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级教师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辅导讲义+课后练习:事理说明文阅读-链接材料(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特级教师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辅导讲义+课后练习:事理说明文阅读-链接材料(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24 09:44:06

文档简介

事理说明文阅读——链接材料
课前一开心
老师:喂,XXX家长吗?你孩子不做作业……
家长:哦,作业是你布置的,他不做你问我?
老师:那是家庭作业啊……
家长:家庭作业,我们家庭从来不布置作业……
老师:……
知识梳理
阅读思路:
明对象

抓特征 析语言
↓ ↑
理结构→说方法
说明文链接材料的类型:
印证式:用材料再次印证对象的某一特征
补充式:用材料另外补充说明文中没有的对象的另一特征
应用式:提取对象的特征,解决材料的问题
金题精讲
题一: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1、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
2、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一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题二:
①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从而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一种现象。调查表明,全球有30%~40%的湖泊和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的影响。如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②根据水处理原理的不同,目前国内外用于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工程技术可分为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和自然净化法。
③物理净化法是通过引水稀释、机械打捞、 ( http: / / www.21cnjy.com )污水过滤或疏浚底泥对污染水体进行人工净化的方法。这类方法技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短期内处理效果十分明显。南京玄武湖曾出现水质恶化、污染物大量淤积的现象,后来完成清淤,并灌入相对清洁的长江水,短时间内,湖水质量明显改善。但清淤两个月后,随着水温升高,藻类又大量滋生。
④化学净化法是向污染水体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药剂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快速杀死藻类。由于需要投加化学药剂,化学净化法不仅治理费用较高,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⑤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够氧化并分解有机物,和藻类争夺水体中的营养,使水中的藻类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无法继续生长繁殖。生物净化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这一功能,人工创造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从而提高污染水体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效率,逐渐恢复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只是这种方法要取得成效,历时较长。
⑥自然净化法是根据仿生学原理,通过人工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恢复水体自净功能来降解污染物的方法。高等水生植物,如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和重金属等,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组织,从而减少水体中氮、磷和重金属等物质。植物根系分泌物还可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增强它们的降解作用。另外,高等水生植物是浮游藻类在营养物质和光合作用的主要竞争者,所以它能很好地抑制藻类的生长。自然净化法更适合大面积水体的净化。
⑦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希望人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新方法和新技术,为保护我国的水资源做出贡献。
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别指出治理两处水体污染运用哪种净化方法最好。并选择其中的一则材料,针对所选方法的运用做具体说明。
【材料一】
某小区有一个30立方米的景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鱼池。随着气温升高,大量的鱼排泄物和残余饲料使水体浑浊发绿,藻类丛生,造成景观鱼死亡,水体的腥臭味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材料二】
2007年6月,因气温较高,滇 ( http: / / www.21cnjy.com )池内蓝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线,绿漆般的湖水涌向岸边,带来一阵阵腥臭味道。据检测,滇池氮、磷含量严重超标,富营养化严重,水质恶化为劣Ⅵ类。
小结收获
材料补充有讲究,
紧扣内容有关联。
放在开头引对象,
放在结尾说前景。
每课一积累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
——钱钟书
事理说明文阅读——链接材料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
1、①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②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③从此肌肉的动作可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
2、示例一:放在文章开头部分。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题二:
材料一:物理净化法。对鱼池水体进行过滤,打捞水藻和悬浮物,对鱼排泄物及残余饲料进行清淤,最后引水稀释。
材料二:自然净化法。人工种植高等水生植物,使其吸收滇池中的氮、磷;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增强它们的降解作用;能够抑制蓝藻的生长。事理说明文阅读——链接材料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是目前已知的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被转换为电能。尤其可贵的是,它还是最清洁的能源,在法三、利用时不会排放任何污染。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渐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太阳能发电分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比较普及,而光热发电较少,通常所谓的“太阳能发电”往往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根据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发现的“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其三大部分组成,设备简单,可靠稳定,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可以无处不在。
