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弘益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弘益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0 04:38:50

文档简介

长沙市弘益高级中学高二第一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时量:12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
1.已知集合 A x∣0 x 3 , B {x∣1 x 4},则 A B ( )
A.{x∣1 x 3} B.{x∣0 x 4}
C. x∣1 x 3 D.{x∣0 x 4}
3 5i
2.在复平面内,复数 对应的点位于( )
1 i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从 2,3, 4,5,6中任取 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两个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概率为( )
1 2 3 3
A. B. C. D.
5 5 10 20
2
4.设 p: x 2或 x ;q: x 2或 x 1,则 p是 q的( )
3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r r
5.已知向量 a 4, 2 ,b x 1, 2 ,若 a b,则 a b ( )
A.3 2 B. 2 5 C.3 D.5
3 4
6.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P , ,则 sin 2 ( )
5 5
24 7 24
A 7. B. C. D.
25 25 25 25
7.直线 l1 :mx y 1 0, l2 : 3m 2 x my 2 0,若 l1 l2,则实数m的值为( )
1
A.0 B.1 C.0或 1 D. 或 1
3
x, x 0,
8.已知函数 g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 0 g x x2时, 2 x,函数 f x ,若
g x , x 0,
f 2 x2 f x ,则实数 x的取值范围是( )
A. ,1 2, B. , 2 1,
C. 1,2 D. 2,1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共 20 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5 分,未选全得 2 分,
选错得 0 分)
9.关于直线 l : 3x 3y 1 0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试卷第 1页,共 4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
A.倾斜角为60 B 3.斜率为
3
1
C y 3.在 轴上的截距为 D.在 x轴上的截距为
3 3
10.已知复数 z 1 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z的共轭复数是1 i B. z的虚部是 i
C z. i D. z 2
z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效率高的特点
B.数据 2,3,9,5,3,9的中位数为 7,众数为 3和 9
C.极差和标准差都能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数据 a1,a2 , ,a 2n的方差为 s ,则数据 2a1, 2a2 , , 2a 2n的方差为 2s
12.如图,长方体 ABCD A1B1C1D1中, AA1 1, AB AD 3, E是侧面 AA1D1D的中心, F 是底面 ABCD的
中心,点M 在线段 AD上运动.以A为原点, AB,AD,AA1所在直线分别为 x, y,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A. n 1,0, 3 是平面 A1BC的一个法向量
B.直线 EF ∥平面C1D1DC
C.异面直线 EF 与 A1C垂直
π
D.存在点M ,使得直线 A1M 与平面 A1BC所成的角为 4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共 20 分.)
13.同时投掷 2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所得点数相同的概率是
2sin 3cos 1
14.已知 ,则 tan 的值为 .
sin 2cos 4
15.已知点(2,-1)和点 0,3 到直线 x my 4 0的距离相等,则m .
x x 0 ,
16.已知函数 f x g x f x 1 x a2x 3 x 0 , ,若 g x 存在 3个零点,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
2
为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共 70 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 ABC的三个顶点是 A 1,1 ,B 1,2 ,C 3,4 ,求:
(1) AB边所在直线 l1的一般方程; (2)BC边的垂直平分线所在直线 l2的方程.
试卷第 2页,共 4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

18.(12分)平面给定三个向量 a 3, 2 ,b 1,2 , c 4,1 .

(1)若 a b c,求 的值;
r r
(2)若向量 a kb与向量 2b c共线,求实数 k的值.
19.(12分) ABC中,内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且 c 3asinC ccos A.
(1)求A; (2)若 a 2, ABC的面积为 3,求 ABC的周长.
20.(12分)某校高三年级甲班 50名学生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数学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成绩
分组区间为 80,90 , 90,100 , 100,110 , 110,120 , 120,130 , 130,140 , 140,150 .其中 a c 2b,
且 c 2a .(说明:数学成绩满分为 150分)
(1)根据甲班数学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甲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2)求数学成绩的第 80百分位数.
试卷第 3页,共 4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
21.(12分)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中,AB BC CD DA AC, PA 平面 ABCD,M ,N分别为 PB, AD
的中点.
(1)证明:MN / /平面 PCD;
(2)若 PA AC 4,求点 N到平面 PBC的距离.
22(.12分)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中, PAD是边长为 4的等边三角形,平面 PAD 平面 ABCD,AD//BC,
ACB 60 ,CD 4, AB 2 3
(1)证明: PC AD;
(2)求 PB与平面 PC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试卷第 4页,共 4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参考答案:
1.B【详解】 A B = x | 0 x 4 .故选:B
3 5i (3 5i)(1 i) 8 2i2.D【详解】 4 i, (4, 1)1 i (1 i)(1 i) 2 对应的点为 ,在第四象限,
故选:D.
3.C【详解】从 2,3, 4,5,6中任取 2个不同的数的可能结果有 2,3 , 2, 4 ,
2,5 , 2,6 , 3, 4 , 3,5 , 3,6 , 4,5 , 4,6 , 5,6 共10个,
其中两个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有 2, 4 , 3,6 , 4,5 共3个结果,
3
所以取出的两个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概率 P .故选:C
10
2
4.A【详解】根据题意可得 p : x 2, q : 1 x 2,
3
2
易知 , 2

