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01讲核心
第二单元
01讲核心
一、黄河颂
重点字词
山巅____ 山的最顶峰。
pī____开 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
气魄pò ①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有气概。②气势。
狂____lán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浊zhuó流 ①浑浊的水流。比喻________的人。②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的高密度底流。
wǎn____转 辗转(来回翻转)
屏____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起保护作用的东西。
哺____育 喂养,这里比喻培养。
bǎng____样 值得学习、效法的好人好事。
浩浩____ dàng dàng 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答案:diān 劈 澜 品格卑污 宛 píng bǔ 榜 荡荡
文学常识
1.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2002年1月28日),原名张光年,是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
2.《黄河大合唱》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
二、老山界
重点字词
____pān谈 闲谈,交谈,指互相交谈。
峭____壁 又陡又峭的山崖,比较险峻,多处在高山之中,无路可上。
细切 形容声音________。
____gū lu 滚转的样子。
咀____jǔ jué 用牙齿慢慢磨碎食物。
呜咽____ 伤心哽泣的声音,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____促dū cù 监督催促。
guàn____ 输 输送(思想、知识等)。
kē____捐杂税 指繁重的捐税。捐,____。
hān ____然入梦 畅快的入睡,酣然指尽意、畅快的样子。
不可________zhuō mō 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答案:攀 qiào 细微急促 骨碌 嚼 yè 督 灌 苛 赋税 酣 捉摸
文学常识
1.陆定一(1906年6月—1996年5月),男,1906年6月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 ,著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等等。
三、谁是最可爱的人
重点字词
坚____ rèn 坚固有韧性。
Chún pǔ_______ 诚实朴素。
谦____qiān xùn 谦虚恭谨。
fù____灭 全部被消灭。
过____yǐn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huò____亮 ________。
犁耙 ____ 都是农具。
答案:韧 淳朴 逊 覆 瘾 豁 宽敞明亮 pá
文学常识
1.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四、土地的誓言
重点字词
shì____言 宣誓时所说的话。
嗥____鸣 (野兽)大声嚎叫。
bān lán ____ 灿烂多彩。
缠绕____ 纠缠;搅扰。
亘____古 整个古代;终古。
默____ qì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____lǒng 分开田亩的土埂或田间种植作物的垄。
埋____zàng 掩埋尸体。
镐____头 刨土的工具。
丰____ráo 丰裕富饶。
污____huì 不干净的物体。
耻____rǔ 羞辱;侮辱。
zhì____痛 诚恳而深切。
lán____语 没有根据的话。
答案: 誓 hāo 斑斓 rào gèn 契 垄 葬 gǎo 饶 秽 辱 挚 谰
文学常识
端木蕻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散文《土地的誓言》,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影响卓著,为世人所流传。
五、木兰诗
重点字词
唧唧复唧唧①,木兰当户织②。不闻机杼声③,唯闻女叹息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⑤。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⑥,可汗大点兵⑦。军书十二卷⑧,卷卷有爷名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⑩,从此替爷征。 ①唧(jī )唧复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唧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②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④惟:只。一作“唯”。 ⑤忆:思念,惦记。 ⑥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⑦可汗(kè há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⑧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⑨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⑩为:为此(指代父从军)。市:买。鞍(ān)马:马匹和乘马用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旦:早晨。辞:离开,辞行。 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暮:夜晚。黑山:今呼和浩特市东南。《北史·蠕蠕传》:“车驾出东道,向黑山。” 但闻:只听见。燕山:即阴山。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衞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明堂:皇帝用来祭祀、接见诸侯、选拔等所用的殿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为,不做。尚书郎:官名,魏晋以后在尚书台(省)下分设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务的官通称尚书郎。 千里足:可驰千里的脚力,指好马。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骑速回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郭:外城。扶将:互相搀扶。将,助词。 姊(zǐ):姐姐。 理:梳理。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 阁:古代女子住的小楼。 著(zhuó):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化妆款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火,一作“伙”。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 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 双兔:指雌雄两兔。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跑。
文学常识
1.汉乐府是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抒情的方式
(一)常见考查形式
诗歌鉴赏题型
1.本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本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进行抒情的?
