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基础题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正确的是( )
A.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B.用活性炭软化硬水
C.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D.吹灭蜡烛利用的灭原理是隔绝氧气
2、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的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的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的着火点
3、如图所示是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B.只有可燃性气体可能引发爆炸,可燃性粉尘不会引发爆炸
C.爆炸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地燃烧
D.加油站、纺织厂等场所为防止爆炸需要严禁烟火
4、下列所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B.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把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森林着火,砍掉一片树,形成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降温和隔绝空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5、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乙醇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7、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边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CO B.H2和CO C.CH4 D.H2和CH4
8、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如图的两只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②用气囊鼓入空气至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中白磷燃烧,中无明显现象。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白磷的着火点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必须补充实验:在烧杯底部放小块白磷于热水中,并与试管中的白磷进行对比
B.通过对比步骤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以得到结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C.无需气囊,也可以将试管移开水面,达到与步骤②相同的实验效果
D.该实验中热水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温度、隔绝空气
9、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下列做法不适当的是( )
A.用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B.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D.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10、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坐交通工具
B.炒菜时油锅不慎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C.察觉厨房燃气泄漏后,立即关闭气源并开窗通风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11、“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
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
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依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 O2 片刻,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 中红磷不燃烧,b 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对比过程① a、b 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对比过程② a、b 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助燃剂
13、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用扇子扇煤炉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设置森林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D.高层着火紧闭门窗——防止火势加大
14、实验室用高锰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反应条件相同
15、如皋是国内首个“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制氢气
B.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会污染环境
C.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0.94%
D.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16、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让地球摆脱木星的引力,防止木星与地球相撞。人类上滴了点燃木星上的氢气,利用爆炸产生的“爆炸波”,推动地球摆脱木星吸引的精彩一幕。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星上的氢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B.人类竭尽全力让地球上的火焰喷射到木星上,是为了提高氢气的着火点
C.木星利用其引力将地球上的空气吸人木星,这些空气是助燃剂
D.爆炸后地球成功利用其爆炸波摆脱木星,说明氢气燃烧能释放大量能量
二、填空题。
17、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从a、石墨,b、水,c、酒精,d、金刚石,e、氧气五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回答问题: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酒精灯内的燃料是______,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这种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______ 。
(3)《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工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时,常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
______ 。
(4)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以下模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8、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CH4)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甲烷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开采中甲烷泄漏会造成 效应。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检验氢气纯度时,如果听到的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19、“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页岩气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页岩气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内;② 。
(3)下表是常见的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20、在《开学消防第一课》节目中,消防员通过实验证明:油锅着火时加冷水不仅不能灭火,还会使火势加大。因为水受热迅速气化,带着油滴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剧烈。在着火的油锅中倒入冷油,没有“火上浇油”使火势变大,反而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1)请解释油锅起火能用冷油灭火的原因:
______ 。
(2)针对油锅起火,你还有什么其他简便的灭火方法吗?
______ 。
三、实验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燃烧的发生条件,他们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别猜想燃烧的发生条件有:
甲同学:一定要有可燃物;
乙同学: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他们根据手中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来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其过程如下:
(1)甲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木炭、石块、酒精、水、火柴、酒精灯、镊子。
他的实验方案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木炭和石块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木炭能燃烧,石块不能燃烧,所以得出结论:燃烧一定要有可燃物。
(2)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请你帮助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纸杯、水、坩埚钳。请你帮助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只能使用题目中的仪器和药品,但不限制药品、仪器的数量和规格)
2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
四、计算类综合题。
2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吸收88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质量是多少?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基础题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正确的是( )
A.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B.用活性炭软化硬水
C.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D.吹灭蜡烛利用的灭原理是隔绝氧气
【答案】A
2、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的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的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3、如图所示是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B.只有可燃性气体可能引发爆炸,可燃性粉尘不会引发爆炸