是 1,2 的真子集,所以 p q,因此, p是 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故选:A

5.D【详解】因为 a 4, 2 ,b x 1, 2 ,且 a b,所以 a b 4 x 1 2 2 0,所以 x 2,

所以b 1,2 , a b 4, 2 1, 2 (3, 4),所以 a b 32 4 2 5 .故选:D.
3 4
6.A【详解】设坐标原点为 O,由角 的终边经过点 P , ,
5 5
|OP | 3 4则 ( )2 ( )2 sin
4 3
1,故 ,cos ,则
5 5 5 5
sin 2 2sin cos 2 4 ( 3 ) 24 ,故选:A
5 5 25
7.C【详解】 l1 l2 m 3m 2 m 0,即m2 m 0,解得m 0或m 1.故选:C.
8.D【详解】 函数 g(x)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 0时, g(x) x2 2x,
当 x 0时 x 0,则 g(x) g( x) [ ( x)2 2x] x2 2x,
x2 2x, x 0
x, x 0 x, x 0
又 g 0 0,即 g(x) 0, x 0 ,又 f x , f (x) 2 ,
x2
g x , x 0 x 2x, x 0
2x, x 0
当 x 0时, f (x) x,则 f x 在 , 0 上单调递增,
当 x 0时, f (x) x 2 2x,则 f x 在 0, 上单调递增,
答案第 1页,共 6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
f x 的图象如下所示:
函数 f x 在区间 ( , )上单调递增,
f (2 x2 ) f (x), 2 x2 x,
即 x2 x 2 0, (x 2)(x 1) 0,
2 x 1, x ( 2,1).故选:D.
9.BD 3 1【详解】直线 l : 3x 3y 1 0 ,即 y x ,
3 3
3 1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 ,倾斜角为30 ,在 y轴上的截距为 ,故 A错误,B正确,C错误,
3 3
令 y 0
3
,得 x ,所以直线在 x 3轴上的截距为 ,故 D正确.故选:BD.
3 3
10.AD【详解】对于选项 A: z的共轭复数是 z 1 i,故 A正确;
对于选项 B: z的虚部是 1,故 B错误;
z 1 i 1 i 2 2i
对于选项 C: i,故 C错误;
z 1 i 1 i 1 i 2
对于选项 D: z 12 12 2,故 D正确;故选:AD.
11.AC【详解】对于 A:抽样调查相比全面调查具有花费少、效率高的特点,故 A正确;
3 5
对于 B: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 2、3、3、5、9、9,所以中位数为 4,众数为3和9,
2
故 B错误;
对于 C:极差和标准差都能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故 C正确;
对于 D:数据 a1,a 22 , ,an的方差为 s ,则数据 2a1, 2a2 , , 2a n的方差为 22 s2 4s2 ,故 D错误;
故选:AC
12.ABD【详解】由题意可得 A(0,0,0),B( 3,0,0),C( 3, 3,0),D(0, 3,0),
A1(0,0,1),B1( 3,0,1),C1( 3, 3,1),D1(0, 3,1),
3 1 3 3
因为 E是侧面 AA1D1D的中心, F 是底面 ABCD的中心,所以 E 0, , ,F , , 02 2 2 2 ,

对于 A,因为BA1 3,0,1 ,BC 0, 3,0 , n 1,0, 3 ,

所以 n1 BA1 3 3 0, n1 BC 0,
答案第 2页,共 6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

所以 n1 BA1 , n1 BC,所以 n 1,0, 3 是平面 A1BC的一个法向量,所以 A正确;

对于 B,因为 AD 平面C1D1DC,所以 AD (0, 3,0)是平面C1D1DC的一个法向量,
3 1 EF , 0, 因为 ,所以2 2 AD EF 0,所以 AD EF ,
因为 EF 平面C1D1DC,所以直线 EF ∥平面C1D1DC,所以 B正确;
3 1
对于 C,因为EF A1C ,0, 3, 3, 1 2 0,所以EF与 A1C不垂直,所以异面
2 2
直线 EF 与 A1C不垂直,所以 C错误;

对于 D,设M (0,m, 0)(0 m 3),则 A1M 0,m, 1 ,由选项 A可知 n 1,0, 3 是平面
A1BC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 A1M 与平面 A1BC所成的角为 ,

