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0 22:2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 1 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内容 第 1 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从现实中的运算关系发现一般的结论,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获得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归纳、推断得到数学猜想,体验数学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利用数学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 1. 通过探究得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 能利用数轴及绝对值的知识,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得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能利用数轴及绝对值的知识,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中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作)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红色为正,黑色为负). 你能写出下列算筹表示的数和最终结果吗? 请思考有负数的加法如何计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算式. 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加法 探究一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向右运动 5m 记作 5m ,向左运动 5m 记作-5m. 1.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 m,再向右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师生活动:师:引导学生注意在确定结果时必须确定其位置的“方向”和“距离”,从而认识到有理数加法必须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为以下几种情形的探索作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 动的最后结果是两次运动结果的累积,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 m,写成算式就是:(+3) + (+5) = +8. 2.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 m,写成算式是:(-5) + (-3) = -8. 师生活动: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探究,初步体会同号的两个数加法的规律: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典例精析: 例1 填表: 师生活动:通过例1的探究,进一步归纳同号的两个数加法的规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3 m,再向右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小球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用算式表示 是:(+5) + (-3) = +2. 简记为: 5 +(-3)=2. 4.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3 m,再向左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师生活动:共同归纳: 写成算式就是:3 + (-5) = -2. 师:引导学生类比上述探究在确定结果时必须确定其位置的“方向”和“距离”. 5.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 m,再向右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师生活动:共同归纳: 写成算式就是:5+(-5)=0 6. 如果物体第 1s 向右(或左)运动 5 m,第 2s 原地不动,那么 2s 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多少,请列出算式. 师生活动:共同归纳:写成算式就是: 5+0=5 或 -5+0=-5 师生活动:师:从上述算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 绝对值怎么算 ) 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的正负号和绝对值的关系入手,发现规律. 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相互交流、补充,概括法则,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则: 例 2 计算: (1) (-3)+(-9); (2) (-4.7)+3.9; (3) (-6)+6; (4) 0+(-7.1).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过程,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教师点评法则 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1. 计算: (1) (-0.6)+(-2.7); (2) 3.7+(-8.4); (3) 3.22+1.78; (4) 7+(-3.3); (5) 0+(-5.8); (6) 2024+(-2024). 2.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正数,那么下列描述中,一定错误的是 ( ) A. 两个数均为正数 B. 两个数一个是正数,另一个是零 C. 两数一正一负,正数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D. 两数一正一负,正数比负数的绝对值小 3.已知一辆送货物的卡车从 A 站出发,先向东行驶 15 千米,卸货之后再向西行驶 25 千米,装上另一批货物,然后又向东行驶 20 千米后停下来,问卡车最后停在何处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文化的背景,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分类思想,体现数学的简洁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 发,将对新知的探索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利用数轴直观演示,数形结合,让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设计意图: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法则,提高学生的 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熟悉法则,使学生明晰做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的常用方法和步骤,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 同时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习过的数的加减运算,渗透了化归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设计意图:判别类的题目让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体会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加法的区别.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课后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本课时可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并应用于实际计算中,教学采用合作探究式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强调,计算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或相减,不要疏忽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