C.爆炸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地燃烧
D.加油站、纺织厂等场所为防止爆炸需要严禁烟火
【答案】B
4、下列所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B.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把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森林着火,砍掉一片树,形成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降温和隔绝空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答案】B
5、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乙醇
【答案】D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答案】B
7、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边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CO B.H2和CO C.CH4 D.H2和CH4
【答案】A
8、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如图的两只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②用气囊鼓入空气至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中白磷燃烧,中无明显现象。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白磷的着火点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必须补充实验:在烧杯底部放小块白磷于热水中,并与试管中的白磷进行对比
B.通过对比步骤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以得到结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C.无需气囊,也可以将试管移开水面,达到与步骤②相同的实验效果
D.该实验中热水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温度、隔绝空气
【答案】A
9、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下列做法不适当的是( )
A.用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B.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D.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答案】D
10、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坐交通工具
B.炒菜时油锅不慎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C.察觉厨房燃气泄漏后,立即关闭气源并开窗通风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答案】A
11、“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
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
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2、依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 O2 片刻,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 中红磷不燃烧,b 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对比过程① a、b 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对比过程② a、b 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助燃剂
【答案】B
13、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用扇子扇煤炉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设置森林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D.高层着火紧闭门窗——防止火势加大
【答案】A
14、实验室用高锰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反应条件相同
【答案】B
15、如皋是国内首个“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制氢气
B.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会污染环境
C.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0.94%
D.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A
16、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让地球摆脱木星的引力,防止木星与地球相撞。人类上滴了点燃木星上的氢气,利用爆炸产生的“爆炸波”,推动地球摆脱木星吸引的精彩一幕。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星上的氢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B.人类竭尽全力让地球上的火焰喷射到木星上,是为了提高氢气的着火点
C.木星利用其引力将地球上的空气吸人木星,这些空气是助燃剂
D.爆炸后地球成功利用其爆炸波摆脱木星,说明氢气燃烧能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从a、石墨,b、水,c、酒精,d、金刚石,e、氧气五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回答问题: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酒精灯内的燃料是______,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这种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______ 。
(3)《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工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时,常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
______ 。
(4)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以下模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答案】(1) e c a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增大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4)N2+O22NO
18、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CH4)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甲烷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开采中甲烷泄漏会造成 效应。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检验氢气纯度时,如果听到的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答案】(1)密度比空气小(合理即可);温室;热值高(合理即可);CH4+2O2CO2+2H2O;
(2)ABCD。
19、“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页岩气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页岩气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内;② 。
(3)下表是常见的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答案】(1)CH4+2O2CO2+2H2O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H2
20、在《开学消防第一课》节目中,消防员通过实验证明:油锅着火时加冷水不仅不能灭火,还会使火势加大。因为水受热迅速气化,带着油滴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剧烈。在着火的油锅中倒入冷油,没有“火上浇油”使火势变大,反而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1)请解释油锅起火能用冷油灭火的原因:
______ 。
(2)针对油锅起火,你还有什么其他简便的灭火方法吗?
______ 。
【答案】(1)油的沸点比水高,冷油吸热,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盖上锅盖或加入大量蔬菜(合理即可)
三、实验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燃烧的发生条件,他们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别猜想燃烧的发生条件有:
甲同学:一定要有可燃物;
乙同学: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他们根据手中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来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其过程如下:
(1)甲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木炭、石块、酒精、水、火柴、酒精灯、镊子。
他的实验方案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木炭和石块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木炭能燃烧,石块不能燃烧,所以得出结论:燃烧一定要有可燃物。
(2)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请你帮助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纸杯、水、坩埚钳。请你帮助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只能使用题目中的仪器和药品,但不限制药品、仪器的数量和规格)
【答案】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用集气瓶罩住其中一支,发现被集气瓶罩住的蜡烛慢慢熄灭了,没有被罩住的蜡烛仍在燃烧,所以得出结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合理即可)
(3)用坩埚钳分别夹住两个纸杯,其中一个纸杯里面放有一杯水,将两个纸杯同时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没有放水的纸杯很快燃烧,放有水的纸杯没有燃烧,所以得出结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合理即可)
2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
【答案】氧气(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给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加热 使水中白磷隔绝空气 增加气球调节试管中的气压,可以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出,反应后试管内压强等 氧气
四、计算类综合题。
2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吸收88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质量是多少?
【答案及解析】(1)C6H12O6;
设理论上可释放氧气的质量为x。
264 192
88g x
x=64g
答:理论上可释放氧气的质量为6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