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自贡期末)在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一章中有纸锅烧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纸锅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温度低于着火点 B.纸锅着火点变低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锅不是可燃物
【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实验过程中,纸的热量被快速传导到水中,使得纸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纸不能燃烧,故A符合题意;
B.纸张的着火点为其固有属性,不会降低,故B不符合题意;
C.纸的热量被快速传导到水中,使得纸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纸不能燃烧,不是因为接触面积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纸张属于可燃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2.(2023九上·宜良期末)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容,应先进行灯火试验
B.档案室内档案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火灾,立即水扑灭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有大量不能供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中,需要用一根点燃的蜡烛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支持燃烧,所以若火焰熄灭或燃烧不旺,进入菜窖就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危害,故A符合题意;
B、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后会对档案资料有一定的污染作用,且难以清洁,不建议使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为防止触电,不能立即用水扑灭,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分析;
B、根据干粉灭火器的特点分析;
C、根据电失火不以用水灭火分析;
D、根据CO的难溶性分析。
3.(2023九上·南充期末)2022年8月,扑灭重庆山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以下对灭火措施分析错误的是( )
A.以火攻火:在火势蔓延的外围先用火烧出隔离区隔离可燃物
B.爆炸灭火:用灭火弹爆炸使燃烧区暂时缺少氧气
C.CO2灭火:灭火器喷射CO2覆盖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H2O灭火:直升机洒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在火势蔓延的外围先用火烧出隔离区,这样可以使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达到灭火的效果,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灭火弹在燃烧区爆炸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达到灭火的效果,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达到灭火的效果,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直升机在燃烧物周围洒水,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效果,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说法产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灭火的方法为: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灭火原理即可。
4.(2023九上·玉林期末)用嘴吹灭生日蛋糕的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清除可燃物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用嘴吹蜡烛会降低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当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时,蜡烛即可熄灭;则利用的灭火原理为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5.(2023九上·防城期末)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既降温又隔绝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吸热,可以降低温度。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可附着在可燃物表面阻止与氧气接触。所以原理既降温又隔绝氧气。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原理不同。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降温和隔绝氧气分析。
6.(2023九上·柳州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探究CO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 C.探究燃烧的必要条件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气体使反应前后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图中实验观察到蜡烛从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白磷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空气)接触,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密闭装置内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参加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装置内压强有明显变化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及不支持燃烧分析;
C、根据铜片上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分析;
D、根据密闭装置中的化学变化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7.(2023九上·黄埔期末)严禁在居民房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否则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以下说法:①可能引起电动车燃烧,会产生剧毒气体;②非常安全,不会出现事故;③可能引起爆炸;④可能造成短路、串电事故发生;⑤可能引起电池漏电。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
【答案】C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①可能引起电动车燃烧,会产生剧毒气体;①符合题意;
②非常不安全,会出现事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可能引起爆炸;③符合题意;
④可能造成短路、串电事故发生;④符合题意;
⑤可能引起电池漏电。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③④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居民房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存在的危害分析。
8.(2023九上·讷河期末)下列对火的控制与使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
A.发生森林火灾时,要清理大火蔓延前方的树木,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B.水能降温是因为水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油、气等物质着火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发生森林火灾时,要清理大火蔓延前的林木,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A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无法人为改变,水能降温是因为水汽化降低蜡烛周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B项解释不科学,符合题意;
C、干粉灭火器可扑灭油、气等物质着火,故C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D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增大氧气的量和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据此分析。
9.(2023九上·顺德期末)对燃烧及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进行了下图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②③可探究:燃烧的剧烈程度与O2的含量有关
C.对比③④可探究: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D.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对比①②,①内为二氧化碳,不与空气接触,②与空气接触,②燃烧①不燃烧,说明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不符合题意;
B、对比②③,其唯一变量是氧气浓度,③燃烧较剧烈,说明了燃烧的剧烈程度与O2的含量有关,不符合题意;
C、对比③④,其唯一变量是可燃物不同,结果③燃烧而④不燃烧,说明此温度下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对比①④,其变量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不同、二是氧气,不能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及所给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分析,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通过白磷燃烧和不燃烧进行对比。
10.(2023九上·中山期末)如图中,图1是泡沫灭火器,图II、II是灭火器原理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当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接触时,立即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B.图Ⅲ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泡沫从导管口喷出
C.碳酸钠溶液可以用块状大理石代替
D.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使用浓盐酸时产生气泡速率会更快速,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Ⅲ中,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接触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使得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且二氧化碳会和溶液混合后形成泡沫,并在管口喷出,故B不符合题意;
C. 灭火器需要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时速率较慢,所以块状碳酸钙不适用于制造灭火器,故C符合题意;
D. 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以防对图书、档案等造成毁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使用方法分析。
