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
02 基础练
一、选择题
1.请你从以下表述中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回忆百草园的生活时,一开始总写百草园的情况,接着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然后写“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最后写冬天时在百草园中的雪地上捕鸟时的乐趣。
B.《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生动的世态图和风俗画。
C.斯诺本身是一名记者,要做最真实的报道。《红星照耀中国》的成书,就是他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搜集的第一手的真实材料,然后通过“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写作而成的。
D.《朝花夕拾》一书中,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段的回忆,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和感人事迹,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E.《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贺龙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生活简朴,工作缜密,效率特高,待人接物周到,又不让人感到压抑,极富修养。
2.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浙江绍兴参观了一处文人故居,有同学想选择一幅隶书作品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二、现代文阅读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④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3.对“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
B.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
C.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
D.冬天的百草园比春天、夏天、秋天的百草园的趣味少,但还是有趣味的。
4.选出对文中捕鸟一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捕鸟是在“拍雪人”和“塑罗汉”都不相宜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不能从中得到什么乐趣。
B.文段中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捕鸟全过程,表现了儿童爱玩的心理。
C.选文第三段在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写捕鸟的过程,文段中没有出现一个“乐”字,但可以看出,捕鸟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5.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
捕鸟的结果: 。
6.阅读《再塑生命的人》节选,完成小题。
再塑生命的人(节选)
①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②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① ,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③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④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自然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② 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⑤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划横线处两处。
①( )A.激荡 B.跳动 C.回旋 D.徘徊
②(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2)阅读选文,根据主要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我”把“杯”和“水”混为一谈,感到不耐烦。—— —— ——“我”捡起布娃娃的碎片,追悔莫及。
(3)结合本文谈谈,如何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一、古文阅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充满疑惑,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感到迷惑。
D.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下面哪句话?(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五十知天命”意思是五十岁以后能知道天子的命令。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一日三省等。
二、现代文阅读
妻子的线上教学
①春日一抹晨曦,越过小区林立的高楼,透进我家玻璃窗时,妻子早已准备停当,端坐在电脑前,开始了她的“腾讯课堂”。妻子是高中语文老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的学生全部处于“停课不停学”的居家学习状态。从3月1日开始,妻子根据学校安排,走进了直播间,开启线上教学。
②有着近20年教学工作经验的妻子,每天借助软件在家中上网课,不仅是她教学生涯的第一次,更是我们家的一件大事、新鲜事。家里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了,我们全家总动员给予支持。
③上小学的女儿喜欢睡懒觉,但现在跟着我们早早起床,担心发出声响扰乱课堂秩序,经常躲在阳台看书;3岁的儿子若是在妻子上课期间醒来,哭着闹着要妈妈时,我和丈母娘就手忙脚乱地给他套上衣服,抱起他往楼下跑;清晨跑步是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不影响妻子,只好按下奔跑的“暂停键”,在家中当暖男、做家务;就连饲养的一只喜欢鸣叫的牡丹鹦鹉,也被我送到亲戚家寄养。
④没有后顾之忧的妻子,将心思和精力全部倾注到了线上教学。为了将短短的30分钟的课上好、上出彩,妻子还是蛮拼的,从教案编写到课件制作,从知识点整理到词语标注解释,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做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看着妻子网上教学如此辛苦,我和女儿调侃她说,别看准备工作做得那么完美,说不定人家是上线不上心,上课看视频玩游戏呢!
⑤妻子的回答出乎我们意料,她说,上网课与平时比起来,最大弊端是少了肢体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倘若课前功课做得不充分,授课时就很难生动起来,吸引孩子、让孩子们喜欢网课就是一句空话。难怪妻子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原来是从孩子们的切身感受出发的,学习效率始终被她放在首位。
⑥每次上课,妻子都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春风化雨般传授教学内容,时不时进行提问,提醒孩子们要跟上节奏,避免离线或做与学习无关的小动作。倘若课堂上有吃“夹生饭”的,妻子要求他们及时反馈,做到随问随答,力争不让一个孩子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关。
⑦有一天,我们正吃午饭,有孩子发来信息,说对某个知识点有疑惑。妻子立即放下碗筷,飞奔到电脑前迅速打开“腾讯课堂”,顺手把课本拿到键盘上,耐心解答,担心对方没听懂,又打电话过去,确认对方理解后,才放下心来。
⑧线上教学占用妻子时间最多的要数作业批改的环节。以前上课,妻子负责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天的作业量也不少,可那是分班上课,作业不会扎堆。开启线上教学后,两个班100个孩子同时在线,几乎同时上传作业,等一个不落批改完成,简直就要看得眼花缭乱。
⑨然而,妻子还是坚持当天作业当天清零,只为更好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
⑩疫情之下,妻子坚守在“腾讯课堂”,竭尽全力去为课堂做准备,认认真真备课,随时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我相信,还有很多和妻子一样的人,他们在疫情期间虽然工作比以往辛劳,但乐在其中;他们全心全意进行教学工作,帮助每个孩子得到提高。我相信,在疫情之后,我们的所有努力都会有所收获;当孩子们回到学校时,定会从这段经历中学到很多很多……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文章围绕妻子的“线上教学”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1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3.“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AE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有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开始总写百草园的情况,接着写“我”在百草园的生活,然后才写的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E.有误,《红星照耀中国》中贺龙身材魁梧,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年过半百,还是非常健壮,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将领。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生活简朴,为人谦逊,工作缜密,待人接物周到;
故选AE。
2.B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书法作品的能力。
A.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规矩整齐,可知是楷书;
