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德城期中)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在实验室里可以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据此判断,在下列装置中,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都可以选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装置A是固体受热发生装置,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不能选择装置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可选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该反应也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也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装置B为固液常温发生装置,所以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都可以选用装置B,选项符合题意;
C、装置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不能选择排水法收集,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收集两种气体都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不能选择向下排空气法,装置D为向下排空气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进行,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2.(2022九上·海东期中)如下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示操作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图示中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太短,故B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图示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内要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融熔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图示操作未放少量的水或细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的操作进行分析。
3.(2023九上·益阳期末)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装置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答案】B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若用稀硫酸代替,实验现象更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B、喷水的石蕊试纸变红,且③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符合题意。
C、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①③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应该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4.(2023九上·防城期末)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无色→红色
C.无色→红色→蓝色 D.紫色→红色→紫色
【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再进行加热,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又变为紫色,故颜色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分析。
5.(2023九上·番禺期末)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实验中都是短的蜡烛先熄灭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图1中短的蜡烛先熄灭,但是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故图2中长的蜡烛先熄灭,不符合题意;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图2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不符合题意;
C、图3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但是不能证明生成了碳酸,不符合题意;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6.(2023九上·赵县期末)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a导管进入
D.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氢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氢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 给病人输氧气会观察氧气速率,a管进气,b导管连接病人,不符合题意;
B.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不符合题意;
C. 氧气密度小于水,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 ,不符合题意;
D. 氢气密度小于水,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氢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氢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气和氢气密度小于水,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短导管进气,输氧时要长导管进气分析。
7.(2023九上·六安期末)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a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
B.图二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图三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图四实验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污染的目的
【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图一实验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反应前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分别是+1、 2,反应后分别是0、0,a管内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可作燃料,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二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B符合题意;
C、烧杯底部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则图三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上,氨气有毒,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图四实验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污染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且能溶于水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可向液体样倒入容器中分析;
D、根据浓氨水的挥发性及碱性分析。
8.(2023九上·江城期末)如图是CO2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的数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挤压滴管反应一段时间(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2处澄清石灰水无现象
C.使用该微型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节约实验药品
D.若塞住微型集气瓶上口,稀氢氧化钠溶液可能被吸进微型集气瓶中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 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2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使用该微型装置进行实验,使用药品较少,可以节约实验药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稀氢氧化钠溶液可能被吸进微型集气瓶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反应原理,反应装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9.(2022九上·无为月考)某小组利用如图T形三通管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润的石蕊纱布条变红,干燥的石蕊纱布条不变红
B.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湿纱布条下部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该装置的优点是对比性强,一次实验得到多个结论
【答案】B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 由于紫色石蕊遇酸会变红,因此实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看到湿润的石蕊纱布条变红,干燥的石蕊纱布条不变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湿润的石蕊纱布条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而不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湿纱布条下部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装置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可以同时看到湿润的石蕊纱布条和干燥的石蕊纱布条的变化情况,还能看到湿纱布条下部先变红,优点是对比性强,一次实验得到多个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0.(2021九上·遵义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A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D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A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并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打开活塞K,固体和液体接触产生气体,关闭活塞,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可通过活塞的开闭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淮阴期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先把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可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后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由此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① ;② 。
【答案】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把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可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同时也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碳酸);
