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自
主
学
习
第
三
节
植
物
光
合
作
用
的
实
质
第1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典例精析
【例】下列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要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 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是为了设置对照
C.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
D. 滴加碘液后,叶片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解析】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以免对实验造成干扰。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是为了设置变量为光的对照实验。对叶片进行染色前要先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方法是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直接加热酒精会引起酒精燃烧)。滴加碘液后,叶片未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遮光的部分不变蓝。
C
针对训练
1.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①部分遮光 ②滴加碘液 ③酒精脱色 ④照光 ⑤暗处理 ⑥显色观察
A. ①④⑤③②⑥ B. ⑤①④③②⑥
C. ⑤①④③⑥② D. ①④③⑤⑥②
B
2.(2018 昆明中考)“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黑纸片对叶片进行部分遮盖所控制的变量是( )
A. 淀粉 B. 温度
C. 光 D. 二氧化碳
C
3.(2019 云南中考)“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的作用是( )
A. 运走和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C. 检测是否产生了淀粉
D.检测是否合成了叶绿素
4.(2020 云南中考)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下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 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
C. 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 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
B
B
5. 莲出淤泥而不染,又大又肥的藕是莲的地下茎,其中含有的大量营养物质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来构建植物体
B. 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
C. 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 只能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知识延伸
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使叶片脱色,同时防止因直接加热而导致酒精燃烧。叶片脱去叶绿素后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巩固练习
1. 从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上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D. 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C
2.“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
A.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D.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
A
3.(易错题)人们食用的甘薯块根俗称地瓜,它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是( )
A. 甘薯块根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B. 甘薯块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C. 甘薯的叶制造后运输到块根中去的
D. 甘薯块根呼吸作用的产物
C
4.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步骤中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 转运和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C. 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D. 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A
5.(2023 昆明市呈贡区期末)下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 a黑暗处理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 步骤 b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
C. 步骤 d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成蓝色
D. 该实验可以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自
主
学
习
第2课时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典例精析
【例】[核心素养·勇于探究]某实验小组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 金鱼藻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少
C. 金鱼藻只进行光合作用
D. 金鱼藻离光源越近,光合作用越强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金鱼藻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日越多。其原理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强,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越多。金鱼藻除了进行光合作用,还进行呼吸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
D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产生气泡数(个/分钟) 60 25 10 5
针对训练
1. 下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丙两个装置中,可与甲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
A. 乙
B. 丙
C. 乙或丙
D. 乙和丙都不适合
2. 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接触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卫生香会立即复燃。这一现象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淀粉 D. 水
B
A
3.(2020 昆明中考)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 实验前都不需要对植株进行暗处理
C. 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 可用碘液检验有无淀粉产生
4.(2023 石林期末)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 B. 二氧化碳和氧气
C. 水和有机物 D. 氧气和无机盐
B
A
5. [核心素养·理性思维]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氧气、水流动方向的是( )
A B C D
6. 人们在养鱼时,常常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的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A. 清洁鱼缸里的水 B. 增加水中的氧
C. 给鱼提供食物 D. 美化鱼缸
A
B
7. 云南盛产茶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良的茶叶品种,加上悠久的茶叶种植和精湛的制作技艺,造就了现今驰名中外的云南普洱茶、滇红等名茶。如图表示茶树叶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某些生理活动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物质:① ;② 。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填字母)
A. 有光无光均可 B. 有光
(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填字母)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4)写出光合作用过程的表达式: 。
(5)图中的①和②进出叶片的窗口是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二氧化碳
氧气
B
B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 氧气
气孔
筛管
光
叶绿体
知识延伸
1. 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但具有助燃的特性。
2. 259平方千米的紫花苜蓿,每年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600吨以上;1公顷刺槐林,每年可吸收42千克氯气。植物对空气的净化,就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功能和累积功能以及阻挡、滞留、吸附等物理作用,把污染了的空气变为清新不含污染物或少含污染物质的空气。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质虽具有不同的净化能力,但净化污染空气的能力大小,却要靠植物的群体作用。因此,要使一个城市或一个工厂的空气清新,有益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除了要根据工厂、城市污染空气的物质和浓度选择造林绿化的树种以外,还需要有一定比例的绿地面积。
巩固练习
1. 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是( )
①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和氧气 ③有机物和氧气
④二氧化碳和水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④和③ D. ②和④
2. 下列各项中,可用于检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是( )
A. 燃烧的小木条 B. 带火星的细木条
C. 澄清的石灰水 D. 碘液
C
B
3.(2021 云南中考)下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 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 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
D. 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
D
4.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氢氧化钾的作用是( )
A. 净化空气 B.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促进光合作用 D. 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B
5. 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①表示二氧化碳
C. ②表示氧气
D.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A
6.“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话题。保护植被就是保护自己,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 制造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C. 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D. 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A
7. [核心素养·勇于探究]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处48小时。
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氢氧化钾溶
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小时。
④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2)步骤①的目的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4)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 。
(5)实验结果:叶片a ,叶片b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
二氧化碳
酒精
变蓝
不变蓝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