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事物说明文阅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课前一开心
老师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作业多不多啊?”
“多!!!”
“再哼,再哼,再哼就给你们多布置一点!”
第二天, “同学们,今天作业多不多啊?”
“不多!”(各种胆战心惊)
“好的,那就给你们多布置一点吧!!”
学生:……
记得上初三那会,一到周末老师就会留很多作业。
我印象特别深,有一次,老师留的作业不算太多,就问我们:“作业多么?”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无论你回答多还是少,他都有可能给你再加点。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平时不爱说话的哥们救了我们,他说:“正好!”
知识梳理
说明文链接材料的类型:
印证式:用材料再次印证对象的某一特征
补充式:用材料另外补充说明文中没有的对象的另一特征
应用式:提取对象的特征,解决材料的问题
阅读思路:
明对象
↓
抓特征 析语言
↓ ↑
理结构→说方法
抓特征:
逐段概括说明内容
理清语段间层级关系
理结构:
总——分
分——总
总——分——总
抓住两个“关键”:
关键词:结论词、次序词
关键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
金题精讲
题一:
①中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年。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②龙的形成历来众说纷纭。古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依赖于雨水,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古人猜想一定有一个“神物”掌管着一切,它能兴云降雨、翻江倒海,在土壤干涸急需甘霖滋润时能够降下喜雨。于是一个集飞禽、走兽、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的虚拟组合——龙形成了。
③龙这一虚拟出的神灵形象,其组合物象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骆驼头、鹿角、虎眼、马齿、牛耳、蛇身、鲤鱼鳞、鹰爪、泥鳅尾。龙身如蛇,灵敏矫健,龙鳞如鱼鳞,井然有序;龙爪如鹰爪,扎实有力;龙角如鹿角,华美稳重。集如此多的优势于一身的组合自然是万物之灵,它的身上自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将自己对身外世界的畏惧、疑惑、想像、依赖、崇拜等,都贯穿、体现到龙的组合中了。龙成为灵异、祥瑞之物。古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及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在百虫蠢动、疫病益发之时,龙出则百虫伏藏。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其间体现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
④随时代的更替,龙的造型在不断变化。从我们能看到的汉代瓦当上的行龙、隋代赵州桥石栏板上的双龙、唐代铜镜背面的云龙、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龙、明代金冠上的升龙、清代皇帝玉玺上的蟠龙、当代吉庆嘉瑞的祥龙,不同时代龙的造型显示出不同的风采:汉代雄健豪放,隋唐健壮圆润,元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而当代的祥龙,总是扬头挺胸、瞠目振鳞、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威武奋发。
⑤除了能兴云降雨,使百虫伏藏,龙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传统文化中还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封建社会皇帝头戴双龙戏珠金冠,身穿龙袍,手持龙钮玉印,自称真龙天子,希望拥有龙的威严、精神和本领。龙还具有出类拔萃,不同凡俗的文化象征意义。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本事、有成就的人称为“龙”。
⑥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炎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是“龙子”。自然,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也就是“龙的传人”了。
1、本文②~⑤段是从龙形成的原因、龙的形象形成的过程、 、 几方面介绍中国龙的。
2、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下面的成语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以及这种愿望产生的原因。
成语:望子成龙
实战演练
题一: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量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③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雕塑,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快速道路或交通主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特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来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④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材料】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题二:
吉祥图案
①“吉祥图案”作为中国民族特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案体系的杰出代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中体现的趋福避凶心理。其实质是一种以营造吉兆环境为目的,以美的纹饰和造型来禳除各种民间禁忌,并以此寄托祈福求吉心愿的实用装饰设计。其功能和寓意,涉及祈福、驱邪、纳吉等诸多内容,以表达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希冀。
②吉祥图案多应用在中国民间服饰上,用于服饰的主要有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与符号图案等。这些图案本身各自代表不同的寓意。动物图案在民间艺术创作中被运用得活灵活现。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历来是吉祥幸运的象征,含有吉祥和驱邪的寓意。“丹顶鹤”由于寿命很长,是长寿的禽类,后来被寓意福禄长寿。 “鱼”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最为普遍,谐音“余”,如广泛流传的“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等。植物图案往往来源于一些拟人化的品格象征或神话传说,另一方面是取有祥和意义的文字谐音。例如:荷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寓意品格高洁,但在民间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并蒂莲”图案很是典型,象征夫妻恩爱美满幸福;梅花凌霜傲雪,象征坚贞不屈。在有些图案中往往取其谐音,如与喜鹊相配,组成“喜上眉梢”,与百合相配,组成 “合合美美”等。符号图案有连环纹、回纹、如意、太极图等。比如连环纹取意绵绵不断,紧密相连。较常见的是九只轮纹,此外还有六只轮纹相叠,纹图简单但寓意吉祥。
③吉祥图案色彩也具有象征性。在一般情况下,传统吉祥图案的色彩主要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意义为主。其中绿色寓意万年长青,红色寓意四季红火。民间艺人“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设色口诀就是这种心理情感的表达。
④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传统的吉祥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并作为一种精神传承至今,在现代装饰中被大量使用。像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是把吉祥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的典范,也是把民族的文化精神观念融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的完美体现。
杨万里曾有盛赞月季花的诗句:“只道花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写出了月季常年开花的特点。在民间有这样一幅吉祥图案:四朵盛开的月季花插在一只漂亮的花瓶当中。请用四字词语写出这幅吉祥图案的寓意,并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对“寓意”作简要解说。
小结收获
秘笈:
1、准确提取原文特征是前提;
2、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条件;
3、勾画材料、明确考查重点是关键;
4、回看原文,对应确定特征;
5、按照题干要求,运用原文特征,具体分析材料内容。
每课一积累
是的,我并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看看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为何要把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地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幅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决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
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
——毕淑敏《素面朝天》
复杂的事物说明文阅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1、龙的造型变化 龙的文化象征意义
2、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人们借助“龙”这一形象,是由于“龙”具有出类拔萃、不同凡俗的文化象征意义。
实战演练
题一:属于纪念性雕塑。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
题二:寓意:四季平安
