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
专题:简单议论文阅读——识别方法,明确作用
题1:
幸福没有榜样
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第二段中举“乞丐”、“大款大腕”吃饭的例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2:
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选自《新京报》2004年12月20日,有改动)
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题3: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人的一生,岁月悠悠,千头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绪中最重要的,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人生一辈子,要实实在在地做成几件事情并不容易,而要堂堂正正地做好一个人就更难。一个人如果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掌握了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艺术,善于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就能够成就人生,发展事业。
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艺术。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努力做到“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都要上不负苍天,下不负厚土,中间不负自己的良心。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曾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说,他认为,一个人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先贤的这条做人原则,我们应该一以贯之,付诸终生。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特别重视做人就应“修身”,修身必须养“德”,德是文明人生的标志,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生活中,人们常常指责那些“缺德”之辈“不是人”。而“德”又常常与“仁”、“义”、“道”相提并论,合称为“仁义道德”。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认为,做人应做到四点,一是“志于道”,即有高远的理想;二是“据于德”,即以高尚的德行为根据;三是“依于仁”,即加强内在的修养;四是“游于艺”,即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广博知识。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7岁时读书就能“日诵千言”,到了20岁,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并对佛家的经典著作十分精通。但他淡泊名利,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做人还是应以德养性,务实成事。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称病不就。唐太宗召他入京,授予爵位,他固辞不受。唐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未被允。孙思邈潜心学习医术,编成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并崇尚医德,强调“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在“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两篇文章中,专门论述了医生高尚的医德是做人的根本,高超的医技是做事的条件:“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平时行医,对病人不问其贵贱贫富,老幼亲疏,一视同仁,如待家人,人们感其为人,尊称他为“药王”。
“做人是做事的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天下万事之难,最难的是做人,不会做人的人,是不可能在人生中有所作为的。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有的人,即使有那么一点点才能与本领,但因为不会做人,结果“立身一败,万事瓦裂。”最后还是做不好事情,现实就是如此的公平与公正。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其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其做人的失败。
宋代奸臣蔡京虽然在书法、诗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等方面颇有才气,常常舞文弄墨,但由于作恶多端而声名狼藉,极少有作品得以流传。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逐出京城,发配他乡。临行之前,他的金银珠宝装了满满一大船,但在三千里的流放途中,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市场上的商贩没人肯把食物卖给他,所到之处,常常招来骂声一片。到了长沙,蔡京因无处愿供安歇,只得住进一座破庙,不由地在饥寒交迫中喟叹:“我失去了人心,以至落到这种地步。”最后他终于“腹与背贴”,饿极而死。
人的一生,做人是一项终身任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事是一个阶段课题。一个人如果能够“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那么,其做人与做事的理想不分大小,只要努力得以实现,就是一种成功,人生就会:辉煌,美得轰轰烈烈;平凡,美得实实在在。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列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和宋代奸臣蔡京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文本表达的观点,判断下面两句名言能否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并说明理由。
名言一: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
名言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作用:通过对比,说明“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的观点。
解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在表达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回答。
题2:
答案:例证法;具体可靠地论证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这一观点。
解析:考查第八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段属于事实论证又叫例证法。其作用是具体的论证了第八段的分论点:“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
题3:
答案:
1、中心论点:一个人如果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善于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就能够成就人生,发展事业。
2、文中列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和宋代奸臣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的事例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其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其做人的失败”这一观点。
3、两句名言都可以作为论据,都是把修身立德摆在人生的第一位,说明一个人如果以德为先,加强知识才能的修炼,德才兼备,也就具备了做人与做事的基本素质。
解析:
1、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文章第一段中。
2、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明确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论点的。
3、考查论据的选择,首先要明确文章的观点,然后再看所给名言与文章的观点有没有联系。简单的议论文阅读——识别方法,明确作用
课前一开心
跟班主任你有理可说么?