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12.(2020九上·沁阳月考)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
①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1、2两处中有一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的现象是 ,请用化学表达式解释此现象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②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化学表达式解释原理 。
【答案】2处紫色石蕊变红色;CO2+H2O=H2CO3;化合;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2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②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13.(2020九上·内乡期末)如图,小红做CO2性质实验:
①从CO2性质的角度分析,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 , 。
②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答案】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密度比空气大;隔绝氧气(或空气)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将二氧化碳倒入图中的烧杯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倒入二氧化碳后,蜡烛不能与氧气接触,故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4.(2020九上·宝山期末)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气体集满的方法是 ;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 装置组合进行实验;
④装置C打开活塞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装置的优点是 ,若要使B装置也具有C装置的优点,需作何改进 ;
⑤关于启普发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Ⅰ.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
Ⅱ.打开活塞反应时,容器内压强大于容器外压强
Ⅲ.关闭活塞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的原因是液体太多
Ⅳ.实验结束后,废液从球形漏斗倒出
【答案】长颈漏斗;A;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CaCO3+2HCl→CaCl2+H2O+CO2↑;BF或CF;球形漏斗内液面下降,容器内液面上升,固液接触,产生气泡;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在试管中下部放置一个多孔塑料板,将固体反应物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在乳胶管处增加一个止水夹,作为开关;II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①根据所学仪器的名称和用途,a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的发生装置A;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A、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或E,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填: 、BF或CF。④装置C打开活塞后,容器中的压强减小,球形漏斗里的液面下降,容器内液面上升,固体与液体接触,产生气泡;它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若要使B装置也具有C装置的优点,可以在试管中下部放置一个多孔塑料板,将固体反应物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在乳胶管处增加一个止水夹,作为开关就能达到目的;故填:球形漏斗内液面下降,容器内液面上升,固液接触,产生气泡;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在试管中下部放置一个多孔塑料板,将固体反应物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在乳胶管处增加一个止水夹,作为开关。⑤Ⅰ.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如果是粉末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故该选项错误;Ⅱ.打开活塞反应时,容器内产生气体,压强大于容器外压强,故该选项正确;Ⅲ.关闭活塞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的原因是固体与液体不能反应生成气体、装置漏气,故该选项错误;Ⅳ.实验结束后,废液从容器下面的口倒出,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以及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3九上·西安期末)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1)【提出设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
【思路分析】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2)【查阅资料】盐酸、硫酸、醋酸等都属于酸类物质。
【设计实验】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如图一)。
实验②的目的是 。
(3)通过实验发现①和④中紫色的纸花变红,②和③紫色的纸花不变红。由此可知,猜想 成立:通过实验④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小组同学进行了创新,设计如图二所示实验。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干燥石蕊试纸 湿润石蕊试纸 。
(5)将图一实验④中变红的紫色纸花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红色纸花又变为紫色,这可能是因为 。
【答案】(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
(3)二;
(4)胀大;不变色;变红
(5)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再显酸性,红花变为紫色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思路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2)由于在④中纸花接触水和二氧化碳,因此需要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故实验②的目的是: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
(3)实验①中纸花变红,说明醋酸能使纸花变红,即酸性物质能使纸花变红,②和③紫色的纸花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不能使纸花变色,④中紫色的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故猜想二成立;
实验④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纸花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干冰升华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增多,气球体积变大,干燥石蕊纸花接触只接触二氧化碳,不会变色,湿润石蕊纸花,有水和二氧化碳存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纸花变红,故填:气球体积变大,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5)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碳酸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再显酸性,所以石蕊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故填: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再显酸性,红花变为紫色。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在④中纸花接触水和二氧化碳,因此需要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分析。
(3)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4)根据干冰升华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增多,气球体积变大分析。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碳酸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6.(2023九上·盘龙期末)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注: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干燥气体)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熄灭,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此时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分液漏斗
(2)B
(3)F;E;2H2O22H2O+O2↑
(4)B;C
(5)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故填:B;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则生成氧气首先要通过浓硫酸干燥装置F进行干燥,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为干燥,收集装置选择E,故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B装置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F;E;2H2O22H2O+O2↑;
(4)A、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说明该气体不能与水反应,也不能易溶于水,不正确;
B、当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时,该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正确;
C、当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时,若采用排空气法会使该气体和空气混合,难以收集到较纯的该气体,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正确;
故答案为:BC;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熄灭,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B装置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1)根据常用食品名称分析;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要制取干燥氧气需先将气体通过干燥剂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4)根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触且难溶于水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的验证及制取分析。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德城期中)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在实验室里可以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据此判断,在下列装置中,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都可以选用的是( )
