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4 06:39:4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江油月考)与空气相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
A.稀有气体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2022九上·尧都月考)蜡烛燃烧时,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先熔化
B.产生的火焰分三层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3.(2022九上·顺平期中)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4.(2021九上·千山期中)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能是(  )
A.水蒸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5.(2022九上·秦淮期中)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B.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更旺
C.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D.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呼出气体含有氮气
6.(2021九上·夏津期中)赵老师在做蜡烛燃烧实验的时候,将一张滤纸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发现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
B.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
C.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
D.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可直接触及灯芯位置
7.(2021九上·梅县期中)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8.(2021九上·薛城期中)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 B.蜡烛熄灭,产生白烟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可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D.木条熄灭证明人呼出气体含较多CO2
A.A B.B C.C D.D
9.(2021九上·遵义期中)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上述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0.(2022九上·锡山期中)如图1所示,将氧气、二氧化碳、湿度(测水蒸气)三个传感器探头放入装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先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片刻后用嘴向保鲜袋内缓缓吹气。采集的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为时间(s)。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
B.在实验中200s时除上述三种气体外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76.86%
C.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的内壁可能出现有水雾
D.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海林期末)如图,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蜡烛,用玻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观察到蜡烛   ,原因是   ;在这个实验中还观察到   、   
,原因是   、   。
12.(2020九上·凤县期末)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三、综合题
13.(2021九上·伊川期中)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1)   。
(2)   。
14.(2022九上·江汉期中)证据推理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请回答下列探究石蜡性质的相关实验问题。
(1)取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可得到的结论是   。(写2点)
(2)下列是探究蜡烛燃烧的三个实验。
①实验甲进行大约1s钟左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据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②实验乙中,玻璃管a端置于焰心处,则b端可观察的的现象是   ,用燃着的火柴靠近b端,b口立即产生火焰,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写1点)。
③实验丙中,玻璃管a端移置外焰处,b端接导管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知石蜡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   元素。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若以CxHy表示石蜡的组成,则石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2九上·闽侯期中)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1)【进行实验】实验一
步骤 操作 现象
Ⅰ 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上升
Ⅱ 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水被压出,….
Ⅲ ①往空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②往空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
步骤Ⅰ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   (填“良好”或“不良”)。
(2)步骤Ⅱ中还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假设成立,步骤Ⅲ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二
实验一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一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现象
I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III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IV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反思与评价】
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与空气相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降低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
2.【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石蜡受热时先融化后燃烧,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燃烧的火焰有三层,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生成水,则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火焰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
C. 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后生成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燃烧会放热,蜡烛会熔化。
4.【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固体物质,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故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出现浑浊,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呼出的气体会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空气分析;
B、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分析;
C、根据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高分析;
D、根据氮气不被人吸收会随呼出气体排出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说明外面火焰温度较高,里面火焰温度较低,则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滤纸和小木条均会碳化,现象明显,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滤纸中含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不能直接触及灯芯位置,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试管受热不均会炸裂。
7.【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①氧气:氧气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被消耗,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选项符合题意;
②二氧化碳: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选项符合题意;
③水蒸气: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时会生成水,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A、C、D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吸入空气、呼出气体的区别,进行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在燃烧的蜡烛上放一个干冷烧杯,出现的现象为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无法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D. 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烧的木条只能检验氧气含量大小,并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水蒸气遇到一个干冷烧杯会出现水珠。
B、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C、根据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
9.【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5%,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及题中的信息,无法确定生成物含有几种物质,因此不能确定瓶内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含有生成的水和燃烧前瓶内的其它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像,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消耗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16%,蜡烛不能燃烧,结合空气的成分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所以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图表中的数据可知,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1-17.17%-3.67%-2.30%=76.8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于水蒸气冷凝,所以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人呼吸消耗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故200s 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不是氧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分析。
B、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计算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
C、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分析。
D、根据人呼吸消耗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分析。
11.【答案】燃烧一会儿后,逐渐熄灭;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钟罩内的水位略有上升;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减少,钟罩内气压下降,故水位上升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罩内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是玻璃罩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玻璃罩内。
故答案为:观察到蜡烛燃烧一会儿后,逐渐熄灭;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钟罩内的水位略有上升,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减少,钟罩内气压下降,故水位上升。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12.【答案】变浑浊;左移;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 分析
13.【答案】(1)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2)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水蒸气遇冷可以凝结成小水滴,而干燥可以说明水珠不是原来烧杯内的,所以实验目的是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2)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21%,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木条熄灭,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分析】(1)根据水蒸气遇冷可以凝结成小水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4.【答案】(1)石蜡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2)火柴梗接触到火焰最外层的地方最先变黑;蜡烛外焰温度最高;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蒸气;碳或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取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2)① 实验甲进行大约1s钟左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接触到火焰最外层的地方最先炭化变黑,由此说明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② 实验乙中,玻璃管a端置于焰心处,则b端可观察的的现象是有白烟产生;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所以用燃着的火柴靠近b端,b口立即产生火焰,由此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③ 实验丙中,玻璃管a端移置外焰处,b端接导管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由此可推知石蜡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若以CxHy表示石蜡的组成,石蜡与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石蜡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分析。
(2)① 根据蜡烛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② 实根据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分析。
③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5.【答案】(1)良好
(2)燃着的木条熄灭
(3)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I和Ⅲ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填:良好;
(2)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不足以支持木条燃烧,所以还能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故填:燃着的木条熄灭;
(3)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的假设成立,步骤Ⅲ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吸气完成后,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对比实验I和实验Ⅲ可知,两者的石灰水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结果不一样,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故填:I和Ⅲ。
