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期末模拟试卷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期末模拟试卷必修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24 10:1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期末模拟试卷必修三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将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她已经陶醉在欢乐之中,什么也不想,只是兴奋地、发狂地跳舞。她 。
①陶醉于成功的自豪中 ②陶醉于妇人们所认为最甜美最美满的胜利中 ③陶醉于这些人对自己的殷勤献媚、阿谀奉承、垂涎欲滴 ④陶醉于艳压群芳的美丽之中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使他们离观众越来越远。
B.人类文化史上的大浩劫——秦始皇的焚书,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杀戮——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真正中断、灭亡。
C.学校没有一个人否认今年能在教学上开创一个新局面不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D.目前,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只有2%,克隆人的难度更高,“克隆”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都很差。
评卷人
得分
二、默写(题型注释)
3.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蜀道难》)www.21-cn-jy.com
(2)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
(3) ,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
(4)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5)万里悲秋常作客, 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
(6)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 _。 (《锦瑟》)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7分)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4.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
5.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评卷人
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5分)
           囚 鹰       林贤治
 鹰是可骄傲的。它栖止于地面,又高出地面,在土拨鼠梦想不到的地方自由地飞翔,任何洞穴都不可能限制它的意志。深邃的眼睛,铁样的硬喙,矫健的双翼,都一样慑人心魄;远远地,只要瞥见了它的影子,就会立刻让你感到勇敢和坚定。由于鹰,我不只一次地窃笑那些讽刺艺术家,他们可以把神圣的上帝漫画化,却无法绘制出一匹懦弱的鹰,猥琐的鹰。
 然而,如果一旦停止了飞翔,鹰还是鹰么?
 夜读《葛兰西传》,我所面对的,无疑是一匹囚鹰。这位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建人,一生忠诚于他的主义的信仰,却不安于教条式的啄饮。他不断向前探索和拓展着人类解放的道路。只要前进着就不可能没有失误,但是对于他,我们同样用得上列宁称赞卢森堡的那句话:“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21cnjy.com
 葛兰西,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46个年头,最后四分之一的岁月是在岩石和水泥镶嵌的天空底下度过的。由于世界性的声援,墨索里尼独裁政府不敢立即杀害葛兰西,只好使用慢慢折磨的办法使他致死。他们的方针是:“我们要让这个头脑20年不能工作。”
 而葛兰西,早就下定决心以强硬的意志,去折磨法西斯的铁窗和镣铐了。他写道:“说到底,在某种程度上是我自己要求被关押和判刑的,因为我从来不想改变我的观点。我已准备为我的观点贡献生命,而不仅仅是坐牢。因此我只能感到平静,并对自己感到满意。”
 斗争以独特的方式重新开始了。
 几乎从入狱的时候起,葛兰西就极力争取一种“特权”。但是,他所需要的不是优厚的薪金、别墅、小轿车,或随意支配别人的权利。在这儿,面包、水和空气都成了限度的给予。他是名副其实的无产者。他需要享有的唯一特权就是“写作自由”:有写作所需要的纸张和书籍。这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家从来未曾轻视过文化知识,相反认为,“任何革命都要以紧张的文化渗透和批判工作为前奏。”他把政治犯组织成一个“文化学校”,自己既当教员,又当学生。晚上,当大家用扑克打发多余的时光时,他却继续读书和写作,不息地开发足以使他的内心生活完全倾注于其中的庞大的思想计划。
