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期末模拟试卷 必修三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故述往事,思来者
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沛公安在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大王来何操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1·cn·jy·com
A.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B.①⑤/③⑦/④⑥/②/⑧
C.①③/④⑥/⑤⑦/②/⑧ D.①⑤/②⑧/③⑦/④⑥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群臣怪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B.①发尽上指冠 ②樊於期乃前曰
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阙秦以利晋
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范增数目项王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不如因善遇之
B.①吾其还也 ②其人居远未来
C.①越国以鄙远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D.①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谢,拜谢) B.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C.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D.刑人如恐不胜(尽)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秋毫不敢有所近
C.沛公奉卮酒为之寿,约为婚姻 D.沛公居山东时
7.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共其乏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C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项伯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令将军与臣有郤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与郑人盟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使使以闻大王 ④发尽上指冠⑤秋毫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⑦/②⑤/⑧/③④⑥⑨ B.①⑦/②④⑤/③⑧/⑥⑨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9.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又前而为歌曰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④/③/⑤⑥/⑦ B. ①⑤/②④/③/⑥⑦
C.①/②④/③⑦/⑤⑥ D.①⑤⑥/②④/③/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汤之问棘也是已
D.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此小大之辩也
评卷人
得分
二、默写(题型注释)
11.补出前七句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判断并写出后五句中的修辞手法(12分)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孟子《鱼我所欲也》
(3)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4)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7) ,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1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12.阅读《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第四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1)既然“我”只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如何能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样的表达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3分)21·世纪*教育网
评卷人
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2-1-c-n-j-y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出处:21教育名师】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3.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4.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15.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4分)
16.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8分)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7.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向下送。
B.又欲肆其西封 封:封地。
C.秦伯说 说:说话,谈话。
D.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烦。
1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 既东封郑 ④ 又欲肆其西封
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B.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
D.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19.下列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缒”字体现出这次行动是秘密进行的。大军压境,烛之武敢只身前往虎狼之军,足见其勇纾解国难的勇气。
B.烛之武从秦国的利益出发,先分析“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指出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秦国的土地,秦强就意味着晋弱,晋国国君是不会轻易让秦国就这样得到好处的。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C.烛之武重提“朝济而夕设版焉”这段历史,是为了让秦伯警惕晋的狡猾:灭郑以后秦国仍然会一无所获。
D.从一“说”一“盟”一“还”,可知烛之武的一席话扭转了战局,秦伯不但撤军,还与郑结盟。烛之武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21.请用(/)给下面的文言短文的划线处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2.(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中德文化对比”图的意思。(不超过40个字)(4分)
?(2)根据这两幅画的寓意,请你把“裁员”“减薪”两个词恰当的填入下面横线处。(2分)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经济衰退导致赢利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中国企业往往首先想到的是 ,德国企业可能更倾向于 ?。21cnjy.com
中德文化对比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有几个词特别流行,“高富帅”“白富美”“高大上”“土豪”。
什么是“高富帅”“白富美”?
2013年3月,浙江大学拉起开学迎新的横幅:“我做高富帅,高在学识,富在精神,帅在行动。我做白富美,白在品行,富在内涵,美在心灵。”2·1·c·n·j·y
什么是“高大上”?
所谓高端大气上档次,是开好车、住豪宅、喝名酒、穿名牌,还是知识的快乐、家庭的温馨、心灵的富足、友情的温暖?
什么是“土豪”?
《人民日报》发文说:“土豪”称谓的流行,勾画出转型期中国典型精神世相。与其说是揶揄,不如说是自嘲、是焦虑。自嘲,是因为担心“豪”起来了却仍挣不脱“土”的羁绊;焦虑的背后,则是物质日渐走向丰裕之后,对精神生活更上层楼的迷茫和向往。
你对这几个词怎么看?根据以上材料,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能脱离材料含义作文。
评卷人
得分
八、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8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5.对于梁惠王提出的“利”,孟子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文段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各项加点字中,A项,前句活用作意动用法,后句活用作使动用法。B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D项都是使动用法。21教育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B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⑤省略句/③⑦被动句/④⑥宾语前置/②定语后置/⑧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C
【解析】
试题分析:A、①意动用法②使动用法 B、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 C、使动用法 D、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C
【解析】
试题分析:A、①依靠②趁机 B、①还是 ②那 C、①②都是“来” D、①到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www.21-cn-jy.com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A
【解析】
试题分析:谢:道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各句加以分析即可。A项,“行李”,古:使者,今:出门带的东西;C项,“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D项,“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www-2-1-cnjy-com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各句加以分析即可。A项,“共”通“供”,“倍”通“背”;“卒”通“猝”。B项,“说”通“悦”;“知”通“智”;“内”通“纳”。C项,“反”通“返”;“蚤”通“早”;“要”通“邀”。D项,“郤”通“隙”;“振”通“震”。 21*cnjy*com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各句加以分析即可。①⑦是名词用作状语;②⑤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③⑧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⑥⑨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来源:21cnj*y.co*m】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①⑤⑥,都是动词的一般用法;②④,介词,被、替;③,动词,是;⑦,动词,被。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1*cnjy*com
10.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已”通“矣”;A项,“销”通“消”,“蓐”通“褥”;B项,“闵”通“悯”,“冥”通“溟”; D项,“衡”通“横”,“辩”通“辨”。本题考查的都是课本上的通假字,只要认真学习并总结,是不难做出来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赢得生前身后名(4)山河破碎风飘絮(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忆往昔峥嵘岁月稠(7)如今人方为刀俎(8)拟人 (9)比喻 (10)借代(11)排比(12)设问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隅、与、得、赢、阙、俎、峥嵘、稠。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答案】不矛盾。
【解析】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1分)。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1分)。看似矛盾的内容背后,其实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1分)。
13.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2分)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2分)
14.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2分)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2分)
15.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真是你吗,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2分)
②谢谢你了,善良的孩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2分)
16.小说的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西西洛悉心照料并且为之悲伤落泪了五天的“父亲”竟然不是自己的父亲,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都出人意料。“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病人总是凝视着他”,以及西西洛的善良和爱心都使情节发展又在情理之中。(8分)【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标题的作用的把握,首先从题干来看,标题暗示了故事情节,去医院是为看护父亲,在不知道病人不是自己自己父亲前,他把病人当自己的父亲细心照料,认错后还是悉心照看,并仍以“父亲”来称呼对方。其次从文本来看,标题反映人物性格品行,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最后可知,标题表现了小说主题。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首尾景物描写的作用的把握。考生应对景物描写的作用了然如胸,再分别分析开头和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开头写到“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情感。结尾“外面天亮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5.
