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01 11:11:3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从化期末)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化学药品时,应注意安全。酒精运输车须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该图标是有毒品标志,酒精不具有该性质,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标志,酒精是液体且能燃烧,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酒精不具有该性质,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节约用水的标志,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图标的名称及酒精的易燃性分析。
2.(2023九上·施甸期末)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汽油、煤油等可以作为液体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D.煤是复杂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操作,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煤中除了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是 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成分,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物新物质生成;
C、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知识判断;
D、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3.(2023九上·昭化期末)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某物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其组成中含有碳、氢、氧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点燃,所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反应,例如灯泡通电有光能和热能放出,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某物质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氧元素是否含有无法确定,这是因为该物质燃烧时,和氧气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元素可能完全由氧气提供,也可能由该物质和氧气共同提供,故不符合题意;
C. 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甲烷分子与水分子核内都是10个质子,但属于不同物质的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D、根据燃烧的概念分析。
4.(2023九上·阿瓦提期末)关于能量和能源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地热能属于新能源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A. 乙醇可通过粮食等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太阳能、地热能均属于新能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风力发电,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能量的来源分析。
5.(2023九上·广州期末)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液化石油气是煤加工后得到的一种产品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料的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D.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以及过程才能形成,选项符合题意;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后得到的一种产品,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反应中不只是燃料的燃烧才能放出热量,比如氧化钙与水反应也能放热,选项不符合题意;
D.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等物质,所以不是清洁燃料,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石燃烧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B、根据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后得到的一种产品分析;
C、根据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有放热现象分析;
D、根据煤的成分分析。
6.(2023九上·广州期末)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人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符合题意;
B、燃烧和呼吸作用都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不符合题意;
C、含碳燃烧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不符合题意;
D、这两个反应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图示中各转化过程确定能量的转化形式分析。
7.(2023九上·平桂期末)下列混合物,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N2、CO、O2 B.N2、CO2、O2
C.面粉、O2 D.CO2、H2、空气
【答案】B
【知识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 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 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均属于空气的成分,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故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B符合题意;
C. 面粉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
8.(2022九上·高邮期中)我国科研人员将CO2高效合成醋酸,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其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
B.CO2合成醋酸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C.合成过程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合成过程中一定没有氢元素参与反应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信息以及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反应过程中需要通电,因此CO2合成X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二氧化碳产生了CO,二氧化碳中C显+4价,CO中C显+2价,则合成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只含碳元素与氧元素,C2H4O2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9.(2021九上·新兴期末)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煤、石油和乙醇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
【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方式合成,不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可燃冰为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新能源种类分析;
B、根据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分析;
C、根据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分析;
D、根据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分析。
10.(2021九上·任城期末)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甲醇(CH3OH)——氢气能源体系(如图)的研究〔原位制氢:甲醇与水蒸气混合物在加压催化的条件下裂解和转化,总反应为〕。下列关于该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
B.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储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
C.用甲醇制氢过程将CH3OH分解成H2和CO2
D.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变小
【答案】C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A、该研究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不符合题意。
B、该方案制氢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储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不符合题意。
C、由总反应可知,用甲醇制氢过程将CH3OH和H2O转化成H2和CO2,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该反应是甲醇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氢能源的无污染性,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特点及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唐河期末)每年的11月是“119消防宣传月”,2021年其主题是“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蔬菜,其原理是   ;家中消毒用的酒精,存放时要远离火源,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隔绝氧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2.(2023九上·未央期末)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1)火箭发动机在焊接时需要使用氩弧焊,氩气可作保护气的原因是化学性质   。
(2)宇航食品“高钙牛奶”“富硒香菇”中的“钙”“硒”指的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空间站内多余的二氧化碳可被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分离出来。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活性炭,具有   作用。
(4)氢气被看作理想的能源,理由是   (写一条)。
【答案】(1)化学性质很稳定
(2)元素
(3)吸附
(4)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氩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高钙牛奶”、“富硒香菇”中的钙、硒指的是元素;
(3)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4)氢气作为理想燃料,其优点有产物是水无污染等。
【分析】(1)根据氩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分析。