 每天,他都如此工作达几个小时,写作时从来不坐下,但没有西方一些站着写作,即所谓“自动写作”的作家那般的悠闲自若。每当来回踱步间完美了一个思想,他就走到桌旁,站着写到纸片上。由于没有足够的文件和书籍,由于记忆、想象和逻辑推进成了文字的重要来源,由于随时可能的刑讯、迁徙和死神的临降,他只能以备忘录的形式把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思考,工作!思考,工作!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折磨并非完全来自刑罚和疾病。对葛兰西来说,最难忍受的恐怕莫过于同志的误解和亲人的隔阂了。有难友甚至说他不再是共产党人,而是机会分子,因而主张把他摒弃在集体和放风的院子之外。至于亲人,尤其是妻子,来信的情况很不正常,这不能不使他的心里充满忧伤。他写道:“我没有预料到的是在这种监狱之外又增加了另一种监狱,即我不仅被隔绝在社会生活之外,而且还被隔绝在家庭生活之外。我可以预料我与之战争的敌人可能给我的打击,但我却不能预料来自我不可能怀疑的其他方面的打击。”
 一天他那深邃有力的眼睛终于阖上了。由于脑溢血,他的双手,那被链子束缚的翅膀,再也无法作奋力的挣扎。他是永远永远失去日夜向往的天空了……
 作为一个领袖人物的葬礼,根本说不上隆重,简直是凄清。那天,暴雨如绳,送葬的只有两个亲人而已。
 鹰的名字是同飞翔联系在一起的。不同于檐下的麻雀,不用谋求安全的庇护,它的胸怀只有无遮的大旷野可以衬托;没有鸠鸟的占有欲,创造才是它的渴望,因此栖止的地方就不仅仅是悬崖边的一块平整的石场。它不懂退避,不懂安歇,它的哲学只能是勇敢的进取。在乌云翻滚的时刻,即使所有的鸟雀都已归巢,天空仍然鸣响着它的双翼:翼下是风暴,翼上是睛空。
 而晴空,永远是我们所期待的。
6.葛兰西用哪些“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斗争?请作简要概括。(4分)
7.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葛兰西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5分)
8.这篇文章以“囚鹰”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绝  鉴 何一飞
 隐逸斋是做玉器生意的。老板姓陈,叫陈若尘。原是历史老师,不知什么原因,辞了职,开了家玉器店,取名隐逸斋。陈若尘四季皆藏好茶,有两个半茶友。
 那两个,一个是他的发小,县教育局长冯有为,用陈若尘的话说,冯有为斯文还在,可以为友;一个是宝峰寺的方丈法缘和尚,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则是口吐莲花,让人醍醐灌项。有次喝完茶,法缘和尚盯着陈若尘端详了许久,幽幽地对他说,“施主面相与佛有缘。”至于那半个,本县县委书记,是冯有为带过来的。喝过几次茶后,发现并无半点官场俗气,就被陈若尘列为半个朋友。
 陈若尘做玉器生意是因为他善鉴玉,尤其善鉴古玉。曾经有省城玉器玩家高价购得一枚汉代龙凤纹玉环,却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也不知玉器玩家从哪打听到陈若尘,跑过来请他鉴定。陈若尘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对玩家说从玉质和线刻技法可以断定是真品。后来玩家又把龙凤纹玉环拿到北京,北京的大师也鉴定为真品。陈若尘一鉴成名,被人誉为省内古玉鉴定第一。
 鉴宝这行只要肯放手是能赚大钱的,所谓放手就是玩家给钱,拿假货让鉴家出个真品证明。许多玉器玩家都找过陈若尘,陈若尘冷面相拒,再高的价也不做。隐逸斋的生意不好不坏,陈若尘不像他老婆那样着急上火,说是要老是想着挣钱,那就是人被钱玩了,不值得。
豁达的陈若尘最近也有些豁达不开,那是因为女儿的事。女儿大学毕业两年,因右脚残疾,找工作辗转了几十次,都被用人单位拒绝了,弄得女儿连家门都不愿走出一步。
这事不知怎么给县委书记知道了。这天晚上,县委书记和冯有为喝茶,书记从包里拿出一份调令递到陈若尘手里,“明天叫孩子到财政局报到,孩子学财会的,正好学以致用。”
陈若尘犹豫一会把调令接了,说;“古人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这样的大恩,当得以死相报啊。”
 时间就这样不急不慢地走。
 茶友们很久没来了。陈若尘有些想念,想打电话约他们过来喝茶,拿起电话又放下了,笑自己像没经过事的人。这天晚上正念着,书记一个人来了,陈若尘喜得连忙去泡荼。喝了一阵茶,书记从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用黄绸裹着的东西说:“若尘,你给看看。”
 陈若尘小心接过,揭开黄绸,心就扑通、扑通跳了,一只品相良好的青玉碟子在灯光下发出幽幽的沁人的光。这碟子叫清代菊纹盘,清中期皇家用具,虽说不是孤品,但存世的也不足五枚,香港拍卖行前几年拍卖过一枚,拍出了近百万的价。
 仔细看过几遍,确定无疑后,陈若尘才对书记说:“这是真品。”
 书记笑着说:“这碟子是家传的,我岂不知它是真品。”
 “那你拿来叫我看是什么意思?”
