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主题式教学是围绕一个学习主题对单课、几课或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线索进行教学。主题式教学突显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主题式教学注重知识的衔接与综合运用,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主题式教学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课标要求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三、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第三课,也是最后一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前两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因果逻辑关系。是国共由第一次合作走向破裂,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得国民党大为忌惮,面对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是为本单元的结束。 2、本课包含三个子目:“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编排,逻辑清晰。第一子目为红军长征的原因、长征初期的危急情况到转折点遵义会议。第二子目为遵义会议后长征的艰辛历程。最后一个子目为长征的胜利及长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已知:通过影视剧及日常生活,学生对长征的艰辛历程、英雄人物有一定了解。 2、想知:学生对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为何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为何取得胜利,红军胜利有何意义表示好奇,在授课过程中着重讲解并通过学生活动加以引导,调动其主动思考,帮助其理解。 3、能知: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及个人对学生知识和心理的掌握,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学生可以理解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4、未知:学生对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及意义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对遵义会议接触更少,需要教师重点教授与引导。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表格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结合红军及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的围剿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唯物史观) 2、 通过红军长征路线图并结合纪录片《长征》里“飞夺泸定桥”“老兵采访”等相关视频、及油画“四度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图片资料,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历程,感悟长征精神。(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3、 通过分析《红军长征重大决策见证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文献中选取的相关史料,明确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五、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遵义会议的内容;感悟长征精神 2、 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
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1、 教学资源:历史地图、油画、文字史料、历史纪录片、多媒体课件 2、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图示教学法
七、教学思路
设计灵感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同时,本课涉及的油画资源丰富,故将本课的主题设置为“油画里的长征”——信仰之力 伟大征程,以油画作品为载体,追忆伟大征程,感悟信仰之力。本课教学明线为油画串联起长征的过程,暗线为阐释长征是伟大的征程,感悟信仰的力量。结合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将本课设计为三个部分:“检验真理的伟大征程”、“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精神传承的伟大征程”。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为长征的原因、长征初期的艰辛历程以及遵义会议,实践证明,遵义会议上确立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是正确,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为遵义会议后长征的艰辛历程与长征的结束,长征的艰辛历程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三部分主要内容为红军胜利的意义。再由历史联系现实,进行主题升华。长征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也亦是一次精神传承之征程。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通过播放纪录片《长征》(第一集:英雄史诗)中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视频导入,并提问:视频中的诗歌是大家熟悉的《七律.长征》,大家注意到视频里背景图有什么特色吗?引导学生回答出油画背景。为纪念长征的胜利,画家创作了很多丰富的油画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油画里的“长征”,油画作品为载体,追忆伟大征程,感悟信仰之力。 进入情境 准备学习 回答老师问题 视频创造历史情境 设问设置悬念 吸引学生兴趣
一、检验真理的伟大征程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征程,首先,它是一次检验整理的伟大征程。 1、回顾旧知: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几十块革命根据地。国民党3反动派大为震惊,蒋介石下令围剿红军。 讲解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五次次围剿,列出表格对比兵力、领导者、战术与结果,讲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即博古李德军事左倾错误)。 呈现史料:人们对事物的运动观察得不合实际状况,时间还没有到,他看过头了,这就叫“左”倾;不及,就叫“右”倾。…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办事,是自然地而不是勉强地达到我们的目的。比如生小孩,要有九个月,七个月的时候医生就一压,把他压出来了那不好,那个叫“左”倾。如果他已经有了九个月,小孩子自己实在想出来,你不准他出来,那就叫“右”倾。——《毛泽东选集》,讲解左倾错误在军事上表现,以及长征的原因。 3、探究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得红军长征的深层次原因。呈现史料:“那时不管在中央苏区,还是鄂豫皖苏区或湘鄂西苏区,都是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中作战。敌人的方针就是要扭在苏区边沿和苏区里面打,尽情地消耗我苏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陷于枯竭,即使取得军事上若千胜利,也不能持久。”——《邓小平》文选(杨胜群,陈晋主编:《红军长征重大决策见证录》),根据史料设问:为什么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 4、 结合长征路线图以及油画资源讲解红军长征初期的重大损失与危机情况,即“开始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过渡到遵义会议的召开 阅读教材82页第二段,归纳概括遵义会议的内容 6、 根据教材82页第三段以下材料,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 材料一:“遵义会议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中起了转折的作用,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如果按照原来的打法,红军在长征中很可能被消灭。”