当开学的时候,班主任对你说,“学校是你家”。
当你在上课睡觉的时候,班主任却说“你以为学校是你家啊”!
当打扫卫生的时候,班主任会对你说 “学校是你家”。
当你不穿校服的时候,班主任却说“你以为学校是你家啊”!
知识梳理
阅读思路:
析标题
↓
理结构
↓
明论点
↓
说方法
理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抓住两个“关键”:
明论点:
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正确、鲜明)
中心论点的位置:①题目;②引论部分;③本论部分;④结论部分;⑤自己结合全文内容概括。
说方法: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举例论证: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证: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常见考点:
1、论证方法的识别和作用分析
2、事实论据的内容概括
3、论据的补写、仿写、选择
知识储备:
举例论证法: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的证明了……的论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法:通过引用……的名言,有力的证明了……的观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法:通过将……比作……,生动形象的证明了…… 的观点,使得抽象深奥的道理更加直接、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法:通过将……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金题精讲
题一:
善待挫折(节选)
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题二:
①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
②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因为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够富有吗,因为落后和短缺吗?这些并不是全部的理由。其实,节约不是贫穷时的捉襟见肘,也不是短缺时的窘迫与无奈。从字面讲,节约是指节制和约束,显然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追求。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节约是对物欲而言的。人们所需求的物质,从本质上说,无非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一是凝结于其中的人的劳动。所以节制物欲,就是对自然的珍惜,也是对别人劳动和生命的的尊重。这难道不是一种高风亮节,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操吗?
③“勤俭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过去许多殷实人家门前常见的楹联——俭,就是节约,以“勤俭”二字示人,是对家风的讽劝,也是道德的标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贤雅士之所以归隐南山,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享受荣华,而是他们把简朴的生活方式看作是值得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④高尚的人们总是以简朴而更增添了人格的魅力。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除了别的原因,延安窑洞的简朴,解放军官兵的土布军装,也许更加增加了老百姓的亲和力和信任感。这一点,大概蒋介石至死也没有弄明白。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节约和简朴也是有识之士信奉的一种生活哲学。拥有亿万资产的香港大富李嘉成,据说至今住的仍是30多年以前购置的一所旧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式西装,戴的是廉价电子手表。他说:“我觉得简单的生活更令人愉快。”
⑤节约是一种境界,奢侈是另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界。最典型的大概要算《世说新语》记载的西晋武帝时石崇与王恺争豪的故事。石崇曾出任荆州刺史,生活非常奢侈。王恺是皇帝内戚。两个人都是武帝时富可敌国的豪强。石崇故意用铁如意打碎王恺价值连城的珊瑚树,再赔偿以示其富有。更有甚者他们夸富夸到以杀人为能事的地步,到了泯灭人性的程度!这些豪强当时是何等的骄横,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留给后人的道德形象又是何等的丑陋和恶心!
⑥节约是一种时代精神。节约象征着健康向上,奢 ( http: / / www.21cnjy.com )侈则意味着没落。如石崇和王恺,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作为开国皇帝的晋武帝司马炎,早期也曾“矫以仁俭”。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他的身边出现王恺、石崇之辈也就不足为怪。
陶渊明和李嘉诚崇尚“节俭”分别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观?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题三:
我们要学会放弃
①“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至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言,历来被视为有逃避变节的嫌疑,其实不然。小到个人的自我设计,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随着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难免要作出调整、改变,甚至于不得不放弃。知难而进者固然可喜;审时度势,善于放弃更难能可贵!