 书记踌躇着说:“若尘,我们是朋友,你帮个忙,给它出份赝品证明。”
 陈若尘明白了,他这是要把真当假,只不知是为了送个安全还是收个安全,聪明啊。
陈若尘内心挣扎着煎熬着,良久,站起来踉跄出了茶室。片刻,拿了印鉴纸笔回来,坐下写好鉴定证明书,盖上自己的印鉴递给书记,懒懒地说,你要它假就假吧。
然后,端起茶做了个送客的手势,书记尴尬站了起来,从包中拿出一个大红包,陈若尘不接,把书记半拖半拉推出了门。
 第二天,隐逸斋关了门,门上贴着八个字:“若尘已死,停止营业。”街坊邻居不信,问陈若尘老婆,老婆又气又恨地说:“死了。死了好。他死他的,我活我的。”陈若尘哪去了?有上香的人在宝峰寺看见了他,原来已皈依佛门。
书记也听说了,怎么也想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就去做了和尚。
9.结合全文,谈谈小说为什么以“绝鉴”为题?(4分)
10.陈若尘的老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叙述。(5分)
11.文章结尾处写:“书记也听说了,怎么也想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就去做了和尚。”书记为什么想不明白?(6分)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来源:21cnj*y.co*m】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①,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②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寘璧焉。公子受飧返璧。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选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浴,薄而视之。 迫近
B.怀与安,实败名 留恋
C.乃馈盘飧,寘璧焉。 放置
D.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 命令
13.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于其身,则耻师焉 (《师说》)
以告,则杀之 (《邵公谏厉王弭谤》)
B.乃馈盘飧,寘璧焉 (《重耳之亡》)
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重耳之亡》)
C.以告姜氏 (《重耳之亡》)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重耳之亡》)
D.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重耳之亡》)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邵公谏厉王弭谤》)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3分)
(2)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3分)
(3)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2分)
15.请简要概括选文中女子的突出品质(选择其中3位概括即可)。(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出处:21教育名师】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21*cnjy*com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闇①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时勉为祭酒六年,列格、致、诚、正四号,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
(《明史·李时勉传》)
【注】:①谅闇:也作“凉阴”,指帝王居丧。
1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相值 值:遇到
B.缚以来,朕亲鞫 鞫:审问
C.帝闻言,色稍霁 霁:消散、缓和
D.疏何语?趣言之 趣:知趣
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时勉言营建之非 多中时病,抵之地
B.复取视者再 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
C.以衾裹足纳桶中 命武士扑以金瓜
D.帝乃太息 候舟发乃去
