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运用
教学内容 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运用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研究过程中涉及了类比思想与归纳思想,在应用过程中又涉及了演绎思想、化归思想与优化思想等,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思维品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教学本质是“原理教学”,所谓的原理包括数学事实、法则、规律、运算律及方法等.研究数学原理的常规步骤为:提问→操作→归纳→猜想→多元表征→解决问题→反思内化.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则遵循了以上研究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了解并内化相关知识.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经验出发,应用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为学生自主建构新知体系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 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做游戏: 如图所示,有 5 张写着不同有理数的卡片,从中抽出几张卡片,并将这几张卡片上的数字相乘. (1) 若抽出两张,则哪两张卡片所得的积最大,最大是多少 (2) 若抽出三张,则哪三张卡片所得的积最小,最小是多少 师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1),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积最大,积的结果是什么数;什么类的两个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尝试思考(2),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积最小,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数. 如何三个数相乘如何使积 最小. 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
知识点一: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探究1: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4)×(-5); (-2)×(-3)×(-4)×(-5); 思考:几个不为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 第一步:学生先独立完成. 第二步:小组探讨 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交流,及时指导. (2) 汇总意见:组内总结得到的结论. (3) 展学准备:组长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方式:抽一小组做展讲 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分工合理,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 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归纳总结: 几个不是 0 的数相乘, 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时,积为正; 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时,积为负. 简而言之:奇负偶正 例1 计算: 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互相交流、总结,归纳解题步骤,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活动,加以指导. 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7.8×(-8.1)×0×(-19.6) 归纳总结: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 ____. 知识点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思考:对于 例1 (2) 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计算. 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非负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 追问:在有理数运算过程中,这些运算律也是成立的吗? 探究2 结合非负有理数运算律的探究过程,请大家“依葫芦画瓢”,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 在以下图案中任意填写一个有理数 (至少有个数是负数),相同图案中所填写的数字相同. (2) 计算各式,观察左右两个式子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预设结果1: 生:设定 为 5, 为 -6 . 5×(-6)=-30 (-6)×5=-30 师:通过以上计算过程,可以获得怎样的结论? 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乘法交换律呢? 生:乘法交换律:ab=ba 预设结果2: 生:设定 为 3, 为-4, 为-5. [3×(-4)]×(-5)=60 3×[(-4)×(-5)]=60 师:通过以上计算过程,可以获得怎样的结论? 生: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乘法交换律呢? 生:乘法结合律:(ab)c = a(bc) 预设结果3: 生:设定 为 3, 为 -7, 为 5. 5×[3+(-7 )]=-20 5×3+5×(-7 )=-20 师:通过以上计算过程,可以获得怎样的结论? 生: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乘法交换律呢? 生:分配律:a(b + c) = ab + ac 例2 用两种方法计算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例题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同时分别选派四名同学上黑板演算. 教师巡视,对学生演算过程中的失误及时予以指正,最后师生共同评析. 例3 用两种方法计算 师生活动: 1.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 2小组内批阅. 3.对板演的内容进行评价纠错. 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1. 计算: 设计意图:以游戏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卡牌选择中抽象出可能的数学算式. 直接进入本课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运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主动探究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设计意图:强调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步骤,先确定好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结果. 设计意图:多个数相乘,有一个数是0时,不必计算就可得出结果为0. 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主要是提醒学生在运算时要注意观察算式,要先看清题目再计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机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例题的回顾,引起学生选择方法的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数据,通过运算与分析,获得了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后通过运算与分析,从特殊中逐渐推导出一般的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学习运算律是为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计算变得更为简便,提高解题效率与正确率.同时,教师让学生思考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与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用两种方法运算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楚对于含有带分数的式子,可将带分数进行拆分,然后再利用乘法运算律运算,更加的简便. 设计意图:复习多个有理数运算法则和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板书设计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运用 几个不是 0 的数相乘:奇负偶正 2.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分配律:a(b + c) = ab + ac
课后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多个有理数相乘结果的符号的确定,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中的运用,教学时要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形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