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0 13: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
诗人介绍
2
3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豪放派代表,内容广泛,题材深刻,善用比兴和象征手法。
写作风格
曾任抗金义军将领,后归南宋,曾任封疆大吏,在内外忧患中度过一生。
生平经历
写作背景
南宋时期
时间
江西上饶
地点
当时辛弃疾遭遇贬谪,被革职罢官,在江西上饶一带漂泊流浪。
历史背景
辛弃疾在黄沙岭途中的夜行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和故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写作原因
诗文内容
描述了江南山村月夜的景色
表达了词人闲适的心情
抒发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描绘了山村农家的生活情趣
注释
作者:辛弃疾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作者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期间的一个夜晚
文学体裁:词
词牌名:西江月
诗文内容及注释
03
语言简练
作者在诗中运用简练的语言,将景物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写作特点
01
善用比喻
作者在诗中善于使用比喻手法,将月色、溪水、小桥等景物描写得生动传神,给人以美的享受。
02
情景交融
诗歌中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融为一体,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热爱自然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文内涵
思乡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月色、溪水等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孤独之感
诗中描写作者独自夜行黄沙道中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该作品以生动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和精炼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和正义的追求。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该作品描写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天登上高山,俯瞰苍茫大地,感慨万千。诗歌以悲壮、沉郁、激昂的笔调,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杜甫的《登高》
其他诗人的相关作品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该诗描写了作者到一位山村朋友家做客的经过,通过清新、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山村风光和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陆游的《游山西村》
该诗描写了作者到山西村游览的经过,通过对当地风光和村民生活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淳朴民风的赞扬。
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
李白的《静夜思》
该诗描写了作者在异乡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情景,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该词描写了作者在中秋夜欢饮达旦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明月和夜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与感慨。
其他描写月夜景色的古诗
课前导入
课堂集中营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现存600多首,著有《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弃疾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主要作品有《清平乐 · 村居》《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等。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早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背景介绍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词题
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
背景介绍
课堂集中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句段解读
别枝:
横斜突兀的树枝。
课堂集中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这两句诗写出了什么?
“明月”“清风”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课堂集中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作者从嗅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夜行黄沙道中的感受,由“稻花香”“蛙声一片”联想到了丰收年。
课堂集中营
词的上阙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学习思考:
词的上阙通过对惊鹊、鸣蝉和噪蛙的描绘,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并通过清风、明月、稻花,描写了乡村夏夜的幽美和静谧。整个上阙动静结合,表达了词人因景美、年丰而愈加欢快的心情。突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课堂集中营
句段解读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外:
很远的天空。
课堂集中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是作者远望所见。这两句对仗工整,“七八个星天外”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雨滴已经洒向山前。
课堂集中营
句段解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茅店:
社林:
转:
见:
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拐个弯儿。
同“现”。
课堂集中营
思考:词人是怎样描写天上的“星”和“雨”的? 下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学习思考:
“七八个星”,言星之稀少。“两三点雨”,写雨点洒落的稀疏,暗含着静谧和清爽之意。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洒下“两三点雨”。作者猝不及防,不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店”蓦然出现在眼前,这让作者匆忙中感到无比的欣喜。
课堂集中营
品读赏析
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蛙的叫声,让人想象到一派丰收的美景。
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山前滴落两三点雨。旧时相识的茅店、围绕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过了小溪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看见了。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静谧的夏夜
丰收的喜悦
星—七八个
雨—两三点
茅店—忽见
躲避即来山
雨(下阙)
全文梳理
课堂集中营
江南水乡美景(上阙)
明月—惊鹊
清风—鸣蝉
稻香—说丰年
蛙声—一片
感受细腻
声色具备
动静结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课堂集中营
中心思想
实战练习
一、判理解课文,完成下题。
1.对词的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月、蝉、鹊是一些极其平常的景物,但经过作者的巧妙组合,用“惊鹊”和“鸣蝉”来以动衬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
B.群蛙在稻田中喧嚷,争先恐后地来诉说丰年。
C.上阕描写了夏末秋初夜晚的景色。
D.上阕描写了词人在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所想。
A
实战练习
2.读词的下阕,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相吻合。 (  )
(2)“路转”“忽见”衬托出词人临近旧屋时的急切心情,也表达了词人对黄沙道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