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1讲核心
第三单元
01讲核心
一、阿长与《山海经》
重点字词
憎__恶__ 憎恨,厌恶。
pú__萨 泛指佛和某些神。
竹__ gān 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fán suǒ____ 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
土匪tǔ fěi 以打家劫舍为生的地方武装团伙及其成员。
辫子 biàn zi 分股编紧的头发。
胸__pú 胸膛。
chuāng bā____ 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jié__问 追问;责问。
哀__dào 悲痛地悼念。
书__zhāi 书房。
pī lì____ 又急又响的雷。
zhèn sǒng____ 身体因为恐惧或者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___zhuō 粗疏拙劣,不精美。
守____guǎ 妇女死了丈夫以后不再结婚。
絮说 絮絮叨叨地说。
答案:zēng wù 菩 竿 烦琐 脯 疮疤 诘 悼 斋 霹雳 震悚 拙 寡
文学常识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续编的续编》《且介亭杂文》等。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
2、《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被收入中学课本。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二、老王
重点字词
huáng__恐 惊慌害怕。
huāng pì ____ 人迹罕至且偏远。
取__dì 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
降格 降低标准、身份、等级等。
xiāng qiàn______ 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内。
zhì__笨 呆滞笨拙。
侮__辱 欺侮羞辱;使蒙受耻辱。
愧怍__ ____。
门框____ 门框一般指门套。
答案:惶 荒僻 缔 镶嵌 滞 wǔ zuò 惭愧 kuàng
文学常识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2001年,杨绛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4年,杨绛出版《洗澡之后》,为这个故事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三、台阶
重点字词
门槛__ 门下框的旧称,又名门下槛,是门框的最大横料,也比喻一件事情的难点。
厚道 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
zāo gāo____ 指事情或情况不好。
__醒悟 认识上由模糊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__晌午 正午。
烦 __zào 烦闷急躁。
自言自语 自己跟自己说话。
言外之意 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
微不足道 非常____,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 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答案:kǎn糟糕xǐngshǎng躁渺小
文学常识
李森祥,1956年生 , 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现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 等,小说集《台阶》后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本。
四、卖油翁
重点字词
陈康肃公①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②此自矜③。尝射于家圃④,有卖油翁释担5而立,睨6之,久而不去7.见其发8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9. ①陈康肃公:即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善射:擅长射箭。本句一作“陈康肃公善射”。②以:凭借、按照 ③自矜(jīn):自夸。 ④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⑤释担:放下担子。释,放。而:表承接。 ⑥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⑦去:离开。 ⑧发:射,射箭。 ⑨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⑩,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 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 以杓 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 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⑩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但,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忿(fèn)然:气愤的样子。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 安:怎么。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 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覆:盖。 徐:慢慢地。 杓:同“勺”。 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惟:意为只,不过。 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归田录》是欧阳修创作的小说集。
细节描写
(一)常见考查形式
1、本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本句话。
3、找出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4、在记叙文写作中,抓住细节描写,将人物塑造得生动鲜活。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往往能够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真实生动地描写出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刻画出人物……的特点。
例:①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②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后经提醒,仍是满床摆着一个“大”字。(《阿长与<山海经>》)
找出文中的一至两处细节描写,并加以赏析
答:这两处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刻画出长妈妈爱说别人闲话和大大咧咧的性格。
细节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细节描写可以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笔或者做铺垫,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揭示主题。
例:①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②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老王》)
这两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处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了老王身体极度虚弱病态的状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为后文老王悲惨的结局埋下伏笔,深刻揭示出主题,表达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愧疚。