A. B.
C. D.
2.(2022九上·海东期中)如下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3九上·益阳期末)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装置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4.(2023九上·防城期末)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无色→红色
C.无色→红色→蓝色 D.紫色→红色→紫色
5.(2023九上·番禺期末)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实验中都是短的蜡烛先熄灭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6.(2023九上·赵县期末)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a导管进入
D.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氢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氢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
7.(2023九上·六安期末)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a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
B.图二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图三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图四实验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污染的目的
8.(2023九上·江城期末)如图是CO2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的数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挤压滴管反应一段时间(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2处澄清石灰水无现象
C.使用该微型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节约实验药品
D.若塞住微型集气瓶上口,稀氢氧化钠溶液可能被吸进微型集气瓶中
9.(2022九上·无为月考)某小组利用如图T形三通管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润的石蕊纱布条变红,干燥的石蕊纱布条不变红
B.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湿纱布条下部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该装置的优点是对比性强,一次实验得到多个结论
10.(2021九上·遵义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A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D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淮阴期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先把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可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后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由此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① ;② 。
12.(2020九上·沁阳月考)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
①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1、2两处中有一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的现象是 ,请用化学表达式解释此现象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②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化学表达式解释原理 。
13.(2020九上·内乡期末)如图,小红做CO2性质实验:
①从CO2性质的角度分析,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 , 。
②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14.(2020九上·宝山期末)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气体集满的方法是 ;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 装置组合进行实验;
④装置C打开活塞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装置的优点是 ,若要使B装置也具有C装置的优点,需作何改进 ;
⑤关于启普发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Ⅰ.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
Ⅱ.打开活塞反应时,容器内压强大于容器外压强
Ⅲ.关闭活塞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的原因是液体太多
Ⅳ.实验结束后,废液从球形漏斗倒出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3九上·西安期末)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1)【提出设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
【思路分析】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2)【查阅资料】盐酸、硫酸、醋酸等都属于酸类物质。
【设计实验】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如图一)。
实验②的目的是 。
(3)通过实验发现①和④中紫色的纸花变红,②和③紫色的纸花不变红。由此可知,猜想 成立:通过实验④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小组同学进行了创新,设计如图二所示实验。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干燥石蕊试纸 湿润石蕊试纸 。
(5)将图一实验④中变红的紫色纸花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红色纸花又变为紫色,这可能是因为 。
16.(2023九上·盘龙期末)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注: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干燥气体)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熄灭,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此时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装置A是固体受热发生装置,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不能选择装置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可选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该反应也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也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装置B为固液常温发生装置,所以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都可以选用装置B,选项符合题意;
C、装置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不能选择排水法收集,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收集两种气体都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不能选择向下排空气法,装置D为向下排空气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进行,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2.【答案】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示操作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图示中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太短,故B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图示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内要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融熔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图示操作未放少量的水或细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的操作进行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若用稀硫酸代替,实验现象更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B、喷水的石蕊试纸变红,且③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符合题意。
C、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①③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应该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再进行加热,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又变为紫色,故颜色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图1中短的蜡烛先熄灭,但是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故图2中长的蜡烛先熄灭,不符合题意;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图2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不符合题意;
C、图3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但是不能证明生成了碳酸,不符合题意;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6.【答案】D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 给病人输氧气会观察氧气速率,a管进气,b导管连接病人,不符合题意;
B.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不符合题意;
C. 氧气密度小于水,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 ,不符合题意;
D. 氢气密度小于水,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氢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氢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气和氢气密度小于水,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短导管进气,输氧时要长导管进气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图一实验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反应前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分别是+1、 2,反应后分别是0、0,a管内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可作燃料,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二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B符合题意;
