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
专题:语言运用——整合语境,识别修辞,分析作用
题1:
1、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嫩绿和墨绿的植被编织出硕大无边的毡毯,一直铺展到天边。
B.时间与空间好像在你的脑海里,无止境地延伸着,延伸着。
C.从破败的城墙中,他们看到了美,一种残损的美,像维纳斯。
D.日记本是我的所爱,就如同我儿时的抽屉,里面装满了钉子和小刀。
3、找出意思差别较大的一组话来( )
A.①我差点儿没把这件事儿忘了。
②我差点儿忘记了这件事儿。
B.①他可能知道了这件事。
②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C.①我不会不认识他的。
②我怎么会不认识他呢?
D.①我不再说什么了,他已明白这个道理了。
②既然他已明白这个道理,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题2:
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题3:
1、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 ( http: / / www.21cnjy.com )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题4:
1、从修辞效果看,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颜逐渐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却频频发生, ,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2、根据文意,在下边空缺处该填的恰当的喻体,正确的一项是( )
开拓者的美名,令人神往、羡慕、崇敬。它, 般吸引着青年人去奋斗,去追求,去踏勘,去捞取知识的珍贝,去撷取科学上的明珠。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好像一只只洁白的羔羊
C.像从仙境倏然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D.仿佛高高耸立的垛垛银棉
3、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正确的顺序应为( )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敢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③②①④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题5:
1、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半帆风雨宜织锦 B.千年筠竹老不死
C.半树佛花香易散 D.万里鱼龙争照影
2、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
1、C
2、B
3、B
解析:
1、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B项使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
3、B项中两句意思是相反的。
题2:
答案:D
解析: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题3:
答案:
1、B
2、B
解析:
1、B项修辞手法分析正确,语句表达的感情总结到位,最恰当。
2、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题4: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A项“阴云”还有散去的时候,比喻不当。B项“三废”没有“虎豹”的行为暴烈,比喻不当C项“三废”与“强盗”的行为没有相似点。
2、前文中有“令人神往”等词,对应的喻体应该是仙境中的羽毛。
3、“听到广播”是引发“扔下背包”等的缘由,应排在开头,“像勇敢的战士一样”是形容战士冲入抢收战斗的,应放在最后,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为:④②③①,答案为B。
题5:
答案:
1、D
2、A
解析:
1、对偶句的考查,第四句“一船”对应第三句应该也是表示数字的“万里”。B项语意不符。
2、不但词语要对应,语意也要符合融洽。语言运用——整合语境,识别修辞,分析作用
课前一开心
1、运动会100米终于开始了,同学们像一只只脱缰的野狗奔了出去……
2、解放军叔叔一个个匍匐前进,就像一条条绿色的青虫在地上蠕动。
有个看来十分文静的女孩子在《最难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件事》中写道:“我的记忆是一只美丽的木匣,打开它,里面放着许多珍珠。每一颗珍珠就是我的一件童年往事。”然后她写了小时侯在乡下姥姥家时如何用尽酷刑将两只鸡折磨致死的故事。接着是:“事情过去很多年了,每当我回想起来,脸上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我觉得,这是那些珍珠中最大最璀璨的一颗。”
知识梳理
一、学习要点:
1、准确把握修辞特征。
2、分辨几组易混淆修辞。
3、准确识别单个语句中使用的修辞并分析作用。
4、整合语境,分析修辞与作用。
5、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对对子或修改对联。
6、根据规定的话题和所要求的修辞方法造句。
二、知识积累:
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的八种修辞方法是: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举例】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8、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在问中。
【作用】增强语气。
【举例】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三、深入理解:把握特点,准确辨别
1、有“好像”“像”就是比喻吗?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①表示同类比较。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②表示推测、揣度。
③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③表示例举。
④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④表示想象。
2、注意区分比喻和拟人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3、注意区分设问和反问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4、注意区排比和反复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金题精讲
题一:从修辞角度看,和所给句子同类的一项是( )
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D.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题二: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B.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有一次,仿佛暗夜里亮起一道闪光,他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
D.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题三:下面变换句式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原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的。
B.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吗?
C.像这样的教师,我们能够不喜欢她,不愿意和她亲近吗?
