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鲁教版期末模拟试卷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鲁教版期末模拟试卷必修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24 10: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鲁教版期末模拟试卷必修三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选项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霾来袭,买罐法国来的新鲜空气吧。”据《每日商报》报道,2013年12月底,继口罩大卖、空气净化器脱消后,一罐取自法国小镇、售价12欧元的灌装新鲜空气在网络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B.2014年3月28日下午1时,运送朝鲜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队缓缓驶来,老人脱帽注目,眼泪漱漱落下。目送战友们魂归故土,他转身默默离去。回家的路上,熟悉的线路,他居然坐反了,花了3个小时才到家。
C.我每次回家,都要在荒郊野外里走完三十多里路,沿着湖旁走田梗小道,会省两三里路,但走小路心里紧张,脚下的步子自然也急,总觉得能早些回到家里。那些蛙鸣和月色让我至今难忘。
D.在当下的现实语境中,“故乡”是一个语义丰富而模糊的词语。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不面对从故乡到异乡的流转与变迁,即使从未离开过的家园,也在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中不断蜕变。2-1-c-n-j-y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祈(qí)祷 汗涔(cén)涔 缱绻(qián) 茕茕孑(jié)立
B.干瘪(biě) 纤(qiàn)绳 齑(jī)粉 汪洋恣(zhì)肆
C.徜(cháng)徉 诅咒(zhòu) 恫(dòng)吓 攘(rǎng)外安内
D.蹩(bié)进 攻讦(jié) 虫豸(shì) 冠(guān)冕堂皇
3.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⑥蓝夹袄????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⑥③②①⑤④⑦ 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 D.②③⑥①④⑦⑤
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她较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由于父母早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自尊在宝黛爱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红楼梦》
B. 张飞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败,逃往白帝城。刘备忧郁成疾,危在旦夕,他召集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三国演义》
C. 桑迪亚戈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翁,他在八十多天的海上劳作中一无所获,但是他的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硬汉精神深深的打动了中外读者的内心,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倒。
D.高老头带着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埋葬了他,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温情的眼泪。拉斯蒂涅面对巴黎的富人聚集区说:“现在咱们俩来拼吧!”此后,他有了自己的贵族头衔,成了无耻的政客,开始了自己的辉煌。《高老头》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82岁的女作家艾丽斯·门罗,之前不为外人所知,并非因为她的作品不好,很大原因是因为她一贯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只顾埋头写作。
B.德国总理默克尔严肃重申,德国对纳粹犯下的罪行负有“永久责任”。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而且否定战争罪行,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
C.千百年,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熔铸了中华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
D.维持台湾与大陆都在“一中框架”下,以避免战争,这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利益与福祉。如果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6.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或师焉,或不焉
B.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吞二周而亡诸侯 却匈奴七百余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牙: 爪子牙齿 今之众人 众人:许多人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 逡巡而不敢进 逡巡:后退、倒退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时候学习 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人
D.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托身、安身 宰割天下 宰割: 分割、割取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谁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相当
C.追亡逐北 亡:逃跑的士兵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起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秦人开关延敌 延:迎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书也是植物,那么,书的花是什么呢? 。一本书能够开成千朵万朵的花, , , ,便成了一本书。如果是好书, ;如果赖书, ,但经不住时间的的煎熬。