细节描写片段练习
例:这时外婆艰难地走向衣柜,像是要拿什么出来,她打开衣柜,从里面拿出一盒糕点,说着立刻塞了一块给我。我咽了一口口水,若是在家里,我早就扔了这东西,可外婆期待的目光叫我无法拒绝,我立即吃了一口,点头说好吃。
试着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扩写上述片段描写。
参考答案:
这时外婆艰难地走向衣柜,像是要拿什么出来,我漫不经心地看着她,我注意到她穿着红褐色的袄裤,黑布鞋,那两条曾患过风湿病的腿向外弯曲着,呈现出一个 “O”型,她的前腿艰难地迈向前一步,后脚再慢慢跟上,支撑着略胖的身体,我仿佛能感受到她腰间的沉重。
她打开衣柜,从里面拿出一盒糕点,一股霉烂味顿时弥漫开来,我不禁皱了皱眉头,外婆却欣喜地说道: “很好吃的糕点呢!快吃点!”说着立刻塞了一块给我。我咽了一口口水,若是在家里,我早就扔了这东西,可外婆期待的目光叫我无法拒绝,我立即吃了一口,点头说好吃。外婆的混浊的双眼蒙上了一层喜悦,我看见那稀疏的白发在风中晃动,皱纹也舒展开来,我的泪落在糕点上……
(三)练经典
综合性学习
本学期,班里组织了“小人物的故事”项目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节选内容,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鲁迅《与A_____山海经)》】
【材料二】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杨绛《老王》(节选)】
【材料三】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李森祥《台阶》(节选)】
【材料四】
B___,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老舍《骆驼B___》(节选)】
1.【项目一 辨识小人物】写出材料一、四中的人物。
A: B:
2.【项目二 品味小人物】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联系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A.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B.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2)请结合材料三,说说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3.【项目三 品评小人物】杨绛和老舍笔下的人物同为车夫,两者的性格品质有什么的不同?两位作者对他们寄予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 阿长 祥子 2.(1)A.“震悚”原指震惊惶恐的意思。文中用这个词以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拿到阿长给我买来的《山海经》时的状态比作遇到一个霹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到《山海经》时难以置信的神情以及激动的心情,同时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产生新的敬意。
B.“压根儿”原指本来,根本,文中指老王从来都没有有过欺负主顾的想法,写出了作者对老王诚实守信的信任。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纯朴善良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2)本段运用外貌描写,如:父亲飘着一层细雨的头发、滚满露珠的额头,勾勒出了他在深秋的雾里踏黄泥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早起踏黄泥的辛苦以及通过对小水珠的连串描写,我们还能体会到父亲建造新房时的快乐心情。塑造了一位吃苦耐劳、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父亲形象。 3.①性格品质不同:杨绛陛下的车夫虽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即使身处窘困中依然保持那份自始至终的善意;但是老舍笔下的车夫祥子虽然同样的穷苦卑微,处于社会底层,但是在经历了人生的几番挫折后,最终自暴自弃,走向堕落,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②情感态度:杨绛对老王这样一个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车夫,表达了对生活中这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老舍对祥子这样处于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同时也批判他们身上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解析】1.本题考查结合语段辨析名著中的人物。
【材料一】这个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这里描写的是阿长告假回家以后,给“我”买来了“我”梦寐以求的《山海经》,“我”特别吃惊和感动。因此A处是阿长。
【材料四】这个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这里描写了祥子的经过自己的努力,经过三年的拼命拉车,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辆车。因此B处是祥子。
2.(1)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
A.“震悚”原指震惊惶恐的意思;“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里把“我听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的消息”比作“霹雳”,又用“震悚”一次来形容“我”听到这消息后的感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的震惊、感动,以及因过度兴奋而颤抖的情绪,别人不愿做或不肯做的事,阿长帮“我”做了,“我”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与感激。
B.“压根儿”原指本来,根本的意思;这里指老王从来就没想到要去欺负主顾,他总是凭自己的良心、认认真真地做事,无论是送冰还是拉人,他都是最老实的,这里“压根儿”表现了老王是个诚实守信的人,表达了“我”对老王的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段运用景物描写,如材料三第一段“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这里直接点出早晨的雾大、露水重,在这样雾大露水重的造成,父亲就在那里踏黄泥了,写出了父亲的勤劳,表现父亲对造新房子的重视;
材料三第一段“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这里从颜色、亮度对父亲踏好的黄泥进行了描写,侧面体现了父亲的勤劳和要开始造房子的喜悦。因此,这里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勤劳的、能吃苦耐劳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父亲。
3.本题考查比较分析人物形象。
①性格品质不同:杨绛笔下的老王虽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如“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在临死之前还给“我”宋香油和鸡蛋;在老王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人性的善良;老舍笔下祥子初进城是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②情感态度:杨绛对老王是用善良来对待善良,他们送老王鱼肝油,不要老减半收费,坚持给鸡蛋和香油钱,这些都表达了坐着对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的同情和尊重;老舍同情祥子的遭遇,祥子三次买车,三次失车,小福子的死,都让作者对祥子这个人物充满了同情,但也批判这类人身上自私狭隘的品质,如当小福子希望祥子能娶她时,祥子想到的是小福子那个家庭,害怕小福子的家庭成为自己的拖累,体现了他自私的一面。同时,借这个人物的遭遇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