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新课标】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新课标】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9 16:46:49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麦哲伦
达·伽马
马可波罗

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知识结构
哥伦布发现“美洲”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课程标准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基本史实。
立足唯物史观,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了解探寻新航路的背景和原因。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视频:课程导入
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辟新的贸易市场。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原因
1)经济根源:
2)社会根源:
寻金热潮,《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3)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思想鼓励探索冒险精神的影响
4)直接原因:
商路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传统商道
多桅帆船
——麦哲伦船队“维多利亚号”
13-14世纪新型航海图
“地圆说”
葡萄牙亨利王子
造船技术的提升
皇室资金的支持
航海技术的进步
地理知识的增加(季风、洋流等)
海上探险经验的积累
自然科学(地圆学说)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2、条件
15世纪晚期,葡萄牙、西班牙均已是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有力量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也希望借此获得财富,以提高在欧洲的地位。例如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曾一年内先后派三支探险队驶向茫茫大海。
政府支持远航
迪亚士
(1450—1500)
达·伽马
(1469—1524)
哥伦布
(1452—1506)
麦哲伦
(1480—1521)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2、探寻新航路的人物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
1487-1488 葡萄牙 葡王室
1492 意大利 西王室
1497-1498 葡萄牙 葡王室
1519-1522 葡萄牙 西王室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1487-1488年
迪亚士
向东:好望角
达·伽马
向东:好望角-印度
1498年
哥伦布
向西:美洲
1492-1493年
1519-1522年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麦哲伦
向西:环球航行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3.航海家的路线
成果及意义:
亚洲
非洲
欧洲
好望角
1487—1488年
非洲西海岸南下
→非洲好望角(向南)
发现好望角,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迪亚士在好望角竖起标志葡萄牙领地的石碑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迪亚士到达 “好望角”
时间:
航行路线:
   “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称“风暴角”。“好望角”一名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达·伽马自印度满载而归后,当时的葡王就将“风暴角”易名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海角就带来了好运。
好望角
知识拓展——迪亚士与好望角
亚 洲


莫 桑
比 克
好望角
马林迪
卡里库特
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北上
—横渡印度洋—印度西海岸(向东)
到达印度,带回大量香料和黄金,获得高昂利润。
达伽马在航海中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2、达.伽马到达印度
时间:
1519-1522
航行路线:
成果及意义: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3、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2年
南美洲
非洲
北美洲
横渡大西洋—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向西)
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哥伦布到达美洲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3、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时间:
航行路线:
成果及意义:
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哥伦布纪念碑
视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519—1522年
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向西)
麦哲伦1519
麦哲伦1520
麦哲伦的同伴1522
麦哲伦1521
麦哲伦海峡
菲律宾 麦哲伦死亡之地
时间: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航行路线:
成果及意义: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视频:麦哲伦环球航行
迪亚士、达·伽马
哥伦布、麦哲伦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西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探寻新航路
航海家 国 别 资助 国家 航 行时 间 航 行 线 路 主 要 成 就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探寻新航路知识简表
葡萄牙
葡萄牙
葡萄牙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
1488
沿非洲西海岸,
到达好望角
发现好望角
意大利
西班牙
1492~
1493
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发现新大陆—美洲
1497~
1498
从葡萄牙出发,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西南海岸
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西班牙
1519~
1522
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进入太平洋、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欧洲
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展示评学
尽管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 但是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建立起来
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逐渐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
史学家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视频: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以哥伦布的船“圣玛丽亚号”为例,虽然它的构造图已经失传,但是根据类似船舶的相关记录,学者们对它的样子有所了解。“圣玛丽亚号”长21--24米,宽6--9米,它的动力主要来自主帆和前桅杆,能装载约100吨的货物。它可能是一艘船底圆、船首高的武装商船,上有三根或四根桅杆,还有一根从船首楼或上层建筑物倾斜伸出的船首斜桅。这种船一般有长方形和三角形帆,后桅则有一块大角帆。哥伦布航行时还有两艘船同行,一艘是“尼娜号”,另一艘则是“平塔号”。它们是轻快多桅小帆船,长15--24米,动力是靠风帆。
他们看法矛盾的原因是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应该全盘否定,理由是他把欧洲强盗带来了美洲,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应该充分肯定,理由是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把落后的美洲带入了文明时代。这两种看法各有其片面性。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本着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哥伦布远航美洲确定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但同时也应看到,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使掠夺的财富成为原始资本,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进步意义是主要的。
1.【唯物史观】印第安人指责他把欧洲的强盗带到了美洲,掠夺他们的财富,破坏他们的文化;欧洲人则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播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这一矛盾评价针对的是 (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A
2.【史料证实】由于他的这种英勇的自我牺牲精神,五艘破旧不堪、孤零零的小船敢于去向无人知晓的海域挑战。这种非凡的胆略是不会被人忘记的,他本人也不会被人忘记。他是第一个提出环球航行这个最大胆想法的人,而且是他的最后一艘船实现了这一理想。“他”是 (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D
3.【史料证实】5世纪末至16世纪初,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美洲物种的外传主要得益于 ( )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兴起 D.经济的全球化
4.【史料证实】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伦敦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
A.刺激英国工商业发展 B.欧洲手工工场兴起
C.意大利商业地位上升 D.早期殖民掠夺开始
D
B
5.【时空观念】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道:“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
A. 新航路开辟 B. 张骞出使西域
C. 鉴真东渡日本 D. 玄奘西行
4.【唯物史观】新航路的开辟同时锻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冒险拼搏的精神,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它给世界带来的最重大的积极影响是( )
A. 引起了欧洲的社会革命 B. 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D. 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C
A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