①书却是作者的心事 ②香味会有一些 ③花都是作者的灵魂
④香味便挥之不去 ⑤当然是字 ⑥花开在心事之上
A. ⑤⑥①④②③ B. ①②④⑥③⑤
C. ①⑥③②④⑤ D. ⑤③①⑥④②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共建文明道德风尚,以及对于重构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具有起到十分重要意义的作用。【来源:21cnj*y.co*m】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次研讨会或许有助于控制流感病毒的扩散。
C.中石化去年净利润为716.97亿元,平均日赚2亿,研究中石化利润变化曲线可以发现,几乎与国内油价调价频率保持一致,只要油价调整次数多,中石化盈利增长就快。
D.新的土地法规定,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各级政府不得以各种理由加以干涉
评卷人
得分
二、默写(题型注释)
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13.位卑则足羞, 。
14.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5.吾尝终日而思矣, 。
16.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共8分)
哭李商隐(其二) [唐]崔 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 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踠:屈曲,弯曲。
17.本诗题作“哭李商隐”,一“哭”字极写作者内心的悲痛。请结合全诗,概括“哭”的具体内容。(4分)21cnjy.com
答:
18.最后一句“又送文星入夜台”中,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4分)
答:
评卷人
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3分)
父亲汪曾祺
某种意义上,父亲挺欣赏老庄式的淡泊的生活态度。
父亲多年境况不顺,坎坷颇多。他说,当年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能够熬过来靠的就是——随遇而安。“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则是一种自我调适。
父亲无官无职,无权无势,对于名利,从不孜孜以求。
他干了几十年,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级别,应该受什么待遇。1958年,他到河南出差,单位给他买了软卧,他这才知道自己已经算是“高干”了。不过好景不长,出差回京不久父亲便当上了“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后来平反了,他也没向单位提出过什么要求。他当过北京市评定艺术职称的高级评委,领过国务院的特殊津贴,都是懵懵懂懂得到的,自己从来没争过要过。直到办完离休手续,领到离休证,父亲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局级干部”。他写文章,很少和人谈稿费的问题,有人愿意多给固然高兴,少给些也无所谓。
父亲觉得,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个甘于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抢行情,争座位,才能真诚地写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生活。不耍花招,不欺骗读者。【出处:21教育名师】
父亲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作家应该有创作的自由,有权利写自己觉得该写的东西。建国后,按流行的政治标准衡量,父亲明白,他的作品不会对时代发生直接的作用,他也乐于承认这一点;甚至坦言,他的艺术观点不怎么招人喜欢。对此父亲并不在意,该怎么写还怎么写。
父亲的文章一般都是气静心平,娓娓而谈。但他并不是不会言词激烈甚至开骂。我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写作基础课要写小说,便找了一件在工厂当炉前工时亲身经历的事做题材——一次上夜班,由于工厂领导瞎指挥造成漏钢事故,形势十分紧张,工人连夜奋力抢救,保护了设备,但已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厂里广播站却高声宣扬,由于领导英明,指挥得力,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我在小说的结尾写道:抢修了一夜的工人已经精疲力竭,在澡堂里迷迷糊糊听着这样颠倒黑白的广播睡着了。小说写成之后拿给父亲看,他提了一个意见:“结尾不好,太平。应该是工人听了这样的广播之后,骂了一句——‘他妈的!’”“他妈的”能写进文章吗?不仅不雅,领导若看到了会高兴吗?但父亲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非如此不可,这是小说人物的必然反应。写小说要以生活为基础,刻画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父亲和林斤澜唱过对台戏。林斤澜一直强调小说结构的重要性,父亲却来了一句:小说结构的特点是“随便”,弄得林斤澜有点上火。后来父亲补充了一下,说小说结构的特点是“苦心经营的随便”。此事才算了结。
父亲经常拿出他的作品,让家里人提提意见、把把关。对父亲批判最严厉的,是他的孙辈。一次,他的孙女汪卉回家气哼哼地说:“爷爷写的文章一点都不好!”原来,老师让同学们从文学名著中摘抄一些华丽的辞藻,以便写作文时用。她把父亲的书翻了个溜儿够,一无所获,于是很恼火:“爷爷写的什么呀,没词儿!”另一个孙女在一旁慢腾腾地帮腔:“就是。中心思想一点也不突出,在班上最多就是个二类文。”父亲听了哈哈大笑:“说得好,没词儿!”过了一阵儿还在嘟囔:“没词儿,没词儿。好!”我们知道,他对这个评价很得意,认为这是文学作品的至高境界,也是他的追求。
在艺术上父亲相当自信,认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运用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能够流传下去。家里有一幅高尔基木刻像,挂了快四十年了。大家都觉得该换换了,但又不知道换什么合适。没想到父亲嘟囔了一句“该挂我了”,说完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后来真的换了他的照片。那张照片是一个美国人拍的,曾经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占了整整一页。
父亲在《论风格》中有这样几句话:“一个作家要使自己的作品有风格,必须要坚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作家要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且欣赏自己。一个随人俯仰、毫无个性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的!”
