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4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4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09 18: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例题在教学估算后直接揭示笔算过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步骤。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已经分别学习和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会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对算理有了了解。有了这些知识做基础,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难度不大,但对算理的理解与表述上有一点困难。同时由于因数位数的增多,部分学生对第二部分乘积的末尾对位容易出现错误。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经历估算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3.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核心素养 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链接 1.选气球并快速口算。 2.用竖式计算。 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探究新知 探究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出示教材例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45千米。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说一说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预设:通过读题能正确理解题意,已知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45千米,要求的是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 2.小组讨论:该怎样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求12个145千米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45×12。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1)估算。①把145看作150,145×12≈150×12=1800; ②把12看作10,145×12≈145×10=1450; ③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145×12≈150×10=1500。 师:结合你的估算,求145×12 的积大致在什么范围? (2)用竖式计算。 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汇报计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②引导讨论:竖式中积145 的末尾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 预设:这一步算的是145×10,积是1450,代表145个10,所以数“5”要与十位对齐。 ③比较异同。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除了因数的位数不同外,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是一样的,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验算: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数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笔算,最后用计算器验算,这样,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课堂检测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2题. 3.拓展练习. 4.拓展练习.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 课堂知识点总结: 3. 自我课堂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 补充《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 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课后反思 亮点:本节课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相互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不足之处:在讲解算理时,学生说的少一些,不能让所有学生真正理解算理。 课堂教学建议:在教学时,要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对算理的理解,从而在让所有学生完成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计算,也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