②鲁迅是万人敬仰的大文豪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初他曾经选择了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当他认识到要拯救中华,只有先拯救国人那麻木的灵魂时,便毅然放弃了他的最初选择,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同敌人作殊死斗争。试想,如果没有他的放弃,无数的国民能战胜愚昧,争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可见,放弃可以使生命得到升华,甚至可以造福万民。放弃也是一种大智。
③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事业的人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苦苦的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的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舍不得家庭的温馨,就会羁绊起程的脚步;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耽误了你美好的青春。
④人生旅途上要学会珍惜,珍惜自己在事业上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和荣誉,因为任何微小的成绩和荣誉都来之不易,都曾经为之付出过艰辛。俗话说“聚沙成塔”,“滴水成冰”,都含有“积少成多”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辩证法。我们在前进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可贵的。
⑤然而,人生路途上只学会珍惜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放弃。这个放弃不是通常说的去掉,它的特定含义是,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迷恋已经取得的哪怕是相当显著的成绩和荣誉,不要因为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沾沾自喜而耽误了向前赶路,去摘取更为辉煌的人生成果。俗语“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自满,不要停止继续进取的步伐。
⑥泰戈尔在《 飞鸟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写道:“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为了采集眼前的花朵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值得的,道路正长,前面尚有更多的花朵,让我们一路走下去。
⑦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少年背负着一个沙锅前行,不小心绳子断了,沙锅也掉到地上碎了,可是少年去头也不回的继续前行。路人喊住少年问:“你不知道你的沙锅碎了吗?”少年回答:“知道。”路人又问:“那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少年说: “已经碎了,回头何益?”说罢继续赶路。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点感悟。这个少年是对的,既然沙锅已经碎了,回头看了又看有什么用呢?
⑧这正如人生中的许多失败一样,已经无法挽回,再去惋惜悔恨也于事无补。与其在病苦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找到一个目标,再一次奋发努力。还是让我们学会放弃吧!像那个少年一样。不要因为失败而做无谓的自责和叹息。当我们真正学会放弃时,才会发现那才是一种真正的超越,一种真正的战胜自我的强者姿态。
⑨也许有时我们只看到了放弃时的痛苦,而忘记了那些如果我们不放弃就会得到的更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
1、文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2、根据文中表达的基本观点,判断下面两句名言能否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并说明理由。
名言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名言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小结收获
秘笈一:
事实论据的内容概括:
紧扣事例与语段观点的关联点概括。
秘笈二:
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观点
答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
每课一积累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过去的不会再回来,即使回来也不再完美。
生活有进退,输什么也不能输心情。
生活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我努力过了。
因为有明天,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
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学会简单其实就不简单。
简单的议论文阅读——识别方法,明确作用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方法(或:例证法)。
好处: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题二:陶渊明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李嘉诚信奉节约和简朴的生活哲学。或:从简单的生活中获得了精神的愉快。
题三:1、示例: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鲁迅的例子,具体的证明了“放弃可以使生命得到升华,甚至可以造福万民。放弃也是一种大智”的观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第③段结尾“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耽误了你美好的青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的证明了“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的观点,使得抽象深奥的道理更加直接、浅显易懂。
第④段采用了引证法(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这样的俗语,有力的证明了
2、名言一:不能。因为“傲气”和“傲骨”是指人的作风和性格。本句并未谈到对待事情的做法,这不符合本文“学会放弃”的观点。
名言二;能。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舍弃“鱼”而取“熊掌”,符合本文“学会放弃”的观点。学科:语文
专题:简单议论文阅读——识别方法,明确作用
题1:
八度幸福
去过很多旅游景点,留给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印象最深的不是名山大川的恢宏气势,也不是小桥流水的雅致幽静;不是万丈高楼的流光溢彩,也不是摩肩接踵人群的潮流时尚,而是一个并不出名的景点——草堂门口的一块杉木牌。那个牌子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如先改变自己,对方也会改变;对方有了改变,心境也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词也会改变;言词一有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一有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一有改变,运气就会改变;运气一有改变,人生随之改变!