试题分析:此题看上去虽是对人物动作、语言等的分析,实则是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和病人心理活动的把握。探究时要符合小说的情理,如①处应表现病人狐疑的心理,②处应表现病人感激的心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故事情节的精巧之处的把握,首先要把握得是小说中的几个意外,即通常所说的出乎意料之处,而这样的情节安排在小说中通常是所暗示的,它会变得合乎情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A
18.D
19.B
20.
(1)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的土地(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怎么可以用灭亡郑国来使您的邻国增加土地呢?
重点词:越国、以、鄙、远各1分。
(2)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以后)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这里,郑国可以供应他们缺乏的钱粮,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重点词:东道主、行李、共、乏困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1.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3分,划对两处得1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封:边界。说,通“悦”,高兴。厌,通“餍”,满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D(以:介词,因为 / 介词,拿,用;封:把……当作疆界 / 疆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指出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秦国的土地,秦强就意味着晋弱,晋国国君是不会轻易让秦国就这样得到好处的”分析不当。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贡”与“使者”、“官吏”与“书”、“甲子”与“轼”均为名词,前者做宾语,后者做主语,故中间需停顿;“曰”为对话,故其后需停顿;文言虚词“而”前需停顿;“吾”一般用做主语,前面需停顿;文言虚词“然”前需停顿。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22.
(1)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2分)德国人重视自我,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2分)
(2)减薪(1分)、裁员(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逻辑性很强,需要概括图的意思以及从前后文推断。(1)从中国和德国两方面,分别从自我意识、生活方式两点概括,中国人忽视自我(自我意识左图),倾向集体生活(社会方式左图);德国人重视自我(自我意识右图),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社会方式右图)。(2)由“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可推出第一个应该填“减薪”,由“德国人重视自我,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 可推出第二个应该填“裁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 也说“土豪”
最近在网络上“土豪”一词很火,尤其是那句“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土豪,即“有钱的土鳖”。土豪说简单点就是很土的富豪。“和土豪做朋友”为什么会流行呢?据说是来源于以下故事。
青年问禅师:“大师,我现在很富有,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快乐,您能指点我该怎么做吗。”禅师问到:“何谓富有。”青年回道:“银行卡里8位数,五道口有3套房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只伸出了一只手,青年恍然大悟:“禅师是让我懂得感恩与回报。”“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这则故事不论真假,其实是对当今社会的一个调侃,但却引发了我们对金钱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所谓的“土豪”,如果你身边有一位“土豪”,你想和他做朋友吗?
金钱本身没有错,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虽然金钱很重要,但是不能为了钱,没有道德底线,不遵守法律法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的金钱观又是什么样的呢?金钱,道德,亲情,健康,事业,生活,快乐……你能很好的平衡好吗?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吧!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作文题,“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等词的出现其实是社会的反映。高富帅,顾名思义就是又高又有钱还很帅的人,这类人在平凡人中脱颖而出,让屌丝有种挫败感。这类高富帅虽然只是一个称呼,它也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价格有了高低之分,难道人也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吗?现代社会关注高富帅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吸引人的品质,也不是有多大的才能,仅仅只是因为他们的外表和金钱,让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个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了,本来应该人人平等的现象,有了富二代,还出现了高富帅,他们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还有许多的女性都希望嫁给高富帅。
另外,有些人仇视高富帅,就是因为他们在某些行为上让人不能认同,他们有些人会炫富,会标榜自己,不会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去帮助别人,表面的高富帅不是真的美,真正的高富帅应该体现在内心,高富帅可以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实现真正的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等词的出现与其大同小异。写作时应分析其外在与内在的关系,应提倡重内在轻外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4.没有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
25.孟子认为,不能先利后义,如果人人“利”字当头,大家就会互相坑害国家也会危险;(2分)只有实行仁义之道,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24.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未:没有。而:却。亲:父母。后:将……放在后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
试题分析:“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意为: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由此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