写流传。 通过时间轴,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书写载体优缺点的认知,进而更好理解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 通过东汉至南北朝官府藏书量的折线图与造纸术传播的路径图,让学生认识到时间造纸术的重要意义:
二.医道宗师:张仲景与华佗的医学传世 [讲述]《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我国的传统医学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从相关史事中找到传统医学历史悠久的证据。[过渡]中医离我们很遥远吗?教师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一)张仲景[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完成张仲景的名片张仲景简介时代:东汉末年主要成就:[提问]以下关键词体现了张仲景医术的什么特点?代表作:《伤寒杂病论》地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世称“医圣”。[展示材料]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序言,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张仲景要走上行医之路。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讲述]张仲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正是他心系百姓,立志济世救民的品德,才促成他钻研医学,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写成《伤寒杂病论》,做官时坚持坐诊,最终辞官专心行医。华佗[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完成华佗的名片1.年代:东汉末年2.主要成就: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②发明“麻沸散” ③创编“五禽戏”3.地位:被后人称为“神医”、“外科鼻祖”教师对华佗的精神加以补充。[师生活动]看病识中医请同学们根据病症分别为小甲和小乙 推荐东汉末年的名医,并说明理由。小甲病症: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家中十口人全部因感染时疫而死。主要症状是发热,肩背有 红疹。小乙病症:参加战役,不幸被毒箭射中右臂。 [问题思考]:对比两位东汉医学家,找到其共同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示材料]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医支持其他国家进行医疗防治的现实问题。 回答:历史悠久带问题阅读教材依据相关史事的内容了解:扁鹊、黄帝内经并归纳出答案。完成张仲景的名片。学生了解到张仲景“医术精湛”“继承与创新”的特点。学生感悟张仲景的高尚的医德。学生根据课本完成华佗的名片学生根据所学进行回答。找到他们都是拥有独特精湛的中医治疗智慧;预防为主的中医理论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济民救世的高尚医德。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医药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张仲景的高尚的医德的敬仰。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到课堂当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感悟本子目两位医学家的成就与品质。引导学生了解当今时代中医药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青史流传:永恒的历史巨著《史记》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提出问题:除了坚强的意志品质,还有哪些因素促成司马迁完成《史记》?(一)司马迁生平[布置任务]完成司马迁生平的表格(二)《史记》[展示材料]挖掘课本的材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纪传体通史。1.史记的体例:《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3.《史记》记录了帝王将相、下层人物。[展示视频]4.观看视频,阐述史记的特点 ?公正记事、重视实证、秉笔直书的特点,也了解到该书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文笔优美、所记人物栩栩如生5.影响: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并完成司马迁生平的表格,理解到司马迁其人其迹的精神内核: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时毫不畏惧,为了理想,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以及课本内容知道《史记》的概况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史记》的特点 通过视频讲述司马迁的生平,渲染气氛。学生带着任务看视频并且完成表格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挖掘课本材料以及视频,学生了解《史记》的独特之处,使历史更加鲜活,让学生了解到《史记》特殊的历史地位,两汉时期的史学已经有所发展。
四.灵性之旅:探索道教和佛教 [讲述]道教和佛教兴起的背景: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灾荒肆虐,人民苦难,渴望解脱。丝绸之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为佛教传入奠基。[布置任务]结合地图以及课本内容,回答问题:(二)道教产生:1.道教 本土 宗教2.五斗米道(张角)和太平道(张陵)都是道教学派(三)佛教的概况(提示:创始地以及创始人、传播路径、传入时间)1.创始地:公元前6世纪印度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3.经由丝绸之路在西汉传入4.教义:[讲述]结合课本的内容利用示意图进行讲解,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的教义以及佛教传播的原因。影响:佛教的传入, 丰富了中国文化利用相关史事介绍佛教的影响。 这一部分学生结合所学均可以回答出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注意要看图例)学生根据图片完成道教、佛教概况的学案填空并回答。学生了解佛教的教义及影响。 结合所学进行问题设置,帮助学生理解佛道兴起的背景。通过对地图的引导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利用示意图简介明了,并且相关史事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由此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五. 千秋传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绽放 提问学生“是什么支撑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示文本回望当下: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底气。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伟大的科技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支撑和文化自信,才能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铸就中华民族之魂,让我们伟大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齐读文本 将两汉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当下的文化自信相联系,提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自豪感。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造纸术的发明,我们领略了人类智慧的伟大成果,见证了文明进步的力量;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传世再次提醒我们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古代医疗的奇迹;历史巨著《史记》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道教和佛教的探索则启发我们从心灵和哲学层面思考人生和真理。这四个主题一起串联,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智慧之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回响、文化的传承和信仰的力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和包容的世界观。我们应当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以它们为指引,追求真理、追寻美好、拓展智慧,让中华文明在今天的世界中继续绽放光芒。 学生可以思考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观点,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整体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考。 梳理知识脉络:通过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所学知识的脉络和关联性,将多个主题或概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教学反思
本课以问题探究的方式贯彻整节课,课前学生先完成了学案,通过在课堂讲解中梳理基础知识涵养史学素养,师生互动也比较多,整体效果良好。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