B.“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可知是隶书;
C.结构多变,收放结合,大小相间,疏密得体,可知是行书;
故选B。
3.D 4.A 5. 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解析】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
A.联系“冬天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中的“比较”一词,及下文下雪带来的乐趣来看,并不是说冬天百草园真的“无味”,而是相对乐趣少些,且是为了突出雪后的百草园是有趣味的;此项“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说法错误;
B.此项“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说法不全面。联系“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可知,冬天的未下雪的百草园,相对乐趣少些,下雪后的百草园还是很有味的;
C.此项“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比较对象错误。联系“冬天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中的“比较”一词,说明这是拿冬天的百草园和其他季节相比;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中不适宜于拍雪人,塑罗汉,这么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语段详写捕鸟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甚至连“张飞鸟养不过夜”也写,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扫”“露”“支”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写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虽可见捕鸟是充满乐趣的;
故选A。
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筛选。
细读文本可知,结合第①段“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可知,这是捕鸟的条件;
结合第①段“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可知,这是捕鸟的结果。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6.(1) A D
(2) “我”把布娃娃摔碎了,感到特别痛快。 “我”理解了“水”的含义,唤醒了求知欲(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3)这句话承接上文,莎莉文老师教会我“水”这个词,让我意识到“水”和“杯”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认识世间万物的欲望,对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希望。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跳动:上下起伏地动;回旋:指盘旋,绕着圈子来回的飞或走,可进退,可商量、变通;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结合语境“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可知,此处形容语言文字对我的冲击和影响,因此用“激荡”恰当;
故选A。
第二空,启示:意思指看完某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事:团体,单位个人有事情需要向公众说明,或者请求有关单位,广大群众帮助时所写的一种说明事项的实用文体;启蒙:开发蒙昧,使明白事理。特指教育童蒙,使初学者获得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发:用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了解、领悟。和“新的思想”搭配,应为“启发”;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①段“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可概括为:“我”把布娃娃摔碎了,感到特别痛快。
根据②段“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③段“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可概括为:“我”理解了“水”的含义,唤醒了求知欲。
(3)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联系上文①段“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水’,‘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②段“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可知,莎莉文老师用现场体验的方法教“我”写“water”——“水”字,使“我”认识到“水”和“杯”不是一回事。这件事激发了“我”的信心和求知欲望,“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紧紧承接上文;
同时下文④段“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可知,我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新思想充满了大脑,以崭新的视觉看待世界万物,对未来充满了光明和希望,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之情。
所以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7.A 8.C 9.D 10.C
【解析】7.A. 水:热水。故选A。
8.C.罔:迷惑;殆:疑惑。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故选C。
9.本题考查理解句意。“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意思是:把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谈的是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B.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谈论学习方法,修养“仁德”;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谈的是做人要择善而从,学习优点,改正缺点;
故选D。
10.C.“天命”意思是“上天的意旨”,不是“天子的命令”。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1.①全家总动员,为妻子网上教学创造环境;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妻子认认真真备课;③为让学生们跟上网课节奏,妻子及时解答疑问;④为更好地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妻子及时批改作业。 12.运用动作描写,“立即放下”“飞奔”“迅速打开”“耐心解答”“立即拨打”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孩子有疑问时妻子立即为其解答的情景,突出了妻子对学生的关爱和线上教学的认真负责,表达了对妻子忘我工作的赞美。 13.①对工作认真负责。课前认认真真备课;课后不管作业批改难度有多大,都坚持当天作业当天清零。②关爱学生。当学生有疑问时,总是第一时间给学生解答。
【解析】11.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③段中的“上小学的女儿……经常躲在阳台看书;3岁的儿子……抱起他往楼下跑;清晨跑步是我……在家中当暖男、做家务;就连饲养的一只喜欢鸣叫的牡丹鹦鹉,也被我送到亲戚家寄养”可得:全家总动员,为妻子网上教学创造环境;
根据第④段中的“为了将短短的30分钟的课上好、上出彩,妻子还是蛮拼的,从教案编写到课件制作,从知识点整理到词语标注解释,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做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可得: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妻子认认真真备课;
根据第⑥段中的“提醒孩子们要跟上节奏”“妻子要求他们及时反馈,做到随问随答,力争不让一个孩子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关”可得:为让学生们跟上网课节奏,妻子及时解答疑问;
根据第⑨段中的“妻子还是坚持当天作业当天清零,只为更好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可得:为更好地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妻子及时批改作业。
12.考查词句赏析。“立即放下”“飞奔”“迅速打开”“耐心解答”是对妻子的动作描写。联系“立即”“飞”“迅速”“耐心”等词语可知,这些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在遇到学生有疑问时,解答问题的迅速与耐心。表现了妻子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学生的关爱。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赞美之情。
1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④段中的“为了将短短的30分钟的课上好、上出彩,妻子还是蛮拼的,从教案编写到课件制作,从知识点整理到词语标注解释,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做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第⑨段中的“妻子还是坚持当天作业当天清零,只为更好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可知,妻子对工作认真负责。
根据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可知,妻子关爱学生,当学生疑问时,总是迅速耐心地为他们解答。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