3.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
写作具体要求
1.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二)抒情方式
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其中抒情是抒发真情实感,它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直接抒情
不借助外物,直截了当抒发情感,又叫直抒胸臆。
例:“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谈谈该句是如何进行抒情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该句直接抒情,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之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美之情。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维《从军行七首》)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
答:这两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上句直接写出战事频繁、战争之苦,下句直接抒发出戍边战士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誓死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间接抒情
不用直白的语言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将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之中,具有耐人寻味、含而不露的表达效果。
例: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土地的誓言》)
该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答:该句通过描述“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嗥鸣的蒙古狗”等家乡特有的景物,借景抒情,间接抒发作者对家乡炽热的爱恋。
(三)练经典
古诗鉴赏
阅读【甲】【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农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早兴》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的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钱塘湖春行》以 为线索,中间两联细致描写 、燕、 、草四种景物,展现了西湖早春的美丽风光。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存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清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名。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现代文阅读
历史的脚印
剑钧
①坐落在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是一座百年建筑。它虽没有故宫的宏伟气魄,却积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精华和共产党先驱者的献身精神。漫步红楼,倾听脚下的声响,犹如踏入百年前的北大校园。眼前仿佛有位身着长袍马褂,戴着圆形眼镜的先生,在对我自信而深沉地微笑……
②他就是李大钊。那会儿,他身为北大教授、图书馆主任,月薪为120银圆,后增加到240银圆,却始终过着俭朴甚至寒酸的生活:冬天一身棉袍,夏天一件布衫,一顿饭常常是一张大饼卷一根大葱。
③几年前,在李大钊故居陈列柜中,我看到一张发黄的薪酬表,李大钊的薪水加上稿费,每月可达300银圆。即便这般高薪,他夫人赵纫兰却时常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李大钊将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余下的还要抽一部分来接济贫困的进步学生。这就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情怀。这种情怀是根植在心田的种子,由心灵的热土培育,从发芽的那天起就以“铁扇担道义”为己任。
④北大红楼于1918年落成,适逢北大成立20周年,那年李大钊29岁。那会儿,他在东城的红楼上班,家在西城的石驸马后宅35号,租住一套三合小院平房。每天清晨,从西城到东城,他要步行六七公里,一路脚印也就留在了那里。
⑤我怀着崇敬之情走进红楼119室,这是李大钊的办公室。李大钊是为真理而播撒火种的人,他的青春和北大的青春都在这里燃烧过。我似乎看到1919年春天,他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率先在中国系统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我似乎看到1920年秋日,他在这间屋子发起成立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让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
⑥伫立红楼,我肃然想起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一幕,展览大厅摆放的那件国家一级文物——李大钊慷慨就义时的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年仅38岁的李大钊和19位共产党人被军阀张作霖秘密杀害。李大钊是第一个登上绞刑台的,他身着棉袍,从容淡定地在刽子手的镜头前留下最后一张照片。看着锈迹斑斑的绞刑架,我不禁想起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举行的演讲大会上,李大钊登台作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他信心满满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⑦循着李大钊先生的脚印,我又联想到共产党人于方舟。他虽没有李大钊那么大名气,但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他和李大钊的渊源在于他是经李大钊介绍入党的。1927年12月30日,李大钊壮烈牺牲8个月后,他也英勇就义,年仅27岁。
⑧2013年春日,我在天津宁河七里海寻觅到于方舟留下的脚印。早年周恩来和于方舟曾在七里海和裱口村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两人的脚印也遍布了七里海各个角落。裱口村是于方舟老家,离七里海有12公里。为避免暴露行踪,他们在七里海总要划船到芦苇荡深处,在碧水绿苇之间研读马列书籍、谋划革命策略。两人一出去就一整天,中午都是于方舟夫人和族中一位长者驾船过来送饭。
⑨有一次,于方舟陪周恩来到裱口村头的潮白河大堤散步,举目望去,洪水泛滥,淹没田园,一片凄凉,不由黯然伤神。他对周恩来说,等将来全国解放了,建立了新中国,一定得在这里修座扬水站,变水害为水利,造福老百姓。
⑩一位史学家颇为感慨地说:“长大后,听了一位当年的地下党员讲于方舟的故事,我眼界一下开阔了。抗战胜利那年,我17岁,也参加了革命,有幸成为后来者。”