D.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没有不喜欢她,没有不愿意和她亲近的。
题四: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雪花儿,似仙女散花,翩跹着,旋舞着,抱成团,扭成朵,攒成球,……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
B.在暴雨中,这群马疯狂地向前奔驰,仿佛要踏住那闪电……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群马狂奔的速度与气势。
C.石像的姿态应该怎样,面目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雕刻家都想好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雕刻家认真进行艺术创作的态度。
D.那阳光滴滴答答,小心翼翼地从林间洒落下来,照着我的肌体,生怕晒黑我的皮肤。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阳光温和的特点。
题五: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几天前,我来到乡下,欣赏到一派乡村的春色:①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金黄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柳,淡淡的绿荫掩映着朴素的白墙黑瓦,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轻轻走入田野,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②温暖的阳光下,斑斓的蝴蝶调皮地追随着行人上下飞舞, 是那样地让人留恋。③四月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简直就是一首生意盎然的田园交响曲。三月之初,这里还下着大雪,想不到春色还是如约到来,而且比往年更美丽、更妖娆,④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和幸运吗?
结合语境,辨别修辞
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
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
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乡村生意盎然的特点。
D.④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题六:对下面语段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有错误的是( )
①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鹭、云朵、晨雾。要有怎样的慧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呢?②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③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这片小桥流水人家了,从天空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也是说到就到了。④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顽皮起来,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的皇帝。
A.①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乌镇清晨的热闹及带给人们的惊喜。
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人联想到白鹭飞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
C.③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云朵跃然纸上。
D.④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晨雾笼罩一切的景象描绘得趣味盎然。
题七:填入横线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题八: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衔接恰当、比喻贴切的一项是( )
石间细流脉脉, ;林中碧波闪闪, 。
A.如线如缕 如锦如缎
B.如火如荼 如线如缕
C.如锦如缎 如烟如鳞
D.如烟如鳞 如火如荼
题九: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题十: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
题十一: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 。
收获小结
句子修辞巧使用,特征要点要记清。语境限制是陷阱,仔细分析不入坑。
勾画词语是方法,节省时间真好用。修辞分析我能行,一定牢记在心中。
每课一积累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语言运用——整合语境,识别修辞,分析作用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C 题二:C 题三:B 题四:C 题五:D
题六:A 题七:D 题八:A 题九:C
题十:秋山人在画中行 题十一: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学科:语文
专题:语言运用——整合语境,识别修辞,分析作用
题1:
1、选出与“皎洁的月亮从云缝后面向下窥探着”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A.朵朵浪花托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B.休闲是人生一枚甘甜的果实。
C.他委屈的泪水像开了闸似的哗哗流了出来。
D.在这时代的主旋律中,也偶尔有几声不和谐的音符。
2、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音乐。
3、下列句子不能改成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大雨淋湿了工人的衣服。
B.这劳动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他。
C.我们检修了一遍电子计算机。
D.天边飘来朵朵白云。
题2: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题3:
1、下面是《雨中登泰山》中的一段话,后面列出的四种分析,哪一种更能确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方法( )
┅┅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该似的。
A.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是旺盛的生命力。
D.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题4:
1、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 ( http: / / www.21cnjy.com )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 ,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2、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 。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
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
3、填入下列横线的几句话,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第一天到达一个小村的小旅店过夜。 。“鸡声茅店月”—这诗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①月色窥窗
②天将破晓时
③周围死般沉静
④醒来听到鸡鸣
⑤似乎在致黎明的问候
A.①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④③①⑤ D.⑤②④③①
题5:
1、分别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最佳对偶句的一项是( )
今天在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是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终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生
B.人心异常悲痛 志不绝 民主有望
C.人心异常悲痛 意志坚 民主自由
D.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2、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例句中用“向下窥探”写月亮,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把月亮当作人来描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B、D选项中,“是”、“有”是暗喻常使用的喻词,可以判断为比喻的修辞方法。C项中,“像”是明喻常用的喻词,判断起来非常简单,也是比喻的修辞方法。A项中,用“托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写“浪花”,是把浪花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浪花以人的动作,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正与例句相同。
2、A项中,“难忘……难忘……难忘……”是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修辞;C项中,“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中的“等不及”是拟人修辞;D项中,把“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比作“一把巨大的竖琴”是比喻修辞。
3、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动者,这样的主动句,可以改为被动句。本题中D项主语不是行为的使动者,所以不能改为被动句。
题2:
答案:C
解析:C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题3:
答案:
1、C
2、B
解析:
1、上面一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运用了拟人,如: “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另外,本段文字主要是表现松树的那种“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故综合这两方面考查,选C。
2、B项中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题4:
答案:
1、A
2、A
3、C
解析:
1、A项语句前后衔接连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
2、衔接上文,前文正在说唐诗,所以排除C、D项。B句比喻运用不恰当,也排除。
3、这个题首先要考虑符合生活的逻辑,一个从睡眠中醒来的人对外界最初的感知,应是声音,然后才是视觉的反映。当然,这一切发生的时间都是“天将破晓时”。所以它的正确的次序应为:②④③①⑤。
题5:
答案:
1、B
2、A
解析:
1、考查对偶的修辞手法,注意词性和词意的对应。
2、A项中“去”不能对“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