(2)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根据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分析。
(4)根据氢气的优点分析。
三、综合题
13.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具有明显热量变化的反应:
从热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与另外三个反应有着明显不同的是   (填字母)反应,原因是   。
(2)物质或离子的名称往往与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密切:如(氯酸根)、(高氯酸根);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Na2O)等;由此推测:的名称为   ;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
【答案】(1)C;只有C是吸热反应(其余都是放热反应)
(2)锰酸根(离子);CaO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1)实验A、B、D都是放热反应,C是吸热反应,所以从热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与另外三个反应有着明显不同的是C,原因为只有C是吸热反应(其余都是放热反应);
(2)MnO42-中的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名称为锰酸根;由过氧化钠的化学式可知,其中过氧化物中氧元素显﹣1价,结合在化合物中钙元素显+2价,可知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2。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分析;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命名,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分析。
14.(2023九上·桂平期末)目前,煤仍是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种燃料。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在燃烧时产生的 会污染空气。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我国采取了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原煤直接燃烧会产生 ,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因此燃煤工厂会在煤中加入石灰石除去燃烧时生成的 ,其中涉及的一步反应如下: ,则X   的化学式为,此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价变为+6价。请根据向煤中所加入的物质分析,上述反应中X的来源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不可再生
(2)酸雨;CaO;+4;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煤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2)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会引起酸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2个S,6个O,反应后有2个Ca,有2个S,8个O,故2X中含有2个Ca和2个O,则X化学式为:CaO。SO2中氧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硫为+4价。此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二氧化硫中的+4价变为硫酸钙中的+6价。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煤为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1九上·叙州期末)小明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后,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查阅资料: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酒精是   ,天然气是   。(填写“固体”“液体”或“气体”),这三种物质的燃烧,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见图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和   (填化学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固体;液体;气体;放热
(2)①③⑤
(3)哪一层温度最高;外焰温度最高
(4)H2O;CO2;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固体,酒精是液体,天然气是气体;
这三种物质的燃烧,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放热;
(2)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
故答案为:①③⑤;
(3)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哪一层温度最高;
与外焰接触部分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4)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天然气燃烧生成了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H2O、CO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蜡烛、天然气的状态及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酒精燃烧现象分析;
(3)根据酒精灯火焰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4)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从化期末)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化学药品时,应注意安全。酒精运输车须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2.(2023九上·施甸期末)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汽油、煤油等可以作为液体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D.煤是复杂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3.(2023九上·昭化期末)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某物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其组成中含有碳、氢、氧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点燃,所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4.(2023九上·阿瓦提期末)关于能量和能源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地热能属于新能源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5.(2023九上·广州期末)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液化石油气是煤加工后得到的一种产品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料的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D.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6.(2023九上·广州期末)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7.(2023九上·平桂期末)下列混合物,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N2、CO、O2 B.N2、CO2、O2
C.面粉、O2 D.CO2、H2、空气
8.(2022九上·高邮期中)我国科研人员将CO2高效合成醋酸,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其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
B.CO2合成醋酸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C.合成过程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合成过程中一定没有氢元素参与反应
9.(2021九上·新兴期末)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煤、石油和乙醇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
10.(2021九上·任城期末)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甲醇(CH3OH)——氢气能源体系(如图)的研究〔原位制氢:甲醇与水蒸气混合物在加压催化的条件下裂解和转化,总反应为〕。下列关于该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
B.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储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
C.用甲醇制氢过程将CH3OH分解成H2和CO2
D.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变小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唐河期末)每年的11月是“119消防宣传月”,2021年其主题是“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蔬菜,其原理是   ;家中消毒用的酒精,存放时要远离火源,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2023九上·未央期末)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1)火箭发动机在焊接时需要使用氩弧焊,氩气可作保护气的原因是化学性质   。
(2)宇航食品“高钙牛奶”“富硒香菇”中的“钙”“硒”指的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空间站内多余的二氧化碳可被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分离出来。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活性炭,具有   作用。
(4)氢气被看作理想的能源,理由是   (写一条)。
三、综合题
13.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具有明显热量变化的反应:
从热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与另外三个反应有着明显不同的是   (填字母)反应,原因是   。
(2)物质或离子的名称往往与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密切:如(氯酸根)、(高氯酸根);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Na2O)等;由此推测:的名称为   ;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