11.(2023九上·长清期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B.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容易发生爆炸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D.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答案】D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当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时,能达到灭火的目的,该选项说法合理;
B、可燃物在有限空气中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热,容易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合理;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说法合理;
D、物质与氧气接触时,也不一定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燃烧引发爆炸条件分析;
C、根据接触面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分析;
D、根据燃烧定义分析。
12.(2023九上·石首期末)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酒精不慎洒在桌面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酒精不慎洒在桌面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的原理为:水蒸发吸收热量,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为:隔离可燃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二、填空题
13.(2020九上·讷河期中)燃料燃烧释放能量,对于生产、生活都非常重要。要使燃烧发生,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 、 、 。燃烧失去控制引发火灾,也会给我带来损失,我们要学会灭火,假如家里的油锅失火,请说出一种灭火的方法, 。
【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锅盖盖灭等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14.(2021九上·八步期末)化学课上我们曾经做过如图所示的实玲。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 、③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答案】;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故填:;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15.(2020九上·阳城期末)篝火晚会是一项传统的欢庆活动。常用干燥的石块围出一个篝火环,环内放置干燥的树枝和煤炭形成引火堆。篝火环材料的选择依据是 ,引火堆搭建松散的目的是 ;篝火使用完毕,熄灭的方法是 。
【答案】不具有可燃性;增加空气流通;用水将篝火浇灭(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用干燥的石块围篝火环,说明应该选择不具有可燃性的材料,防止篝火环被火点燃;引火堆搭建松散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充分;灭火时只要去除任意一个燃烧条件,用水浇灭或用土盖灭均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16.(2023九上·唐河期末)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发现②处的红磷燃烧,①处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收集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得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产生氧气,然后点燃酒精灯,观察到①处的红磷不燃烧,②处的红磷燃烧,②处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温度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环境保护也是实验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故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燃烧产生的白烟,避免污染环境。故答案为:收集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结合实验分析。
17.(2023九上·海南期末)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火柴,已知火柴头含有硫、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三硫化二锑等,试回答以下问题:
(1)锑的元素符号是Sb,则三硫化二锑的化学式为 。
(2)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____。
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火柴梗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小
C.空气中氧气不足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3)火柴盒侧面使用红磷而不使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 (填“高”或“低”),火柴划燃后会产生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答案】(1)Sb2S3
(2)D
(3)高;P2O5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由三硫化二锑的名称可写出化学式为Sb2S3。
(2)A、两种放置情况下的着火点相同,不正确;
B、两种放置情况下,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不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充足,不正确;
D、火柴梗竖直向上时,火焰上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火柴梗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正确。
故答案为:D。
(3)可燃物燃烧有三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火柴盒侧面用红磷而不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高,不易点燃,比较安全;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形成的,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分析】(1)根据物质的名称,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
(2)根据两种放置情况下,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受热情况分析。
(3)根据可燃物燃烧有三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
18.(2023九上·芜湖期末)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任务一】认识可燃物
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而“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字母)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任务二】探究燃烧条件
如图是教材探究燃烧条件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3)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4) 【任务三】调控燃烧
相同质量的煤在不同条件下,燃烧产生的热量不同。请举出一种改变煤燃烧条件,使煤充分燃烧的方法: 。
(5)【任务四】利用燃烧探究物质的组成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纯净的乙醇的燃烧产物,实验装置图如下。
实验结束后,传感器数据如下图。
结合图中曲线,可以得出乙醇中含有碳、氢元素的证据是 。
(6)能否得出乙醇中含有氧元素,并说明理由 。
【答案】(1)石油;A
(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
(4)将煤粉碎(或通入过量的空气,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5)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他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
【知识点】绿色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A.火力发电是用煤为燃料的,煤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故A正确;
B.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多是以煤为燃料,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故B不正确;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故C不正确。
故答案为:A。
(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是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二是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故填: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故填: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
(4)改变煤燃烧条件,使煤充分燃烧的方法有:将煤粉碎(增大物质接触面积)或通入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流量),故填:将煤粉碎(或通入过量的空气,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5)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乙醇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只含有氧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填: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能否得出乙醇中含有氧元素: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他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故填: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他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低碳经济符合节能、减排、减污染等分析;
(2)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3)根据燃烧条件确定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情况分析;
(4)根据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5)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6)根据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分析。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自贡期末)在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一章中有纸锅烧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纸锅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温度低于着火点 B.纸锅着火点变低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锅不是可燃物