18.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 / 诸生贫不能婚葬者 / 节省餐钱为赡给 / 督令读书 / 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B.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诸生 / 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 / 为赡给督令读书 /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C.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诸生 / 贫不能婚葬者 / 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 / 读书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D.崇廉耻 / 抑奔竞 / 别贤否 / 示劝惩 / 诸生贫不能婚葬者 / 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 / 读书灯火达旦 / 吟诵声不绝 / 人才盛于昔时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时勉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B.李时勉上书言事,惹怒了仁宗皇帝,又不屈服,因此被打得几乎死去。
C.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D.宣帝继位命令李时勉详细陈述触犯先帝的事情,可李时勉只陈述了六件事就因为过于恐惧记不清其他事了。
20.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4分)
②是第难言耳,草安在?(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李时勉“性刚鲠”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1.压缩下面的一段文字,连同标点在内,不超过28字。(6分)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
22.请以“该出手时才出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既要搞清楚题中语段的语境,又要请出供排序的六句话内部的关联。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写出了她对“幸福”的理解。她因美丽而成功,因成功而形成对她的赞美,终于陶醉在“妇人们所认为最甜美最美满的胜利中。2-1-c-n-j-y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项用词重复,“溢”即“过分”。C项多了一个否定词“不”。D项的“成功率”和“差”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1)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2)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3)玉露凋伤枫树林 江间波浪兼天涌
(4)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百年多病独登台
(6)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巅”、“勾”、“砺”、“知”、“日暖玉生(很多考生写成‘玉暖日生’)”,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21教育网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4.“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骤雨声势之大。(每点2分,共4分)www-2-1-cnjy-com
5.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2分)如果把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从而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1分)或: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2分)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1分)(能自圆其说即可)  21*cnjy*com
【解析】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卷”和“吼”两字所表达的意思入手分析。“卷”是眼睛看到的,是从视觉角度写骤雨袭来时的迅猛。“吼”是耳朵听见的,是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的声势之大。【版权所有:21教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惟一的试题,回答时选择肯定或否定角度都可以,但都应该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若选择“不好”的角度,可从而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方面考虑。若选择“好”的角度,可从增强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方面考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① 极力争取“写作自由”的特权;②把政治犯组织成一个“文化学校”,与他们一起进步;③用读书写作充实自己,开发庞大的思想计划;④在恶劣的环境里,他站着思考、写作,以备忘录的形式记下思考的结果。(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3点给4分)