解说示例:“瓶”与“平”谐音,4朵月季与“四季”同音,“月季”在民间常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这幅吉祥图案的寓意是“四季平安”。学科:语文
专题:复杂事物说明文阅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震源越浅,破坏越大。这次汶川地震为8级,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由于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余震发生。
汶川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涉及地区包括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汶川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性活动不强,但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还有,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1、下面对汶川地震发生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板块,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向内陆释放。
B.该地区构造性活动不强,地块相对坚硬,致使能量释放巨大。
C.汶川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是地震活跃的地区。
D.龙门山地区处在应力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一定程度地壳破裂。
2、下面是对造成汶川地震破坏性大的原因分析,哪一项不恰当( )
A.汶川地震震级8级,震中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
B.巨大能量突然释放,地层破裂尺度大,且余震多。
C.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能量,导致各板块逐渐断层。
D.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越浅,其破坏越大。
3、从文中看,汶川地震时为什么全国许多地方都有震感。
题2:
丝路织锦
青玄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通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②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③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④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服骑射、饮酒形象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⑤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域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⑥初唐时期,联珠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了沿途丝路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图案样。联珠图案梦幻多变,饱满细腻,层次也更丰富,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⑦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绸文物:主要是擐韩,少量为缔、墟和批靖。那一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织锦上所表现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僻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沉淀,翠艳夺目,仿佛讲述着极为不凡的历史细节,也再次向世人表明:塞上鸵铃、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不但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最先汇流的通道。
1、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
2、细读第⑥段,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的特点。
答: 。
题3:
人工造林有学问
①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②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
③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多的金钱也是浪费。
④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⑤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平方米3-5棵,而人工造林的密度是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⑥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⑦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⑧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⑨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
答: 。
2、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
1、B
2、C
3、突然间释放的巨大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较大;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基本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考查文章内容,A、C、D三项都是文章内容的概括,B项内容说法不正确。
2、结合文章“由于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余震发生。”判断为错误。
3、考查第二段内容。结合句子“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还有,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总结答案。
题2:
答案:
1、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
2、中国花卉与西来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新图样;图案饱满,轮廓细腻,层次丰富。
解析:
1、文章的③④⑤⑥四个段落详细介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织锦的发展演变史,从第③段中的“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第⑤段中的“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第⑥段中的“初唐时期,联珠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等语句,我们可得知织锦可分为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等类型。
2、第⑥段中,描写盛唐之后织锦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的语句有“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图案样。联珠图案梦幻多变,饱满细腻,层次也更丰富”,理解这些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概括即可。
题3:
答案:
1、人工造林的科学方法
2、参考示例:我对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如下的建议:(1)由于以往忽视了造林的密度,因此要注意造林密度符合家乡的生态条件:(2)以往家乡的树种单一,因此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3)还要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
解析:第一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语句要简洁。第二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得满分,鼓励创新,答出三点即可。学科:语文
专题:复杂事物说明文阅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题1: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 随着温度增高,时间增加,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会越来越大。
B. 大部分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至1000年才能降解。
C. 专家认为,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 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2、现在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解同学们不饮用塑料瓶装水。
题2:
出访月宫的嫦娥
2007年金秋10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10月24日18时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自那一刻起,访月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美女“嫦娥”的容貌与举止,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嫦娥一号”的外形是个6面立方体,她长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翅膀,8只眼睛和一张能说会唱的樱桃小嘴,体重2350千克,环绕在距离月球200千米高的极月圆轨道上,设计寿命为1年。