多么有味道的人生箴言啊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赞叹于景点管理者这温情的创意,当即记下了这段话。对我而言,这段话像一把锐利的铁锹,可以挖出板结的思想心田,让沉寂的生活春意萌动;像一缕阳光,穿透阴霾,直抵心灵深处,让被困苦挫折失落遮挡的精神叶芽,伸出拥抱阳光的手臂;像一束黑夜里微弱闪动的烛光,于不动声色中焕发生命的亮度。
古人说“从恶如崩,从善如登”。太阳改变了脸色,夜色就多了风情万种的妩媚:冬天脱去了冰雪的桎梏,春天就多了一分沁人心脾的标致;自我改变了冷漠和自私,他人就回报出热情和友善的微笑;心境像玻璃一样在背后镀上一层水银,生活就多了一份色彩和明亮;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柔和,脚下就多了一条坦荡的道路。为人处世,一副做人厚道、处事和善的态度,必将撑起我们有风度的行走。坚持一种好的态度,就会收获一种好的习惯。好习惯就是好日子,好日子就是好运气,而好运气就是好人生。
做到这样的八条是种子一样生生不息的信念。拥有这样的人生是源头活水一样绵绵不绝的幸福。
一粒种子将信念扎根泥土,就有了一树春秋。而一个人将一种崇高的人生观像露水一样滚动在每天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就多了一种别致和幸福。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活着,每个人拥有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是我们对时间和生活的态度。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功时,却忘了他所流过的泪水。我们迫切需要的不是如何一夜之间迅速实现自己的追求,而是拿出一面镜子,时常审视反省自己:你是否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刻制了一块那样的“杉木牌”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要拥有美好的人生观,就像那块名叫“八度幸福”的杉木牌所说的。
文章第三段运用的是哪一种论证方法?这样论证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2:
容忍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诸葛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和痛惜。缺少容忍,你的心胸就会狭隘,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自己生闷气,又何必呢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我们这个以宽容为美德而著称的神州大地上,容忍就像串串美妙的音符,把人生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这让我们清醒地知道了一个真理:“容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
也许你觉得容忍是懦弱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回顾历史,那些不能容忍的人,往往落下自取灭亡的下场。蜀帝刘备因为关羽、张飞之死,失去了一向宽容的美德,而与昔日盟友吴国反目成仇,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命丧白帝城;庞涓因不能容忍孙膑的才智比自己略高一筹,而狠下毒计,但最后自己被孙膑杀得大败,拔剑自刎。可见容忍并不是懦弱,相反,如果你拥有容忍,说明你心胸开阔,不会斤斤计较,能够顾全大局。历史上也不乏其人:赵国的蔺相如与廉颇,原先是“仇人”,廉颇觉得自己功劳比蔺相如大,官却比他小,因此心中不平,而蔺相如处处容忍,以大局为重,最终使廉颇认识到自己的小肚鸡肠,和蔺相如化敌为友,于是历史上又多出了“将相和”的美谈;韩信,也许我们看到的是他辅佐刘邦创下霸业的辉煌,但又有谁能有他忍受“胯下之辱”的博大心胸呢?
容忍,就像潺潺的清泉,洗去你心中的污点;就像和煦的春风,抚平你灵魂的褶皱;就像温暖的阳光,让你的心胸开阔明朗。容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朋友们,让我们学会容忍,因为它能使你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其妙处何在?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题3: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日:“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杨雄《法言·学行》); “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来,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1、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关系。
2、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阐明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杉木牌上的那段话对“我”心灵的深深触动,给“我”积极作为的思想启迪。
解析:考查第三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三段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比喻论证。从“这段话像一把锐利的铁锹”“像一缕阳光”“像一束黑夜里微弱闪动的烛光”可以明显的看出,它的作用是生动形象的论证了那段话给我的触动和启迪。
题2:
答案:
1、容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在概述历史人物周瑜性格的致命弱点的同时,联系神州大地上承传的以宽容为美德的时代特色,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妙处:显得活泼、自然、新颖、巧妙。
2、举例论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
解析:
1、考查文章中心论点以及文章的论证思路。
2、考查文章的论证方法。
题3:
答案:
1、引证或道理论证 读书与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之间的
2、对比论证、事例论证 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读书要选好书)
解析:考查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结合文章第三第四自然段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