(取材于汪朗《岁月留痕》,有删改)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汪曾祺当艺术职称高级评委、领国务院特殊津贴,“都是懵懵懂懂得到的”,表明他在生活中对待很多事都是糊里糊涂的,是一个马虎的人。  21*cnjy*com
B.“父亲明白,他的作品不会对时代发生直接的作用,他也乐于承认这一点”,表明汪曾祺不以流行的政治标准来衡量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C.两个孙女认为爷爷的作品“没词儿”、“中心不突出”,从侧面印证了汪曾祺的艺术作品“不怎么招人喜欢”,对此,汪曾祺却并不怎么在意。
D.家里人不知道用什么换掉高尔基的木刻像,汪曾祺提议换成自己的画像,说完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表明他也为自己的自负感到些许羞愧。
E.本文语言平实、朴素、自然,娓娓道来,通过几件生活小事,表现了父亲汪曾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追求。
20.在生活中,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态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21.请结合具体事例,概括汪曾祺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观点。(4分)
22.汪曾祺认为:“一个作家要使自己的作品有风格,必须要坚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请结合原文并联系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4分)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 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弟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为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版权所有:21教育】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馈遗而遣之。葬讫,会卢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分麾下配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选自《陈书》,有删改)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 哀:同情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 善:与……交好
C.及夕,各引去 引:退却
D.弘让壮之 壮:使……雄壮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文育以告,劢乃遣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厚加赗遗而遣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①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 ②作《师说》以贻之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 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B.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 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 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 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王劢的职务被 别人替代后,周文育和王劢一同北下,但走到大庾岭时听信了卜人 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热烈欢迎。
2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5分)
译文:
(2)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5分)
译文: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分)
译文: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7.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朴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 ① ,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② ,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答:① ②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
28.作文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鞋带复又弄松。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予回报。”
勘弥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拟,题目自定,不少于800字。
评卷人
得分
八、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植其杖而芸。(3分)
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3分)
30.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2分)
子路认为自己对荷蓧丈人恭敬有礼,荷蓧丈人款待自己,并让他的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________”。孔子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怀有一种____________的情感。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字、形似字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可以根据语句的上下文意思并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分析判断。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脱销B簌簌下落C田埂。www.21-cn-jy.com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 缱绻(qiǎn) B 恣肆(zì)D虫豸zhì。www-2-1-cnjy-com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3.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B
【解析】
试题分析:应该是以“关羽失荆州后”。
考点:识记名著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5.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很大原因”与“因为” 语意重复。B 不合逻辑,把“而且”改为“反而”。D项语序不当,“子孙后代不答应”应置于“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之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词类活用情况。A项中,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水,游泳;师,学习。B项,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囊,像口袋;景,像影子一样。C项,小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小变弱;一,数词活用作动词,专一。D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D
【解析】
试题分析:这几个文言实词的解释,除了“逡巡”这个词外,“众人”和“小学”都是和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来解释它。众人:一般人;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的样子,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A
【解析】
试题分析:A.庸:岂、哪。本句中,主语承前省略,所以“庸”不能再作主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根据语境中的上下文选择句子,是连贯的基本原则。首空的前语境是一个设问句,由此可定首空选第⑤句,从而可以排除BC两项。比较第③⑥句,与第二空的前语境关联,可以看出,第③句比第⑥句衔接更恰当。再用其余的句子验证,因而可定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将“具有意义”与“起到作用”保留一个即可。C. “几乎…”主语残缺。D. 主宾搭配不当,去掉“耕种”后面的“的”。21教育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无以致千里
12.锄耰棘矜
13.官盛则近谀
1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1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解析】
试题分析:这几句默写,都是课内的内容,难度不大。但是有几个字还是要注意的,如“锄耰棘矜”这几个字就很难写,其中“耰”很生僻,笔画也多;而“谀”“臾”“絜”这几个字,也容易写错。2·1·c·n·j·y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
哭李商隐的怀才不遇,哭李商隐的死亡,哭自己失去知音,也哭天下才子共同的不幸遭遇。(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共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8.