信仰是一片天边的云朵,停不下脚步,只为追求天边那一缕朝霞,那是生命的颜色,那是人生的火炬,那是明天的畅想。我在想,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产党人一直都在“寻路”。
(选自《解放军报》2021.4.2,有删减)
4.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5.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方法。请按括号里提示的角度并联系上下文为下面句子做批注。
信仰是一片天边的云朵,停不下脚步,只为追求天边那一缕朝霞,那是生命的颜色,那是人生的火炬,那是明天的畅想。(从修辞的角度)
6.从革命先烈李大钊、于方舟革命先辈们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作为中学生,你有什么感受?
试卷第6页,共11页
试卷第5页,共11页
参考答案:
1. 行踪 莺 花 2.C 3.两首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春天来临人们的喜悦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以“行”为线索,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可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误。“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据此可知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比赏析。
甲诗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意思: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诗人直抒胸臆,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表达了对早春的热爱之情。
乙诗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直抒胸臆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热爱之情。据此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4.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热情的赞扬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救国救民,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理想和高远志向;情感真挚朴实,凸显文章的主题思想。 5.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信仰”比喻成“云朵”,三个“那是……”构成排比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信仰无止境的追求,强调了信仰的价值和意义,表达了我对革命先辈们追求信仰的赞美之情。 6.精神品质: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为百姓谋福利,为革命主义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的信念!
【解析】4.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是指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四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
划线的句子没有借助其他事物来抒发情感,是直接抒情。由前文“他夫人赵纫兰却时常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李大钊将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余下的还要抽一部分来接济贫困的进步学生”可知,李大钊不计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生活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甘愿牺牲与奉献,是一个真正高尚、伟大的人。“这就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情怀”是对李大钊先生救国救民、为人民谋幸福的奉献精神的忠心的肯定;“这种情怀是根植在心田的种子,由心灵的热土培育,从发芽的那天起就以‘铁扇担道义’为己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情怀比作种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赞扬了他们献身革命、不辞劳苦、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情感真挚朴实,凸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5.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要根据要求,结合表现手法和上下文情节进行理解分析。
段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信仰”比作美丽的“云朵”,把朝霞的颜色比作“生命的颜色、人生的火炬、明天的畅想”,三个“那是……”构成排比句式;结合前文李大钊、于方舟等革命先烈事迹的分析,划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前辈对信仰无止境的追求,强调了信仰的价值和意义,表达了我对革命先辈们追求信仰的赞美之情。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主要事件进行分析。
由第③段“他夫人赵纫兰却时常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李大钊将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余下的还要抽一部分来接济贫困的进步学生”可知,李大钊不计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生活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甘愿牺牲与奉献,是一个真正高尚、伟大的人;由第⑥段“李大钊是第一个登上绞刑台的,他身着棉袍,从容淡定地在刽子手的镜头前留下最后一张照片”、“他信心满满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第⑨段“一定得在这里修座扬水站,变水害为水利,造福老百姓”可知,革命前辈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有为百姓谋福利、为革命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题目,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围绕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答,阐明自己的观点即可。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以先辈无私无畏的精神为榜样,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为祖国的崛起和复兴增砖添瓦。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