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7.5 极地地区
在炎热tong同学经常到这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可爱的动物吗?它们主要生活在哪里呀?
1.运用极地地图,描述南、北极地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比较南、北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3.结合实例,分析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和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二、极地科学考察
三、极地保护
独特的自然环境
极地地区范围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独特的自然环境
(一)南极地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南极地区泛指位于_________以南,包括___________和周围的海域。
(2)南极地区的中心是______,周围被_______围绕。
(3)图中A是_______洋,B是_______洋, C是_______洋, D是________洲。
A
B
C
D
南极圈
南极大陆
陆地
海洋
太平
大西
印度
南极
独特的自然环境
2.动物
企鹅是南极大陆的主人,企鹅皮肤下厚厚的脂肪层,可帮助它们
抵御寒冷。
2.动物
南极磷虾
蓝鲸
海豹
独特的自然环境
独特的自然环境
3.地形
南极大陆平均海拔为2350米,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独特的自然环境
4.矿产资源
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有“南极铁山”之称。可供世界开发利用200年,为世界之最。
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储藏量约达5000亿吨。
独特的自然环境
(二)北极地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北极地区泛指位于_______以北的地区。
(2)北极地区的中心是______,周
围被____________环绕。北极圈穿过的____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3)图中A是______洋,B是___洲,
C是____洲,D是_______洲。
北极圈
北冰洋
大陆与岛屿
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
北冰
欧
A
B
C
D
亚
北美
独特的自然环境
2.动物
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它们全身披着厚厚的白毛,既防水又保温,但它们的皮肤却是黑色的,可以更多地吸收阳光。
独特的自然环境
2.动物
驯鹿
北极狐
海象
独特的自然环境
3.居民
在北冰洋北美洲沿岸居住着因纽特人,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独特的自然环境
4.矿产资源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
独特的自然环境
北冰洋交通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5.交通
自香港经过北极地区上空直达纽约的航班开通,使飞行距离缩短了1218公里,节省时间2小时。
独特的自然环境
(三)极地气候特征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南极地区这里年平均气温-30℃,被称为世界的“寒极”;
1.南极地区气候特征
酷寒
独特的自然环境
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不足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被称为“白色荒漠”。
干燥
独特的自然环境
南极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在南极半岛、罗斯岛和南极大陆内部,风速常常达到55.6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100米/秒。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速最大、风力最强的地区,被称为“风库”。
烈风
独特的自然环境
南极地区气候特征:
酷寒、干燥、烈风
独特的自然环境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
结合左图及教材49页,分析北极地区气候特征。
(1)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雪覆盖,但气候不像南极地区那么酷寒。
(3)风力较弱,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
(2)年平均降水量100-300mm,比南极地区降水量多。
独特的自然环境
知识拓展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的98%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冰雪总量约27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用7500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库。
独特的自然环境
活 动
结合教材49页,思考极地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双层玻璃,抵御低温;立柱支撑防积雪掩埋,抵御烈风。
极地科学考察
20世纪以来,人类的极地活动从自然探险进入了科学考察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极地的科学考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极地科学考察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生物资源
(一)极地科学考察
冰川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极地科学考察
冰上作业
收集陨石
气象观测
科研宝地
极地科学考察
知识拓展
南极冰芯
冰芯研究
研究南极冰层里的冰芯,可以获得珍贵的古气候信息,对于了解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意义重大。
极地科学考察
(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1.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
结合教材50页及南极地区地图,找出南极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
长城站
中山站
泰
山站
从1985年起,中国先后在南极大陆建立了
长城站(1985年)
中山站(1989年)
昆仑站(2009年)
泰山站(2014年)
极地科学考察
2.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
结合教材50页及北极地区地图,找出北极科学考察站。
2004年,中国建立了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黄河站
极地科学考察
黄河站
长城站
昆仑站
中山站
极地保护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极地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
极地保护
2.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极地保护
3.燃油泄漏污染极地环境
随着人类对南、北极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导致南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极地保护
4.过度捕杀极地动物
日本每年在南极洲鲸类保护区以科研名义猎捕数百头鲸,而这些鲸最后是到了餐桌,而不是实验室。
极地保护
(二)极地环境保护措施
为保护极地环境,相关国家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并签订了《南极条约》,旨在约束各国在南极洲这块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上的活动,确保各国对南极洲的尊重。
极地保护
北极理事会,又译为北极议会。北极理事会是由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北欧五国,八个领土处于北极圈的国家组成的政府间论坛,于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其宗旨是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理事会主席一职由八个成员国家每两年轮流担任。2013年5月15日,意大利、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北极理事会
1.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南极洲和北冰洋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年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 ②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③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 ④北冰洋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
A.长城站 B.黄河站 C.中山站 D.泰山站
C
B
3.读下图,完成问题。
(1)如图所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哪个?
(2)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什么?
长城站
南极地区此时为夏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
极地地区
独特的自然环境
极地保护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极地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