7.作者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葛兰西。①写他在狱中的写作生活,表现他意志坚定、勇敢进取的精神;侧面:②引用独裁者的话反衬葛兰西思想的巨大影响力;③写同志的误解和亲人的隔阂,反衬他革命者的孤独与坚定。(回答“正面”“侧面”得1分,①点得2分,②③任答一点得2分)
8.①“囚鹰”二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②“鹰”虽“囚”仍不改其志,以鹰喻人,高度赞扬了“囚”于狱的葛兰西意志坚定、勇敢进取的精神;③文章首尾均正面赞美“鹰”的意志,以“囚鹰”为题,能紧扣文本内容,凸显主题。(答对一点给2分,6分)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紧扣题干中“独特的方式”这一特点筛选信息。比如他极力争取“写作自由”的特权;他把政治犯组织成一个“文化学校”;他用读书写作充实自己;他站着思考、写作,以备忘录的形式记下思考的结果;等等,都是独特的方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结合全文文分析,并且抓住题干中“哪些方面”一语思考。文本写葛兰西,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正面写他在狱中的写作生活,表现他意志坚定、勇敢进取的精神;侧面引用独裁者的话反衬葛兰西思想的巨大影响力;写同志的误解和亲人的隔阂也是侧面写,以之反衬他革命者的孤独与坚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题目,答题时可从表现小说主题、刻画小说人物、展开小说情节以及增强小说吸引力等方面考虑。题中,文本的题目“囚鹰”二字,形象生动,对读者颇有吸引力;同时,以鹰喻人,高度赞扬了“囚”于狱的葛兰西意志坚定、勇敢进取的精神;此外,从主题方面考虑,以“囚鹰”为题,能紧扣文本内容,凸显主题。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9.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1分)一语双关:(1分)陈若尘精于鉴玉(1分),最后又决绝地与尘世告别。
10.陈若尘的老婆在小说中起到对比衬托陈若尘这个主要人物的作用。(1分)小说中两次写她,第一次是侧面描写,写她的俗气,什么都往钱看,反衬陈若尘的脱俗;(2分)第二次是在陈若尘出家后,用了语言描写,写她的气恼,反衬陈若尘与世俗名利的决绝。(2分)
11.书记虽然是陈若尘的朋友,但他只是“半个朋友”,对陈若尘并不是很了解,对他的坚守也不理解,所以他想不明白。(2分)陈若尘做出这种事,和自己一贯坚持的品质良知相悖,在权贵看来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陈若尘的眼中却是关乎节操的大事。(2分)陈若尘一心超凡脱俗,却无法抵挡社会主流的冲击,无奈中做出违反原则的事情而选择出家,以此作为抗争和解脱的方式,在陈若尘是可以理解的。(2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可从表现小说主题、刻画小说人物、展开小说情节以及增强小说吸引力等方面考虑。题中,文本的题目是“绝鉴”,意思一语双关:既是指陈若尘精于鉴玉,又指他最后决绝地与尘世告别,因而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的能力。陈若尘的老婆在小说中不是主要人物,因而可考虑她是否起到对比衬托陈若尘这个主要人物的作用。然后再结合文本分析小说写到这个人物的哪些方面。小说中有两次写到她,第一次是侧面描写,写她的俗气,这是在反衬陈若尘的脱俗;第二次是在陈若尘出家后,写她的气恼,这是在反衬陈若尘与世俗名利的决绝。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结合文本内溶,分析书记和陈若尘的关系,分析陈若尘当和尚的深层原因。从书记和陈若尘的关系可以看出,书记虽然是陈若尘的朋友,但他只是“半个朋友”,对陈若尘并不是很了解,对他的坚守也不理解,所以书记当然不明白其中原因。从陈若尘自身看,他做出这种事,和自己一贯坚持的品质良知相悖,在在陈若尘的眼中却关乎节操,但在书记眼中却不值一提,这也是书记看不明白的又一原因。21·cn·jy·com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12.D
13.D
14.
(1)重耳在诸侯中称霸就会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大概是第一个吧。您何不早些表示自己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2·1·c·n·j·y
(2)秦伯送给他五名女子,怀嬴在其中。(怀嬴)捧着盛水器浇水给重耳洗手,重耳洗完后,用带水的手向怀嬴挥洒,水溅在她的身上。
(3)(您若)得了新宠就忘了旧欢,靠什么任用(驱遣)别人呢?一定要把他们接回来。
15.
季隗:忠贞不渝
姜氏(“残忍”除外):果断善谋(顾全大局等亦可)
僖负羁之妻:见微知著(目光长远等亦可)
怀赢:自尊自重(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等等亦可)
赵姬:贤惠大度(识礼知让等亦可)
【解析】
1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命:教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13.