2.(2023九上·宜良期末)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容,应先进行灯火试验
B.档案室内档案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火灾,立即水扑灭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3.(2023九上·南充期末)2022年8月,扑灭重庆山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以下对灭火措施分析错误的是( )
A.以火攻火:在火势蔓延的外围先用火烧出隔离区隔离可燃物
B.爆炸灭火:用灭火弹爆炸使燃烧区暂时缺少氧气
C.CO2灭火:灭火器喷射CO2覆盖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H2O灭火:直升机洒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23九上·玉林期末)用嘴吹灭生日蛋糕的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清除可燃物
5.(2023九上·防城期末)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既降温又隔绝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
6.(2023九上·柳州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探究CO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 C.探究燃烧的必要条件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7.(2023九上·黄埔期末)严禁在居民房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否则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以下说法:①可能引起电动车燃烧,会产生剧毒气体;②非常安全,不会出现事故;③可能引起爆炸;④可能造成短路、串电事故发生;⑤可能引起电池漏电。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
8.(2023九上·讷河期末)下列对火的控制与使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
A.发生森林火灾时,要清理大火蔓延前方的树木,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B.水能降温是因为水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油、气等物质着火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9.(2023九上·顺德期末)对燃烧及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进行了下图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②③可探究:燃烧的剧烈程度与O2的含量有关
C.对比③④可探究: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D.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10.(2023九上·中山期末)如图中,图1是泡沫灭火器,图II、II是灭火器原理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当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接触时,立即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B.图Ⅲ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泡沫从导管口喷出
C.碳酸钠溶液可以用块状大理石代替
D.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1.(2023九上·长清期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B.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容易发生爆炸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D.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12.(2023九上·石首期末)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酒精不慎洒在桌面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二、填空题
13.(2020九上·讷河期中)燃料燃烧释放能量,对于生产、生活都非常重要。要使燃烧发生,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 、 、 。燃烧失去控制引发火灾,也会给我带来损失,我们要学会灭火,假如家里的油锅失火,请说出一种灭火的方法, 。
14.(2021九上·八步期末)化学课上我们曾经做过如图所示的实玲。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 、③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15.(2020九上·阳城期末)篝火晚会是一项传统的欢庆活动。常用干燥的石块围出一个篝火环,环内放置干燥的树枝和煤炭形成引火堆。篝火环材料的选择依据是 ,引火堆搭建松散的目的是 ;篝火使用完毕,熄灭的方法是 。
三、综合题
16.(2023九上·唐河期末)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发现②处的红磷燃烧,①处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17.(2023九上·海南期末)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火柴,已知火柴头含有硫、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三硫化二锑等,试回答以下问题:
(1)锑的元素符号是Sb,则三硫化二锑的化学式为 。
(2)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____。
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火柴梗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小
C.空气中氧气不足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3)火柴盒侧面使用红磷而不使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 (填“高”或“低”),火柴划燃后会产生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四、实验探究题
18.(2023九上·芜湖期末)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任务一】认识可燃物
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而“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字母)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任务二】探究燃烧条件
如图是教材探究燃烧条件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3)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4) 【任务三】调控燃烧
相同质量的煤在不同条件下,燃烧产生的热量不同。请举出一种改变煤燃烧条件,使煤充分燃烧的方法: 。
(5)【任务四】利用燃烧探究物质的组成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纯净的乙醇的燃烧产物,实验装置图如下。
实验结束后,传感器数据如下图。
结合图中曲线,可以得出乙醇中含有碳、氢元素的证据是 。
(6)能否得出乙醇中含有氧元素,并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实验过程中,纸的热量被快速传导到水中,使得纸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纸不能燃烧,故A符合题意;
B.纸张的着火点为其固有属性,不会降低,故B不符合题意;
C.纸的热量被快速传导到水中,使得纸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纸不能燃烧,不是因为接触面积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纸张属于可燃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2.【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有大量不能供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中,需要用一根点燃的蜡烛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支持燃烧,所以若火焰熄灭或燃烧不旺,进入菜窖就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危害,故A符合题意;
B、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后会对档案资料有一定的污染作用,且难以清洁,不建议使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为防止触电,不能立即用水扑灭,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分析;
B、根据干粉灭火器的特点分析;
C、根据电失火不以用水灭火分析;
D、根据CO的难溶性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在火势蔓延的外围先用火烧出隔离区,这样可以使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达到灭火的效果,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灭火弹在燃烧区爆炸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达到灭火的效果,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达到灭火的效果,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直升机在燃烧物周围洒水,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效果,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说法产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灭火的方法为: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灭火原理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用嘴吹蜡烛会降低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当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时,蜡烛即可熄灭;则利用的灭火原理为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吸热,可以降低温度。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可附着在可燃物表面阻止与氧气接触。所以原理既降温又隔绝氧气。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原理不同。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降温和隔绝氧气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气体使反应前后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图中实验观察到蜡烛从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白磷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空气)接触,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密闭装置内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参加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装置内压强有明显变化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及不支持燃烧分析;