“又”字表示多次,重复,表达出才子不遇、壮志未酬而殁情况的普遍性,(2分)表达对普天下才子不幸命运的哀痛以及对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控诉(2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 李商隐是一代才人。崔珏说他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 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则用“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 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如今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 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是安慰亡友吗?这是诗人自慰吗?其实都不是。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安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的悲恸,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B、E
20.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随遇而安(1分)。当他遭遇境况不顺、人生坎坷时,能自我调适(1分)。②不求名利(1分)。汪曾祺从不清楚自己的级别、待遇;对于待遇、荣誉,他从不争抢,也不主动要求;他很少谈稿费,也不计较稿费多少(1分,答出一点即可)。
21.
①将“我”小说结尾改成工人愤怒的表达,更贴近人物的真实心理,表明汪曾祺坚持写小说要以生活为基础,刻画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②与林斤澜就小说结构的争论,表明汪曾祺坚持认为小说结构的特点是“随便”。
③孙女评价汪曾祺作品里找不到华丽的辞藻,他对这个评价很得意,认为这是文学作品的至高境界,也是他的追求,表明汪曾祺始终坚持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2.略
【解析】
19.
试题分析:A“表明他在生活中对待很多事都是糊里糊涂的,是一个马虎的人”于文无据;C“从侧面印证了汪曾祺的艺术作品‘不怎么招人喜欢’”与文意不符;D“提议”“羞愧”不够准确。21·世纪*教育网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3.D
24.A
25.B
26.
(1)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关键点:“遗”译为“赠送”“文育不之省也”是宾语前置句,“省” 是“了解、知道”之意。句意。)
(2)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 关键点: “须臾”译为“很快”“暴”译为“突然”“见”译为“我”。句意。)
(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 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关键点:“谨”译为“认真从事” “孝悌”译为“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申之以孝悌之义”是状语后置句。句意。)
【解析】
2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壮”应解释为“认为……有雄心壮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两个“乃”都是连词,“于是”。B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是连词,表递进;C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被动,“被”;第二“于” 是介词,“比”;D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
试题分析:“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收他为养子”错,是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6.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7.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 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要准确在画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就一定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去做,即根据上下文。第一处,前一句话是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横线前的内容是“情是诗的内容”,横线后有“义”是诗的社会效果。可见横线上的对象应是言和声,再根据“情是诗的内容”,就可以得出“言和声是诗的形式”的结论,答案也就有了。第二处也应做出这样的分析去解决问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8.
付出总有回报
天平,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象征着平等、公平,准确地反映事物的轻重,孰重孰轻绝不偏袒任何一方。天地间也有这么一杆大秤,专门称量一个人的付出与回报,你有多少的付出相应地也应得到多少回报。
一位平凡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以其精湛的教学素质和崇高的师德,换来了桃李满天下,换来了世人对他的尊重。
一名普通的交警,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为路人排忧解难,在纷争前挺身而出,惩治那些违规驾驶者,维护了人们的安全和利益,博得了众人的赞赏与称颂。
一个勤劳的家庭主妇,一辈子为家庭劳心劳力,抚养子女,照顾老人,赢得了全家人的敬意,成为一个美满家庭不可缺少的主心骨。
平凡的人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付出着,他们不是为追求名声,不是为追求利益,但天地间的那杆大秤,却回报了他们相应的名和利。
反之,一些在名利面前迷失自己的方向,不愿付出只求回报的人,只会使这杆大秤越来越倾斜,直到自己落入万丈深渊而无法自拔。
一名小会计师,利益熏心,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为了满足其高额的消费,不惜抛却良心,做假账,挪用公款,最终事情败露而锒铛入狱。
一名海关官员,利用职权之便,收受不法商贩的贿赂,为其商船大开绿色通道,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逾千万,鼓了自己的腰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最终等待他的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一个花季少年,从小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为满足其生活花销,一步步走上偷拐骗抢的道路,终于在一次抢钱时被捕,绚烂的花季从此要在铁窗里度过。
世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给自己多少回报,却忽略了自己到底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天地间那杆无形的大秤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诚如一首所唱: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只有让自己付出,让自己做得最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告诉我们,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你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给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别人越多,你得到的就会越多,你越吝啬,就会一无所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9.①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而除草。②就是那位知道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30.长幼之节 敬重
【解析】
29.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①植:动词,插。芸:除草。②是:这。而:却。者:……的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0.
试题分析: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孔子称其为隐士,是对老人的尊重,所以又要子路返回去看他。21·cn·jy·com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