C、烧杯底部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则图三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上,氨气有毒,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图四实验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污染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且能溶于水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可向液体样倒入容器中分析;
D、根据浓氨水的挥发性及碱性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 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2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使用该微型装置进行实验,使用药品较少,可以节约实验药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稀氢氧化钠溶液可能被吸进微型集气瓶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反应原理,反应装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 由于紫色石蕊遇酸会变红,因此实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看到湿润的石蕊纱布条变红,干燥的石蕊纱布条不变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湿润的石蕊纱布条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而不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湿纱布条下部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装置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可以同时看到湿润的石蕊纱布条和干燥的石蕊纱布条的变化情况,还能看到湿纱布条下部先变红,优点是对比性强,一次实验得到多个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并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打开活塞K,固体和液体接触产生气体,关闭活塞,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可通过活塞的开闭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1.【答案】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把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可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同时也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碳酸);
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12.【答案】2处紫色石蕊变红色;CO2+H2O=H2CO3;化合;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2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②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13.【答案】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密度比空气大;隔绝氧气(或空气)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将二氧化碳倒入图中的烧杯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倒入二氧化碳后,蜡烛不能与氧气接触,故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4.【答案】长颈漏斗;A;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CaCO3+2HCl→CaCl2+H2O+CO2↑;BF或CF;球形漏斗内液面下降,容器内液面上升,固液接触,产生气泡;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在试管中下部放置一个多孔塑料板,将固体反应物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在乳胶管处增加一个止水夹,作为开关;II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①根据所学仪器的名称和用途,a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的发生装置A;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A、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或E,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填: 、BF或CF。④装置C打开活塞后,容器中的压强减小,球形漏斗里的液面下降,容器内液面上升,固体与液体接触,产生气泡;它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若要使B装置也具有C装置的优点,可以在试管中下部放置一个多孔塑料板,将固体反应物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在乳胶管处增加一个止水夹,作为开关就能达到目的;故填:球形漏斗内液面下降,容器内液面上升,固液接触,产生气泡;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在试管中下部放置一个多孔塑料板,将固体反应物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在乳胶管处增加一个止水夹,作为开关。⑤Ⅰ.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如果是粉末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故该选项错误;Ⅱ.打开活塞反应时,容器内产生气体,压强大于容器外压强,故该选项正确;Ⅲ.关闭活塞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的原因是固体与液体不能反应生成气体、装置漏气,故该选项错误;Ⅳ.实验结束后,废液从容器下面的口倒出,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以及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
(3)二;
(4)胀大;不变色;变红
(5)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再显酸性,红花变为紫色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思路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2)由于在④中纸花接触水和二氧化碳,因此需要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故实验②的目的是: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
(3)实验①中纸花变红,说明醋酸能使纸花变红,即酸性物质能使纸花变红,②和③紫色的纸花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不能使纸花变色,④中紫色的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故猜想二成立;
实验④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纸花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干冰升华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增多,气球体积变大,干燥石蕊纸花接触只接触二氧化碳,不会变色,湿润石蕊纸花,有水和二氧化碳存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纸花变红,故填:气球体积变大,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5)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碳酸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再显酸性,所以石蕊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故填: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再显酸性,红花变为紫色。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在④中纸花接触水和二氧化碳,因此需要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分析。
(3)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4)根据干冰升华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增多,气球体积变大分析。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碳酸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6.【答案】(1)分液漏斗
(2)B
(3)F;E;2H2O22H2O+O2↑
(4)B;C
(5)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故填:B;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则生成氧气首先要通过浓硫酸干燥装置F进行干燥,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为干燥,收集装置选择E,故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B装置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F;E;2H2O22H2O+O2↑;
(4)A、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说明该气体不能与水反应,也不能易溶于水,不正确;
B、当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时,该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正确;
C、当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时,若采用排空气法会使该气体和空气混合,难以收集到较纯的该气体,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正确;
故答案为:BC;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熄灭,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B装置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1)根据常用食品名称分析;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要制取干燥氧气需先将气体通过干燥剂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4)根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触且难溶于水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的验证及制取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