光伏并网发电,是公认的全球太阳能利用的最终方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光伏屋顶并网发电项目和计划,美国和欧盟计划到2010年实现百万屋顶太阳能并网发电,日本也宣布到01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GWp,主要用于屋顶并网光伏系统。我国的光伏并网发电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很快,已建成10个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深圳市投巨资建成亚洲最大的园博园太阳能光伏电站,每年发电100万千瓦时,而且与市电并网。从环保效益看,按照目前我国火电厂的煤耗,园博园电站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384吨,减少粉尘排放约4.8吨,减少灰渣排放约10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7.68吨,是真正的无污染绿色能源,意义非同一般。
总体来说,太阳能光伏技术已经结束了前期开拓阶段,迎来了新的蓬勃发展时期。有人做过乐观的估计,在今后10年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累计容量将达到20兆瓦。到本世纪中叶,太阳能发电量将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5%~20%,超过核电,成为人类的基本能源之一。
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上海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例子。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2006年12月,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赵春江教授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了一套2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家庭。这套装置,运行十分稳定,自安装完毕正式发电以来,已向上海大电网输送了1300多度电,而且没有任何污染,在“节能减排”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题二:
足球也能发电徐娜
发电足球的发明者是美国哈佛大学4名女生,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认为这项发明可以帮助偏僻地区的人们在夜晚照明。目前,利用运动的能量发电的发明越来越多,其基本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就是把运动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当杰西卡·马修斯提出足球发电的设想后,她的3名好友也十分赞同。大家一起查找资料,并利用零花钱购买一些材料在业余时间进行研制。
女生们利用感应线圈发电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金属线圈、磁铁和蓄电池安装在足球内。当足球无论是在脚下滚动还是腾空飞行时,线圈都会在球中不停地转动发电,所产生的电能被储存在蓄电池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让发电机正常工作,要合理安排发电线圈与磁铁的位置,并让发电装置无论足球怎么剧烈运动都不会脱落而乱晃。这花费了女生们不少心思,才让发电线圈固定在一个合适的角度上。
这款足球由12块六边形的弹性泡沫面板组成,耐用性强,95%的材料都能回收重复利用,且防水防潮,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照样发电。在足球的表面有一个隐形的插座,类似于耳机接口。这个插座安装在一个哑铃形揭盖下,可以为LED灯、手机、MP3 等小电器提供电能。
目前,这款足球已经在南非一些学校进行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效果还不错。一群少年按照通常的方法玩了半个小时足球,结果让一盏10瓦的LED灯亮了 3小时。可见,学生们下午的足球运动完全可以为晚上的学习提供照明。由于安装在足球内的发电装置很轻,额外增加的质量约为150克,不会影响正常的足球运动.少年们拿到这款足球后只是注意到隐藏在一块皮面上的插座,没有感觉它比其他球重,玩起来感觉也和其他球没有什么差异。
哈佛女生的足球发电创意甚至引起了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关注,他评价说:“面对电力资源紧缺的问題,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解决办法,它能给缺电地区的人们带来电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实,发电足球除了能给缺电地区送去光明外,也是户外活动和野外探险的好工具,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之后,夜晚的帐篷就可以靠它照明了。
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发电足球的解释。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2012年欧洲杯大幕落下之际,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电足球在南非的学校操场上腾空而起之时。课余时间尽兴踢足球,天黑了抱着足球点灯看书。这并非天方夜详,而是一些非洲少年的现实生活。他们踢的那个足球并非是传说中的阿拉丁神灯,而是美国几名大学生发明的可以发电的足球。
题三: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1)雷电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题四: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地震监测和评估、雾霾状况观测、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等方面广泛应用。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事理说明文阅读——链接材料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用上海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例子,既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联系的理解。题目所引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相
关,若置于原文开头,则能引出说明对象,又由于材料生动有趣,所以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段有趣的材料既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发电的足球,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题目所引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相关,若置于原文开头,则能引出说明对象,又由于材料生动有趣,所以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可能源自雷电对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
(2)学习雷电的常识,了解避雷有关知识,多听多看雷电这方面的声响和影片,可以减少功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链接所给材料并结合原文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信息的能力。所给材料说明的是“雷电恐惧症”的表现,其产生的原因可以运用原文第③段说明的知识进行解释,即“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解答第(2)题,联系第④段中的“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一句可知,掌握雷电的常识、了解避雷有关知识是关键。
(1)对龙门石窟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
(2)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文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细读第⑦段“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等内容,然后运用这段话中的相关知识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