14.(2023九上·桂平期末)目前,煤仍是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种燃料。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在燃烧时产生的 会污染空气。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我国采取了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原煤直接燃烧会产生 ,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因此燃煤工厂会在煤中加入石灰石除去燃烧时生成的 ,其中涉及的一步反应如下: ,则X   的化学式为,此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价变为+6价。请根据向煤中所加入的物质分析,上述反应中X的来源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1九上·叙州期末)小明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后,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查阅资料: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酒精是   ,天然气是   。(填写“固体”“液体”或“气体”),这三种物质的燃烧,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见图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和   (填化学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该图标是有毒品标志,酒精不具有该性质,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标志,酒精是液体且能燃烧,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酒精不具有该性质,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节约用水的标志,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图标的名称及酒精的易燃性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操作,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煤中除了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是 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成分,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物新物质生成;
C、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知识判断;
D、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3.【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反应,例如灯泡通电有光能和热能放出,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某物质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氧元素是否含有无法确定,这是因为该物质燃烧时,和氧气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元素可能完全由氧气提供,也可能由该物质和氧气共同提供,故不符合题意;
C. 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甲烷分子与水分子核内都是10个质子,但属于不同物质的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D、根据燃烧的概念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A. 乙醇可通过粮食等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太阳能、地热能均属于新能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风力发电,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能量的来源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以及过程才能形成,选项符合题意;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后得到的一种产品,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反应中不只是燃料的燃烧才能放出热量,比如氧化钙与水反应也能放热,选项不符合题意;
D.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等物质,所以不是清洁燃料,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石燃烧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B、根据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后得到的一种产品分析;
C、根据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有放热现象分析;
D、根据煤的成分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人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符合题意;
B、燃烧和呼吸作用都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不符合题意;
C、含碳燃烧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不符合题意;
D、这两个反应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图示中各转化过程确定能量的转化形式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 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 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均属于空气的成分,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故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B符合题意;
C. 面粉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
8.【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信息以及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反应过程中需要通电,因此CO2合成X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二氧化碳产生了CO,二氧化碳中C显+4价,CO中C显+2价,则合成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只含碳元素与氧元素,C2H4O2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方式合成,不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可燃冰为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新能源种类分析;
B、根据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分析;
C、根据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分析;
D、根据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A、该研究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不符合题意。
B、该方案制氢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储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不符合题意。
C、由总反应可知,用甲醇制氢过程将CH3OH和H2O转化成H2和CO2,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该反应是甲醇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氢能源的无污染性,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特点及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11.【答案】隔绝氧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2.【答案】(1)化学性质很稳定
(2)元素
(3)吸附
(4)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氩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高钙牛奶”、“富硒香菇”中的钙、硒指的是元素;
(3)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4)氢气作为理想燃料,其优点有产物是水无污染等。
【分析】(1)根据氩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分析。
(2)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根据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分析。
(4)根据氢气的优点分析。
13.【答案】(1)C;只有C是吸热反应(其余都是放热反应)
(2)锰酸根(离子);CaO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1)实验A、B、D都是放热反应,C是吸热反应,所以从热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与另外三个反应有着明显不同的是C,原因为只有C是吸热反应(其余都是放热反应);
(2)MnO42-中的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名称为锰酸根;由过氧化钠的化学式可知,其中过氧化物中氧元素显﹣1价,结合在化合物中钙元素显+2价,可知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2。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分析;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命名,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分析。
14.【答案】(1)不可再生
(2)酸雨;CaO;+4;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煤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2)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会引起酸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2个S,6个O,反应后有2个Ca,有2个S,8个O,故2X中含有2个Ca和2个O,则X化学式为:CaO。SO2中氧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硫为+4价。此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二氧化硫中的+4价变为硫酸钙中的+6价。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煤为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5.【答案】(1)固体;液体;气体;放热
(2)①③⑤
(3)哪一层温度最高;外焰温度最高
(4)H2O;CO2;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固体,酒精是液体,天然气是气体;
这三种物质的燃烧,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放热;
(2)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
故答案为:①③⑤;
(3)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哪一层温度最高;
与外焰接触部分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4)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天然气燃烧生成了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H2O、CO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蜡烛、天然气的状态及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酒精燃烧现象分析;
(3)根据酒精灯火焰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4)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