——《杨尚昆回忆录》(杨胜群,陈晋主编:《红军长征重大决策见证录》) 材料二:“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第一次由中国党自己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中最重大的问题,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一步步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走向成熟。”——《杨尚昆回忆录》(杨胜群,陈晋主编:《红军长征重大决策见证录》) 从历史时空大格局的角度强调遵义会议的意义。 7、讲解过渡:遵义会议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与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军事错误路线的斗争。实践证明,遵义会议上确立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领导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后,红军还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呢?让我们进入本课的第二部分“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 1、回忆旧知,明确背景 2、分析表格,明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知道左倾错误在军事上表现,明确长征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3、解读史料,得出结论:国民党实施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使得红军面临生存危机,被迫进行长征。 4、观察地图,知道红军长征初期路线,赏析油画,结合教师讲解理解红军面临的危急情况。 5、阅读教材,归纳概括遵义会议内容 6、分析史料与教材,明确遵义会议的意义 7、听课理解 1、培养时空观念 2、通过分析表格材料得出历史结论,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研读史料,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明确遵义会议召开前的背景 5、培养归纳概括 能力 6、分析史料,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7、总结过渡,问题引领
二、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 1、动态呈现长征路线图,依次讲解长征经过“四度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懋功会师”——“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呈现油画、视频、诗歌、图片、文献史料等相关资源,配合教师讲解。 “四度赤水”:油画《四度赤水出奇兵》(邵亚川) “巧渡金沙江”:油画《巧渡金沙江》(张漾兮、庄子曼) 北上四川,进入彝民区: 油画《彝海结盟》(沈尧伊) 文献史料:《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艾平:《倮倮投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图片:“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 “强渡大渡河”:油画《勇士强渡大渡河》(郭绍波) “飞夺泸定桥”:油画《飞夺泸定桥》(雷坦),纪录片《长征》中飞夺泸定桥有关片段 “爬雪山”:油画《红军过雪山》(艾中信),纪录片《长征》中红军过雪山的有关片段,诗歌《七律·长征》以及毛泽东画像 “懋功会师”:张国焘照片 “过草地”:油画《红军过草地》(张文源),纪录片《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有关片段 “突破天险腊子口”:油画《红军占领了腊子口》崔开玺 2、依据动态长征路线图,并呈现油画《尽开颜—吴起镇会师》(沈尧定)、《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蔡亮 、张自薿),讲解红军会师陕甘。 依据动态长征路线图,回顾长征路线,呈现中央红军人数变化 1、结合教师讲解观察长征路线图,欣赏油画、观看视频,感受长征过程的艰辛,感悟长征精神 2、结合教师讲解观察长征路线图、欣赏油画 1、通过观察长征路线图培养时空概念 利用油画与视频创设历史情境,生动形象让学生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2、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三、精神传承的伟大征程 过渡:红军靠什么力量取得了长征的最终胜利?我们能从红军战士身上学到什么精神?让我们进入第三部分:“精神传承的伟大征程” 感悟长征精神 呈现长征过程中的油画,设置学生活动:小组讨论1:“赏油画,悟精神”,根据油画及其承载的历史事件,感悟长征精神,并为油画写解说词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依靠群众、患难与共! 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呈现文字史料: 材料一: 它以铁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红军不愧是英雄好汉,而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彻底破产.....各路红军的骨干保留下来了,而且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保留下来的这些红军骨干大大地增长了才干。一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红军长征史》 材料二: 长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绝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迪克威尔逊(英)《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 材料三: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取得了一个良好的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一一易新涛:《长征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设置小组讨论2:结合教材84页“材料研读”及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 依据史料讲解长征胜利打开的中国革命新局面 播放纪录片《永远的长征》片段,历史联系现实升华情感,设问:作为新时代青年,结合自身实际,我们又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到的长征精神,为油画写解说词 小组讨论,分析史料,形成历史解释,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3、观看视频,课堂分享 1、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2、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3、历史联系现实,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依据板书对本课所学进行梳理,进行课堂小结 回顾知识 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开展长征故事会,查阅搜集资料,准备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长征的小故事,活动课进行分享。 利用书籍、网络资源,完成作业 延伸学习,充分利用书籍与电子信息资源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
主题式教学 围绕“油画里的长征”——信仰之力 伟大征程,这个主题,以油画作品为载体,追忆伟大征程,感悟信仰之力,从“检验真理的伟大征程”、“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精神传承的伟大征程”三个维度展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突出教学线索。 兴趣教学 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历史课学科地位不高,学生对历史课兴趣不大的问题。要从学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历史课,运用油画、历史视频、历史图片、讲解历史小故事来吸引学生兴趣。 3、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置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锻炼团结协作与沟通表达能力,体会分享与合作的快乐。 4、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节中又有提问、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等大量的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教学环节,学生反馈也是未知的,由于实践教学的经验不足,教学节奏容易被打乱,实际教学中时间安排被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