试题分析:均为指示代词,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注意踩点:重点虚实词“诛”“其”“盍”“贰”、省略句和判断句、语气和标点,并注意译文的通顺流畅,一句1分)(2)(注意踩点:重点虚实词“纳”“与”“沃”“既”、省略句,并注意译文的通顺流畅,前两句1分,后两句1句1分)(3)(注意踩点:重点实词“逆”、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并注意译文的通顺流畅,前两句1分,后一句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D
17.C
18.A
19.D
20.(1)①第二天,改任交趾道御史,(皇帝)命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得分点:明日、改、日,全句大意)②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得分点:第、草、安在)(2)①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②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③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任选二例,概括大意亦可)
【解析】
16.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考察其同语境是否相符。题中,D项错误在于,“趣”通“促“,赶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C项的“以”均作介词,相当于“用”。A项的“之”,前者作助词,置于主谓之间,可不译;后者作代词,相当于“它”。B项的“者”虽都作助词,但前者表停顿,可不译;后者做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D项的“乃”虽都作副词,但前者相当于“于是、就”;后者相当于“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给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可先整体阅读,弄清其大意;然后找出其中的动词,在动词的宾语或补语后断句;还可依据文言中的对称句式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D项错误在于:李时勉只陈述六件事便说自己“惶惶不能悉记”只是托辞,实则是有些事很难开口,为尊者讳和为死者讳只好敷衍,这从下文宣帝说“难言”可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明日”即“第二天”;“改”是“改任”之意;“日”作状语,相当于“每天”。第(2)句中的“第”作副词,相当于“只是”;“草”即草稿,“安在”即“在安”,意为“在哪里”。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年幼时,冬季寒冷,用被子裹脚伸入桶中,诵读不止。中永乐二年进士。性情刚烈耿直,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火灾,下诏求直言。陈述时事十五件。成祖决定迁都北京。而李时勉进言营建不对,违背了皇帝的心意。之后,(皇帝)观看他的其他说法,很多都切中时弊,把它扔到地上,又捡起来再看,最终多予以施行。不久,李时勉被诬陷入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推荐恢复官职。
洪熙元年,(李时勉)又上疏言事。仁宗大怒,召到便殿,(他)对答不屈服。皇帝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几乎死了。第二天,改任交趾道御史,命令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事。(李时勉)上了三次奏章,就被关进锦衣卫监狱。李时勉对某位锦衣卫千户有恩,千户恰好来到监狱,秘密招来医生,用海外血竭治疗,得以不死。
宣帝即位一年后,有人对他说李时勉当初如何得罪先帝的事。宣宗皇帝听后非常生气,命令使者说:“把他绑了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一定要把他杀了。”过后,又命令王指挥即刻就把他绑起来在西市斩首,不想再见他了。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先前的使者却已经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去,没有碰上。皇帝远远看见李时勉,就大骂道:“你这小臣竟敢触犯先帝!上疏都说了些什么话?赶紧说出来。”李时勉叩头说:“我说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身边。”皇帝听到这样的话,怒色才渐渐消散。李时勉慢慢数到第六件事就停止了。宣宗皇帝让他全都说出来。李时勉回答说:“我恐怕已经记不全了。”皇帝的怒气越发消解,说:“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回答说:“烧掉了。”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称赞李时勉忠诚,立即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
