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9 19:2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
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
2.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去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文章内容,感受黄河的魄力,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
2.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一、导入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九曲十八弯犹如奔腾的巨龙,穿梭在祖国广袤的江水之上,黄河上美丽的瀑布景观因河口收拢狭如壶口而得名“壶口瀑布”。梁衡先生用他精妙的语言描绘地出神入化,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梁衡先生走进他的散文《壶口瀑布》。
二、分享
分享角度:1.说说字词;2.聊聊感受;3.谈谈内容。
聚焦: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
(2)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两次拍摄的角度不同。请用“第一次看瀑布……,第二次看瀑布……”的句式说话。(提示:请围绕游记的所至、所见、所感三方面来说。)
总结:原来第一次为第二次经历做了铺垫渲染。由此可看出,梁衡先生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三、质疑
同学们的预习成果真丰厚,课前老师整理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1)作者笔下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独特之处?
(2)作者由壶口瀑布生发出了怎样的情感?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壶口的瀑布,看看壶口瀑布有什么独特魅力,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细品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美,具有表现力,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梁衡先生的笔端来品味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独特魅力。
情境创设:
小组成立旅游小分队,带上相机,聚焦一个镜头,拍摄一段抖音短视频,参加班级“抖音达人秀”比赛。
温馨提示:为视频取一个诗意的名字,并说一说取名原因。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品析:
1.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对偶……);
2.用词的准确传神(动词、形容词、叠词……);
3.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侧面烘托、对比、借景抒情、象征、想象、调动感官……);
4.句式特点(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
选择3处重点品读:
1.品丁字的“横”: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其势如千军万马,
互相挤着、撞着,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撞向石壁,
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排山倒海的瀑布。
---比喻、拟人,写出了黄河水来势汹汹、排山倒海、气势磅礴的特点。
---还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和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来势汹汹、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的特点。
---长句短句杂糅使用,不仅使文章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同时读来更有节奏感。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是表现黄河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所以,我们在朗读时一定要高亢、激昂的,动词、叠词要重读,读短句时要急促而有力,语速稍微快一些,而长句要读得稍微慢一些,读出节奏感。不同形式的读中可以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仿佛站在壶口瀑布边上,真切地感受着那摄人心魄的强大冲击力。
2.品丁字的“竖”:
(男)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
(男)顿然拢成一束,
(男)向龙槽里隆隆冲去,
(女)先跌在石上,
(男)翻个身再跌下去,
(齐)三跌、四跌,
(齐)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
(齐)碎成点,碎成雾。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拟人,描绘出河水冲下壶口时力量之大,速度之快;
---“跌”字连用了5次,可见这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并不是一下子从高处落下,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跌下去,直到跌的粉碎,可见,壶口瀑布的地形是多么地险要啊!水阔无边深无底,其难不知几千里,正是这特殊而险要的地形,才造成了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一幕;
---让我们感觉到了这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就像一个人遇到困难绝不退缩,且有着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性格。
---指导朗读:5个“跌”字重读,语气要逐渐地加强,读出层次,读完以后,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3.品水的柔:
女:乘隙而进,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女:夺路而走,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女:迂回而返,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女:顺壁而挂,打起珠帘,晶晶如丝。
齐:好一曲交响乐,好一幅写意画。
---千姿百态的瀑布。
---比喻、排比,黄河水经过壶口,有的水变成了其他形态,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水的灵动柔美以及千姿百态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水的灵动、柔美,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语速要慢一些,语调要轻柔一些,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小结:同学们的抖音短视频名字很有表现力,内容精彩,为大家点个赞。其实,我们精彩的短视频归功于梁衡先生的妙笔生花。确实,《壶口瀑布》一文写法多样,语言极富表现力。作者匠心独运,运用多种修辞,正侧面结合,长短句杂糅等,把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千姿百态、柔中有刚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悟情
梁衡,散文家、新闻评论家,他有着20年的记者生涯,常常有机会与山水为伍,与自然相亲,他用灵动的笔触赋予大自然之美,让我们领略到了天下黄河一壶收的雄奇壮美。学习到这里,我们不仅会想,难道作者写《壶口瀑布》这篇文章仅仅是给我们展现它的气势磅礴、千姿百态、柔中有刚的特点吗?
当然不是。
作者梁衡曾说过:“文章为思想而写”,这篇文章亦是如此,作者看似描写壶口瀑布,可字里行间却见其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用心尽情地赞美什么?他的情感直接表露在第6自然段中,请同学们饱含深情朗读第6段。
自由读---齐读:
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遇强则抗;
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同学们,发挥想象,透过这些句子,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中华儿女呢?可用原词,可用自己的话。
交流:坚韧、不屈、勇敢、无畏、坚韧、宽厚但无软弱、奋力抗争、博大宽厚、有原则、有反抗精神。
每一滴水汇成气势磅礴的黄河,一个个经历磨难的中华儿女又铸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性格。
赞壶口瀑布,就是赞 。
同学们,请把你的赞美喊出来吧!
赞壶口瀑布,就是赞我们的母亲河。
赞壶口瀑布,就是赞我们的华夏儿女。
赞壶口瀑布,就是赞我们的中华民族。
我们只有宽厚,绝无软弱;
我们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我们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我们不平则呼,遇强则抗;
我们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我们就是坚强不屈团结奋进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