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期末模拟试卷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期末模拟试卷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24 10: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期末模拟试卷必修一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再别康桥》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给人以立体感。www-2-1-cnjy-com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来源:21cnj*y.co*m】
A.(1)(3)(5) B.(1)(4)(6) C.(2)(4)(5) D.(2)(3)(6)
2.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出处:21教育名师】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1)(2)(3) B、(1)(4)(6) C、(2)(4)(5) D、(2)(3)(6)
评卷人
得分
二、默写(题型注释)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6分)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21·世纪*教育网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沁园春?长沙》)
6.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
7.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左传》)
8. ,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鸿门宴》)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作6题)(6分)
(1)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在康河的柔波里, 。(徐志摩《再别康桥》)
(3)________________,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4) ,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6)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
(7)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8)君子坦荡荡, 。(《论语》)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杜牧《山行》中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两句诗,让我们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的“ , ”。21cnjy.com
(2)寻梦?撑一只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惨象, ;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1分)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小题1】诗人对自己深爱着的康桥选择了哪些物象进行讴歌?(3分)
【小题2】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3】试分析诗的最后一节的作用。(6分)
【小题4】这首诗歌的“音乐美”是怎样体现的?(8分)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①淡磨明镜:形容水面平静,池水清澈。 ②檐楹:屋檐及檐下的堂柱。
1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3.这首诗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各条横线的上下文,使填入句子同上下文相连。比如第一道横线,上下文都同色彩有关,因此应在(1)(2)句中选出一个。因为(1)的主语是上文的“色彩绚丽的词语”,因此选(1)。在(3)(4)两句中,只有(4)能同下文的“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句式一致,所以选(4)。至此得出正确答案。21教育网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第一个空格的上文是写色彩的话语,所以与视觉有关,应填①或②;但只有①能很好地同“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连接。第二个空格的上下文都是举出“视觉享受”的例子,因此此处也应填属于此类例子的③或④,但只有④才是写倒影的短语,而③则是描写金柳的句子,因此应填④。所以选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复为慷慨羽声
4.正视淋漓的鲜血
5.粪土当年万户侯
6.我挥一挥衣袖
7.因人之力而敝之
8.大行不顾细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所默写的都为课文中的句子,并且都是出自于要求背诵的篇目。所以,难度不大,但是要注意相关一些字的写法,比如“侯”容易加上一画,“敝”也易加上草字头,“慷慨”“淋漓”“细谨”都要注意偏旁,要细心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9.(1)万类霜天竞自由 (2)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芭蕉不展丁香结 (4)失其所与 (5)为变徵之声 (6)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大行不顾细谨 (8)小人长戚戚 21·cn·jy·com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芭蕉”、“徵”、“戚戚”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www.21-cn-jy.com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染、漫、溯、尤。2·1·c·n·j·y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
【小题1】岸边的柳树、河中的水草、榆荫下的清潭。(3分)
【小题2】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4分)
【小题3】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悄悄”中表现了出来。(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小题4】《再别康桥》主要表现在: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回环往复。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8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由 “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那榆荫下的一潭”概括可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全诗以“别”为题,从标题“再别”到“轻轻的我走了”“悄悄的我走了”始终围绕着“别”字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节起回环效应,潇洒而来,又潇洒而去。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需赘言,既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诗人的诗到此结束了,但是,其情未绝,仍然在康桥的上空徘徊。 2-1-c-n-j-y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再》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之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的特征是清新明丽。(2分,只答某一具体景物的特点,如水势浩大、杨柳婀娜等,得1分。)表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抒发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分。)  21*cnjy*com
13.动静结合。(1分)前两句是静景,给人一种清淡平和的心理感受。(1分)后两句,东风“忽起”,使得杨柳瞬间由静而动,给人以强列的动感,荷心声作,寂而有声,形声兼备。(1分)全诗写景,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1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如本题写雨后池塘空气清新,湖水清澈平静,杨柳忽然被风吹动,水中的荷叶也发出声响。好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第二问,分析作者的感情。根据画面景物所表现的出来的氛围特点,去体会寓于其中的感情。从本题中我们很容易从景物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会描写出如此没得画面。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的分析能力,首先通读全诗,这是一首写景诗,我们从修辞方法上,发现并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从描写手法上看,动静结合这种手法最为明显。在答出“是什么”之后,再回答“为什么”,可以知道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写出雨后湖水的涨满湖面,湖水清澈的特点,后两句东风忽起,杨柳拂动,荷叶发出声响。这是动态描写,给人一种动态美。最后再回答“怎么样”全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画面优美而不呆滞。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