宣德五年,修订《成祖实录》完成,(李时勉)升为侍读学士。皇帝巡幸史馆,抛撒金钱赏赐给众学士。学士们都趴在地上捡钱,只有李时勉一个人正身站立。皇帝于是就把其余的钱赏赐给他。正统六年李时勉接替贝泰做了祭酒。正统八年请求退休,皇帝没同意。
一直到正统十二年春天才得到批准。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
李时勉做祭酒六年,提出格、致、诚、正四字口号,教诲勉励学生十分深切。(他)崇尚廉耻,抵制钻营,辨别贤愚,昭示劝惩。学生贫困不能操办婚丧的,(他就)节省餐费周济救助。督促(他们)读书,灯火通宵达旦,吟诵之声不绝,人才兴盛,超过往日。
21.“我”于旧历年底的爆竹声中回到故乡鲁镇,暂寓鲁四老爷家。(“我”、“旧历年底”、“爆竹声中”“回到故乡鲁镇”、“暂寓”、“鲁四老爷家”各1分,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概括压缩语段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阅读语段的基础上,先行将其中的某些状语和定语删去,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主要要素。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
【习作例文】
该出手时才出手
夫万物以滋,天人相化,盖有其理也。田畦畎亩之间,恶草初生,农人视之,则连根而起,以护青禾之稻,莫伤其谷也。腠理肌肤之上,微恙偶染,不施以汤针而任之,使之积患,病自日笃,迨入膏肓,则扁鹊华佗亦乏术矣。蔡桓之恨,及于今时,未尝鲜矣。
人之处世,防患于未然者易,除患于已然者难,缘人所欲安逸者,以为惰也,固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亦不甚惜。及城门失火,不顾池鱼,焉知子亦为此物耶?物类相通,人则毁一室,鱼则丧一命。余所谓人即鱼也,皆有所失,究其根,寻其源,如使人有所防,则灾祸不起,何以殃及生灵,倘不以为意,则今之鱼者,亦或他日吾侪也。
且观近岁时闻,翁媪卧之于途,奄奄一息,而少壮多立之于旁,相觑而止步,及有义者,发乎良知,欲趋前而搀之,群顿起哗然,或作壁上观,或相劝阻之言:“莫近之,恐讹诈尔。”如答曰:“此一命也,安得顾虑而多疑之,袖手一旁,岂非豺狼虎豹之属禽兽耶?”众人露难,心生惭怍,然犹有细声而复者,曰:“吾等皆非圣贤,则事不关己,自不染指,况有前车之鉴,为免引祸,宜将远之,利弊权衡,此卫己也,其何过焉?”义者默然。
是故人性之弊,可知之矣。存一己之私,而犹豫不决者,行善迟迟,此人之常情,亦不可谓其恶也。乃自轻其性,而民智不化,公正不彰,使义者无言以驳之。人不能契时伸手以援,所虑良多,其患人心险恶,怀惊弓之惧,是故人不为者必不为之,众所为者方始为之,随波逐流,行而无主,其孰之咎耶?前有尧舜禹汤,后有文王武王,千圣尝立之于世,今独少仲尼,阳明之属,士子生民亦叹无圣贤达者立率而使人风清明,以达天下之大同,开万世之太平,其孰之过欤?21·世纪*教育网
余静言思之,内省外求,偶见先圣孟轲“人皆可以为尧舜”一句,后于书中偶得宋儒周濂溪“圣之可学也”一论,斟酌之下,如灌顶醍醐,有感于斯,乃于加冠之年,作《原圣》残篇,以析上之所疑,其章云尔:
盖及冠礼,格致有所悟,诚正有所得,明修齐治平之事,是故求圣之心,跃跃而生。始慕圣贤达者之道,置功名于身外,怀抱负于胸中。人之追逐,不复汲汲,世之昏秽,亦复远之,承往圣之通达,上致尧舜,继绝学之大任,下安黔黎。不恐时运之弗济,况乃方寸之所求。余所欲者,立心,立志,立命,立德,立言而已。
圣人辨真伪,察是非,明善恶,轻得失,淡生死,激浊扬清,皆出本心。是以圣人亦如明镜,常人与处之,无异见己。圣人之于常人出一窍,旁生七窍之外,洞察物理以究人性,骋怀游目以通寰宇,以明镜之心,见满街是圣,如攻块玉,其瑜采而取之,其瑕弃而鉴之。吸纳吞吐,集于一身,得以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亦犹匠人运器,雕琢凿刻,使金木玉石之材,为佛尊,神像而人自敬也。
由此观之,圣可求而得之者,道可探而明之者,然近观时人,无欲求圣而以为虚,又以圣之远矣,常人不可即而自弃,故圣道愈远,圣业之成益艰。
嗟夫,人人如始立圣心,自比尧舜,人人皆可为之。使本心澄明,寻一道贯终,达则不迷,穷则不戚。既得独善,也得兼济,进而治家国,退而论书策。浮沉随化,不乱我心,一人如此,一代如此,斯患万世太平不至焉?
今执笔及此,人既知之,自得更之,世风昌宁,孰能无责!契时而出,见义而为,不推不诿,发乎情而止乎礼,见乎智而起乎仁,为之由己,而由人乎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构思时要仔细审题。题中的“出手”,即指某种动作行为,包含心理活动。可指伸出手拿、取、行动、思想。“该”,即应该、适合。“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可以怎么样。于是,可以这样立意:在适合行动的时候才能行动。行动应该顺应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控制自己的行动,要理性、冷静、谨慎,要调查研究,要全面地看问题,要充分考证、准备。情况不明、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时,不能冲动、盲动,不能鲁莽行事。反对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行事的做法。(如果立意为该拿的东西才拿,不该要的东西不能要,也可视为符合题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