【分析】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水分的含量比较高,氧气含量比较少。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江油月考)与空气相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
A.稀有气体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与空气相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降低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
2.(2022九上·尧都月考)蜡烛燃烧时,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先熔化
B.产生的火焰分三层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石蜡受热时先融化后燃烧,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燃烧的火焰有三层,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生成水,则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2022九上·顺平期中)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火焰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
C. 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后生成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燃烧会放热,蜡烛会熔化。
4.(2021九上·千山期中)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能是(  )
A.水蒸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固体物质,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5.(2022九上·秦淮期中)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B.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更旺
C.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D.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呼出气体含有氮气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故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出现浑浊,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呼出的气体会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空气分析;
B、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分析;
C、根据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高分析;
D、根据氮气不被人吸收会随呼出气体排出分析。
6.(2021九上·夏津期中)赵老师在做蜡烛燃烧实验的时候,将一张滤纸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发现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
B.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
C.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
D.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可直接触及灯芯位置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说明外面火焰温度较高,里面火焰温度较低,则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滤纸和小木条均会碳化,现象明显,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滤纸中含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不能直接触及灯芯位置,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试管受热不均会炸裂。
7.(2021九上·梅县期中)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①氧气:氧气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被消耗,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选项符合题意;
②二氧化碳: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选项符合题意;
③水蒸气: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时会生成水,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A、C、D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吸入空气、呼出气体的区别,进行分析。
8.(2021九上·薛城期中)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 B.蜡烛熄灭,产生白烟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可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D.木条熄灭证明人呼出气体含较多CO2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在燃烧的蜡烛上放一个干冷烧杯,出现的现象为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无法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D. 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烧的木条只能检验氧气含量大小,并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水蒸气遇到一个干冷烧杯会出现水珠。
B、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C、根据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
9.(2021九上·遵义期中)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上述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5%,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及题中的信息,无法确定生成物含有几种物质,因此不能确定瓶内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含有生成的水和燃烧前瓶内的其它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像,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消耗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16%,蜡烛不能燃烧,结合空气的成分分析。
10.(2022九上·锡山期中)如图1所示,将氧气、二氧化碳、湿度(测水蒸气)三个传感器探头放入装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先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片刻后用嘴向保鲜袋内缓缓吹气。采集的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为时间(s)。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
B.在实验中200s时除上述三种气体外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76.86%
C.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的内壁可能出现有水雾
D.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所以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图表中的数据可知,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1-17.17%-3.67%-2.30%=76.8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于水蒸气冷凝,所以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人呼吸消耗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故200s 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不是氧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分析。
B、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计算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
C、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分析。
D、根据人呼吸消耗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海林期末)如图,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蜡烛,用玻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观察到蜡烛   ,原因是   ;在这个实验中还观察到   、   
,原因是   、   。
【答案】燃烧一会儿后,逐渐熄灭;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钟罩内的水位略有上升;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减少,钟罩内气压下降,故水位上升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罩内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是玻璃罩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玻璃罩内。
故答案为:观察到蜡烛燃烧一会儿后,逐渐熄灭;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钟罩内的水位略有上升,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减少,钟罩内气压下降,故水位上升。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12.(2020九上·凤县期末)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答案】变浑浊;左移;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 分析
三、综合题
13.(2021九上·伊川期中)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1)   。
(2)   。
【答案】(1)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2)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水蒸气遇冷可以凝结成小水滴,而干燥可以说明水珠不是原来烧杯内的,所以实验目的是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2)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21%,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木条熄灭,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分析】(1)根据水蒸气遇冷可以凝结成小水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4.(2022九上·江汉期中)证据推理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请回答下列探究石蜡性质的相关实验问题。
(1)取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可得到的结论是   。(写2点)
(2)下列是探究蜡烛燃烧的三个实验。
①实验甲进行大约1s钟左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据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②实验乙中,玻璃管a端置于焰心处,则b端可观察的的现象是   ,用燃着的火柴靠近b端,b口立即产生火焰,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写1点)。
③实验丙中,玻璃管a端移置外焰处,b端接导管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知石蜡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   元素。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若以CxHy表示石蜡的组成,则石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石蜡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2)火柴梗接触到火焰最外层的地方最先变黑;蜡烛外焰温度最高;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蒸气;碳或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取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2)① 实验甲进行大约1s钟左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接触到火焰最外层的地方最先炭化变黑,由此说明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② 实验乙中,玻璃管a端置于焰心处,则b端可观察的的现象是有白烟产生;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所以用燃着的火柴靠近b端,b口立即产生火焰,由此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③ 实验丙中,玻璃管a端移置外焰处,b端接导管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由此可推知石蜡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若以CxHy表示石蜡的组成,石蜡与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石蜡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分析。
(2)① 根据蜡烛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② 实根据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分析。
③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2九上·闽侯期中)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1)【进行实验】实验一
步骤 操作 现象
Ⅰ 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上升
Ⅱ 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水被压出,….
Ⅲ ①往空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②往空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
步骤Ⅰ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   (填“良好”或“不良”)。
(2)步骤Ⅱ中还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假设成立,步骤Ⅲ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二
实验一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一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现象
I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III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IV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反思与评价】
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答案】(1)良好
(2)燃着的木条熄灭
(3)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I和Ⅲ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填:良好;
(2)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不足以支持木条燃烧,所以还能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故填:燃着的木条熄灭;
(3)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的假设成立,步骤Ⅲ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吸气完成后,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对比实验I和实验Ⅲ可知,两者的石灰水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结果不一样,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故填:I和Ⅲ。
【分析】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水分的含量比较高,氧气含量比较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