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3巩固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3巩固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9 17: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3巩固练
03 巩固练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热潮,打破多项中国影史纪录。影片中面对强敌飞机狂轰滥炸、坦克横冲直撞、大炮肆虐狂吼,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前赴后继、愈战愈勇。特级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老排长“雷公”为引开敌机驾驶载有标识弹的汽车、不惜自己粉身碎骨,体现出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
影片中,志愿军官兵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肃然起敬、眼中充满对祖国的爱;分到土地的父母叮嘱儿子“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不能被敌人抢走”;梅生怀中揣着女儿的照片、希望后代生长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这一切,体现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体现出志愿军官兵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揭示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内在动力。正是他们以“钢少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拼来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6日)
材料二:
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第20集团军机步58旅3连入朝参战,在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华川阻击战和金城南防御战中,连队总是担负最重要的任务,打出了军威国威。在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的战斗中,时任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之路。在杨根思的指挥下,全排顽强抗击,接连击退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集团冲锋。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两名伤员,子弹也打光了。这时,又有40多个美陆战一师的士兵围攻上来。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撤下阵地,自己从容地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阅读“材料一”,谈谈你对加点词语“钢少气多”的理解。
2.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分析杨根思的形象特点。(不少于两点)
3.“材料三”中的画线句有何作用?
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后,你觉得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①谁是最可爱的人?60多年前魏巍的一部名篇感动了无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光辉形象藉此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依然亮丽如昔。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时代之问,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他们是“拼命也要为国家甩掉贫油帽子”的王进喜,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峰,是木里森林火灾中浴火前行的消防员,是今天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是穿越生死线的白衣天使。
③他们是不同时期祖国最需要的人,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冲锋在前的人,是在危急时刻中流砥柱的人。他们有不同的外表,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扛起责任,忠诚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庚子风寒,祸起冬春。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最前方,在这场直面病毒的较量中,截至2月11日已有3019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确诊病例1716名,6人殉职。不是心里不害怕,却有责任在肩头,明知前路有风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⑤他们中有钟南山、李兰娟等国之栋梁,更有许多普普通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中有经历过SARS的老将,也有许多初入行业的新兵。
⑥今天,我们特别想说说其中那些稚嫩的面孔——战“疫”一线的护士群体。在战“疫”中,他们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苦最累,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在发热门诊,他们有的每天要进行150人次以上的穿刺,持续几小时的操作,腰都直不起来。在重症病房,有的姑娘要把沉重的氧气瓶从一楼拖到十九楼,边拖边落泪。还有的护士在病毒患者身边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
⑦在送医疗队上前线时,看着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医院领导湿了眼角,沸腾的热血经得起生与死的考验吗?这群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到底能坚持多久?
⑧有人说他们是勇士,危险面前选择了义无反顾、逆向而行,而他们的回答却简单朴素,“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不上谁上?”“疫情袭来,我们就是底线,我们退了,谁来防守?”护士这个职业从来就被赋予了神圣使命,从他们入行的那一天起,就庄严宣誓,要秉持爱心,忠于职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毕生献给护理事业。这种使命感扎根在护士们的心中,在此次大疫面前,他们充分展现了职业风彩和英雄本色。
⑨有人说他们是天使。但更多的人说,哪有什么天使,只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护士群体的主体是青年,他们很多人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青春飞扬,朝气蓬勃,他们有个性,有主见,爱游戏喜追星,但也不缺乏责任担当。大疫袭来,人们发现,孩子已经长大,“过去你们保护我,现在让我保护你”。年轻护士群体的崛起,让人倍感欣慰。“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浙大二院消化内科护士长为科室4名最年轻的护士写诗作别,“送别你的那刻,你扑上来拥抱。我佯装冷静,内心汹涌。我泪如雨下,却无声。”“用年轻的身躯担负起这个时代的重任……”
⑩他们是平凡的勇士,是青年的代表。面对风险,他们没有高大上的豪言壮语,而只是平静地直视你的双眼:职责所在,理所应当。不是不恐惧,不是没有眼泪,但他们不是哭着上战场,而是笑着去战斗。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从来不缺英雄,可爱的人会有许多。在这次大疫面前,医护群体冲在了最前沿,他们为我们抗击病魔,抵御风险。不同的时代孕育不同的英雄。我们在这个群体身上看到的是平凡中的伟大,柔弱中的刚强;是职业的操守,是信念的坚持,是忘我的勇气。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提灯天使”,这就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潘圆)
5.文章①②自然段提到那些历史上最可爱的人?有什么作用?
6.第⑤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7.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体现了年轻护士群体怎样的特征?