“嫦娥”的翅膀是两块长长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身体两旁,最大跨度达18.1米。她的外形与我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最想象,许多方面也与“东方红三号”卫星有相同之处,实际上她就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只是有的部件是从中国“资源二号”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上移植过来的。其实,这也遵循了各国研制航天器的一个重要原则:尽量采用成熟技术,以提高可靠性。所谓“卫星平台”,说白了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轮子、车厢、动力等都按公共要求配置好,搭载不同的乘客,便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嫦娥一号”使用的卫星平台,承载了探测月球的8种探测仪器。平台为这些仪器提供安放位置、能源供应、姿态保证、温度环境、数据管理等条件,并负责把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它的推进系统还提供在太空中机动飞行的动力。
安装在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是“嫦娥”的8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个学名,承担不同的任务。它们分别叫做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这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干涉光谱成像仪、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微波探测仪的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从而测定月壤厚度;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的小嘴是一套语音存储装置,里面存贮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预先设置的语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从全国征集的30首中华民族经典歌曲。当“嫦娥一号”从38万千米外的月球旁欢唱着中国歌曲,并将这天籁之音传回地球时,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获取有关月球的信息,是为了研究探索月球,是为了开发月球资源服务人类,是为了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这才是“嫦娥一号”的使命、真谛和归宿。
1、从本文看,“嫦娥一号”具体承担的探月任务是什么?我国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是成熟的,“嫦娥一号”以“东方红三号”卫星为基础进行研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B.安装在“嫦娥一号”卫星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或共同或单独承担着既定的探测任务。
C.“嫦娥一号”的语音存储装置除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30首经典民族歌曲外,最重要的是还存贮了国歌。
D.“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3、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探月专家选择长征三号甲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依据。
材料一
长征一号家族是我国最早研制的火箭。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载能力较低,适宜发射低轨道小型卫星。长征二号家族均为两级火箭,主要服务于发射高度在200千米~600千米的低轨道航天器。长征三号家族均为三级火箭。其中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们分别能将2600千克和5100千克的探测器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材料二
上世纪90年代,国家要求研制长征三号甲火箭,为当时国内具有最高水平的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提供运载工具。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研制,在充分借鉴原有长征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能更灵活地满足不同卫星的发射需求。至今,它与“东方红三号”卫星“联姻”过10多次,每次均有和谐而美好的结局。
材料三
到2007年10月,长征三号甲火箭共承担了15次发射任务,每次都获得了圆满成功,发射成功率达到100%。
题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附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虽紧密生活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营养物质交流的一种生命现象。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植物种类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着生。
②附生植物最普遍的特点是附生在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物水平的枝干上及枝干的分叉点上,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堆积尘土,有的低等植物甚至附生在叶片上。除了叶片附生的植物会对寄主的光照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外,附生植物一般不会对寄主造成损害。
③植物的附生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主要标志性特征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形成这种现象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一是环境的空气湿度大,二是寄主表面有一定的腐殖质存在。有机物的附生现象存在于植物间,尤其在热带与亚热带的森林中最为常见。
④附生植物的种类比较丰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都有附生植物。据统计,全世界约有附生植物65科850属3万种。蕨类附生植物常见的有水龙骨科的瓦韦,石韦,水龙骨,星蕨,书带厥子等,铁角蕨科的鸟巢蕨……
⑤在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茂密,由于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的竞争比较激烈,附生的植物就更容易获取来之不易的光源。附生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已形成非常适应的特性,比如鸟巢蕨的形态似鸟巢状,可以截留尽量多的雨水以及枯落物、鸟粪等,海绵状的枯落物可储存水分,并提供营养物质。
⑥在生态系统中附生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及养分和水分的循环都有一定的作用。另外,附生植物对环境变化还具有指示作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附生现象的存在。人类活动剧烈的地方,附生现象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选自《学科知识》)
1、植物形成附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1)
(2)
2、请结合文意阐述植物附生的作用。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
1、D
2、答案要点:①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水溶解可能危害健康的重金属元素锑;②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③瓶装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
解析:
1、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应该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2、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能运用本文知识回答,语言委婉,易被人接受即可。
题2:
答案:
1、探月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图像;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情况;探测月壤的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根本目的:为了研究探索月球,开发月球资源,使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
2、C
3、长征三号甲运载能力大(推力大);有多次成功发射类似卫星的经验;可靠性高。(答对两个要点即可)
解析:
1、考查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第四段和第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内容“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获取有关月球的信息,是为了研究探索月球,是为了开发月球资源服务人类,是为了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
2、结合文章内容,倒数第二段“‘嫦 ( http: / / www.21cnjy.com )娥’的小嘴是一套语音存储装置,里面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从全国征集的30首中华民族经典歌曲。”句子可以判断C项与原文不符。
3、考查对用文章内容解决问题,要结合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回答。
题3:
答案:
1、(1)环境的空气湿度大。(2)寄主表面有一定的腐殖质存在。
2、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及其维持,养分和水分循环都有一定作用,还对环境变化具有指示作用。
解析:
1、这是一道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题。首先要清楚题干“植物形成附生必须满足的条件”,可理解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植物才能形成附生,回到原文划定区间在第③段,能用原文就用原文,没有明确语言自己求其共同点。
2、这是一道考查信息提取及概括能力的题。围绕题干“植物附生的作用”进行原文区间划定⑥,能用原文就用原文,没有明确语言自己求其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