C、根据铜片上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分析;
D、根据密闭装置中的化学变化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①可能引起电动车燃烧,会产生剧毒气体;①符合题意;
②非常不安全,会出现事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可能引起爆炸;③符合题意;
④可能造成短路、串电事故发生;④符合题意;
⑤可能引起电池漏电。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③④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居民房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存在的危害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发生森林火灾时,要清理大火蔓延前的林木,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A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无法人为改变,水能降温是因为水汽化降低蜡烛周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B项解释不科学,符合题意;
C、干粉灭火器可扑灭油、气等物质着火,故C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D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增大氧气的量和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据此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对比①②,①内为二氧化碳,不与空气接触,②与空气接触,②燃烧①不燃烧,说明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不符合题意;
B、对比②③,其唯一变量是氧气浓度,③燃烧较剧烈,说明了燃烧的剧烈程度与O2的含量有关,不符合题意;
C、对比③④,其唯一变量是可燃物不同,结果③燃烧而④不燃烧,说明此温度下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对比①④,其变量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不同、二是氧气,不能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及所给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分析,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通过白磷燃烧和不燃烧进行对比。
10.【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使用浓盐酸时产生气泡速率会更快速,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Ⅲ中,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接触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使得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且二氧化碳会和溶液混合后形成泡沫,并在管口喷出,故B不符合题意;
C. 灭火器需要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时速率较慢,所以块状碳酸钙不适用于制造灭火器,故C符合题意;
D. 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以防对图书、档案等造成毁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使用方法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当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时,能达到灭火的目的,该选项说法合理;
B、可燃物在有限空气中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热,容易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合理;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说法合理;
D、物质与氧气接触时,也不一定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燃烧引发爆炸条件分析;
C、根据接触面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分析;
D、根据燃烧定义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酒精不慎洒在桌面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的原理为:水蒸发吸收热量,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为:隔离可燃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13.【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锅盖盖灭等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14.【答案】;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故填:;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15.【答案】不具有可燃性;增加空气流通;用水将篝火浇灭(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用干燥的石块围篝火环,说明应该选择不具有可燃性的材料,防止篝火环被火点燃;引火堆搭建松散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充分;灭火时只要去除任意一个燃烧条件,用水浇灭或用土盖灭均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6.【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收集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得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产生氧气,然后点燃酒精灯,观察到①处的红磷不燃烧,②处的红磷燃烧,②处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温度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环境保护也是实验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故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燃烧产生的白烟,避免污染环境。故答案为:收集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结合实验分析。
17.【答案】(1)Sb2S3
(2)D
(3)高;P2O5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由三硫化二锑的名称可写出化学式为Sb2S3。
(2)A、两种放置情况下的着火点相同,不正确;
B、两种放置情况下,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不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充足,不正确;
D、火柴梗竖直向上时,火焰上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火柴梗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正确。
故答案为:D。
(3)可燃物燃烧有三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火柴盒侧面用红磷而不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高,不易点燃,比较安全;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形成的,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分析】(1)根据物质的名称,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
(2)根据两种放置情况下,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受热情况分析。
(3)根据可燃物燃烧有三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分析。
18.【答案】(1)石油;A
(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
(4)将煤粉碎(或通入过量的空气,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5)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他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
【知识点】绿色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A.火力发电是用煤为燃料的,煤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故A正确;
B.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多是以煤为燃料,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故B不正确;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故C不正确。
故答案为:A。
(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是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二是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故填: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故填: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
(4)改变煤燃烧条件,使煤充分燃烧的方法有:将煤粉碎(增大物质接触面积)或通入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流量),故填:将煤粉碎(或通入过量的空气,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5)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乙醇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只含有氧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填:从图中曲线得出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能否得出乙醇中含有氧元素: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他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故填:不能,二氧化碳和水中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是不能确定他们中的氧元素是氧气提供的,还是乙醇提供的。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低碳经济符合节能、减排、减污染等分析;
(2)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3)根据燃烧条件确定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情况分析;
(4)根据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5)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6)根据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