8.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者为什么没有详写中南山、李兰娟院士,而是重点写战“疫”一线的护士群体,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赢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威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欲闻所戚戚 欲:
(2)有子复尚少 少:
(3)朔风裂人肤 朔:
(4)易却纨绮裳 易: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2)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11.诗中画线句已演变成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 ;与《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内容相对应的一句诗是 , 。
12.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与《木兰诗》相比,本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钢少”指武器装备落后,后勤补给困难;“气多”指士气旺盛,决心巨大。 2.①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指挥经验丰富;②关心战士、敢于自我牺牲;③英勇无畏、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英雄。 3.增强松骨峰战斗这一故事的真实性,侧面表现出松骨峰战斗的惨烈。 4.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面对强敌飞机狂轰滥炸、坦克横冲直撞、大炮肆虐狂吼,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前赴后继、愈战愈勇”可知,这里体现的是敌军武器装备很强大,志愿军士气旺盛。因此这里的“钢少”指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后勤补给困难;“气多”指志愿军士气旺盛,决心巨大。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作答时应结合材料分析。
根据材料二“在杨根思的指挥下,全排顽强抗击,接连击退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集团冲锋。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两名伤员,子弹也打光了”可知,因为杨根思的精心指挥才取得了击退美军的成绩,因此可看出杨根思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指挥经验丰富;
根据材料二“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撤下阵地”可知,杨根思把生的希望给了伤员,体现了他关心战士、敢于自我牺牲;
根据材料二“自己从容地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可知,杨根思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毅然与敌军战斗到底,体现了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舍生忘死。
3.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结合划线句“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可知,“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这里是从侧面体现这次战争的惨烈,“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可知,这里引用营长原话利于真切展示营长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增强了文字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结合材料一“特级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老排长“雷公”为引开敌机驾驶载有标识弹的汽车、不惜自己粉身碎骨,体现出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可知,这里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结合材料一“影片中,志愿军官兵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肃然起敬、眼中充满对祖国的爱;分到土地的父母叮嘱儿子‘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不能被敌人抢走’;梅生怀中揣着女儿的照片、希望后代生长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这一切,体现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体现出志愿军官兵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揭示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内在动力”可知,这里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材料一“这一切,体现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体现出志愿军官兵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揭示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内在动力。正是他们以‘钢少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拼来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可知,这里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结合材料二“在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华川阻击战和金城南防御战中,连队总是担负最重要的任务,打出了军威国威”“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撤下阵地,自己从容地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可知,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再结合题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可知,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国军队及“联合国军”的一场正义之战,为全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抗美援朝精神也是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为国家甩掉贫油帽子的王进喜、雷锋、火灾中的消防员、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作用:说明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引出了文章要歌颂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白衣天使。 6.在内容上点出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个体和群体形象;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7.青春飞扬,朝气蓬勃,忠于职守、有责任有担当。或“平凡中的伟大,柔弱中的刚强;是职业的操守,是信念的坚持,是忘我的勇气” 8.钟南山、李兰娟院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群体形象中最优秀的代表,他们的事迹很多人都知晓,而作者重点写90后,甚至95后护士群体,是因为她们是平凡的勇士,是青年的代表,更有利于突出最可爱的人都是能扛起责任,忠诚担当的普通人这一主题,更便于抒发人们对她们的赞美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关键语句。从①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第②段“他们是‘拼命也要为国家甩掉贫油帽子”的王进喜,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峰,是木里森林火灾中浴火前行的消防员,是今天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是穿越生死线的白衣天使”可知,这两段提到了“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为国家甩掉贫油帽子的王进喜、雷锋、火灾中的消防员、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这些最可爱的人。说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时代之问,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从而引出下文作者所要歌颂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战“疫”一线的护士群体。
6.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段,中间段的作用一般为:呼应前文后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补充交代。第5段交代了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的英雄有:钟南山、李兰娟等国之栋梁,同时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医护工作者。接下来第6段“今天,我们特别想说说其中那些稚嫩的面孔——战‘疫’一线的护士群体”点明本文作者所要歌颂的对象。据此分析可知:在内容上点出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个体和群体形象;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7.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分析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思考。“哪有什么天使,只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由下文内容可知,护士群体的主体是青年,他们很多人是90后,甚至95后,所以称他们是一群孩子。结合文中语句:“他们青春飞扬,朝气蓬勃,他们有个性,有主见,爱游戏喜追星,但也不缺乏责任担当”“我们在这个群体身上看到的是平凡中的伟大,柔弱中的刚强;是职业的操守,是信念的坚持,是忘我的勇气”,这是作者对这群年轻护士群体的高度评价,就是他们身上具有的特征。
8.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内容的安排。通读全文可知,作者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接着指出“他们是不同时期祖国最需要的人,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冲锋在前的人,是在危急时刻中流砥柱的人。他们有不同的外表,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扛起责任,忠诚担当”,由此可知,作者所要歌颂的是“能扛起责任,忠诚担当的普通人”,这些人的事迹还不为大众所知;然后重点写了战“疫”一线的护士群体,最后指出“他们是平凡的勇士,是青年的代表”“我们在这个群体身上看到的是平凡中的伟大,柔弱中的刚强;是职业的操守,是信念的坚持,是忘我的勇气”,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而钟南山、李兰娟院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群体形象中最优秀的代表,他们的事迹很多人都知晓,所以作者没有详写。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9. (1)想要 (2)年少,年纪小 (3)北方 (4)更换 10.(1)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2)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11. 厉兵秣马 将军得胜归 士卒还故乡 12.《木兰诗》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讴歌和赞美;《木兰歌》结尾是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欲:想要。
(2)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少:年少,年纪小。
(3)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朔:北风。
(4)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易:更换。
10.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屯:停,驻。傍:旁边。
(2)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是:一样。殊:不同。
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秣马备戎行”的意思是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后演变成成语“厉兵秣马”。“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与壮士们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胜利归来。“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意思是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两句意思差不多。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后一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木兰歌》以议论语句直接抒情,表达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的赞美。
【点睛】译文: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黄。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