所以 sin cos A1M, n
A1M n 3 3 ,
A1M n 2 m2 1 2 m2 1
若直线 A1M 与平面 A BC
π 3 2 2
1 所成的角为 ,则 ,解得4 m
0, 3 ,
2 m2 1 2 2
π
所以存在点M ,使得直线 A1M 与平面 A1BC所成的角为 ,所以 D正确,故选:ABD4
1
13. 【详解】同时投掷 2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基本事件有:
6
1,1 , 1, 2 , 1,3 , 1, 4 , 1,5 , 1,6 , 2,1 , 2, 2 , 2,3 , 2, 4 , 2,5 , 2,6 ,
3,1 , 3, 2 , 3,3 , 3, 4 , 3,5 , 3,6 , 4,1 , 4, 2 , 4,3 , 4, 4 , 4,5 , 4,6 ,
5,1 , 5, 2 , 5,3 , 5, 4 , 5,5 , 5,6 , 6,1 , 6, 2 , 6,3 , 6, 4 , 6,5 , 6,6 ,共36种,
其中点数相同的有 1,1 , 2,2 , 3,3 , 4,4 ,
6 1
5,5 , 6,6 ,共6种,所以所得点数相同的概率是 = .
36 6
1
故答案为:
6
2sin 3cos 1 cos 0 2 tan 3 114. 2【详解】由 ,得 ,所以 ,解得 tan = - 2,
sin 2cos 4 tan 2 4
故答案为: 2
15.3 1或 【详解】因为点(2,-1)和点 0,3 到直线 x my 4 02 的距离相等,
所以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答案第 3页,共 6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
2 m 4 3m 4
1 1,解得m 3或m ,故答案为:3或
1 m2 1 m2 2 2
3 1
16.0 a 【详解】函数 g x f x x a存在 3个零点,等价于 f x y 1与 x a有
4 2 2
3个交点.
1
画出函数 f x 和 y x a的图象,如下图.
2
1
由图知,要使函数 f x 和 y x a有 3个交点,
2
3
则 a 0
3 3
,即0 a .故答案为: 0 a
4 4 4
17.(1) x 2y 3 0 (2)2x y 5 0
y 1 x 1
【详解】(1)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 l1 : ,∴直线 l1的一般方程为 x 2y 3 0;2 1 1 1
4 2 1
(2)显然 BC边的中点坐标为 1,3 .∵BC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3 1 2 ,
∴直线 l2的斜率为 2.∴直线 l2的方程为 y 3 2 x 1 ,即2x y 5 0.
13 7
18.(1) (2) k
9 3

【详解】(1)由题意可知 b , 2 , c 4 , ,所以 b c 4 , 2 ,
5
3 4 9 13
又 a b c,所以 2 ,解得 2 ,所以
.
8 9
9

(2)由题意可知 a kb 3 k , 2 2k , 2b c 6,3 ,
r r 3 k 6m 7
因为向量 a kb与向量 2b c共线,所以 a kb m 2b c ,即 2 2k ,解得 k . 3m 3
π
19.(1) (2)6
3
【详解】(1) ABC中,已知 3asinC ccosA c 0,
由正弦定理可得 3 sin AsinC sinC cos A sinC 0,
π
∵sinC 0,∴1 3 sin A cos A 2sin(A )
6
答案第 4页,共 6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
π 1 A π π , 5π A π πsin(A π ) ,△ABC中, ,∴ ,∴ A .6 2 6 6 6 6 6 3
1 π
(2) a 2, ABC的面积为 3, ∴ 3 bcsin ,解得bc 4 .
2 3
2 2 2 π 2
由余弦定理可得: a b c 2bccos b c 3bc 化为b c 4 .
3
bc 4
联立 ,解得b c 2 ∴b c 2,所以周长为 6.
b c 4
20.(1)117.8分 (2)132.5
a c 2b 2b a c 3a b 3【详解】(1)因为 ,且 c 2a,所以 ,可得 a,
2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 0.004 a b 2c 0.020 0.024 10 1
所以 (0.048
13
a) 10 1,解得a 0.008,所以b 0.012、 c 0.016,
2
所以估计甲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
(0.004 85 0.012 95 0.016 105 0.020 115 0.024 125 0.016 135
0.008 145) 10 117.8(分).
(2)设第80百分位数是m,
由 0.004+0.012+0.016+0.020+0.024 10 0.76 0.8,
0.004+0.012+0.016+0.020+0.024 0.016 10 0.92 0.8
得m [130,140),则 (140 m) 0.016 0.008 10 1 0.8 解得m 132.5 .
21.(1) 4 21证明见解析; (2) .
7
【详解】(1)在四棱锥 P ABCD中,取PC中点Q,连接MQ,DQ,
如图,由 AB BC CD DA AC,得四边形 ABCD是菱形,
且 ABC 60 ,
M ,N 1因为 分别为PB, AD的中点,则MQ / /BC / /ND,MQ BC ND,
2
于是四边形DQMN 是平行四边形,有MN / /DQ,
而DQ 平面 PCD,MN 平面 PCD,所以MN / /平面 PCD .
(2)由(1)知, AD / /BC ,BC 平面 PBC, AD 平面 PBC,则 AD / /平面 PBC,
于是点N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点A到平面 PBC的距离d ,
由 PA 平面 ABCD, AB, AC 平面 ABCD,得 PA AB,PA AC,而 PA AC 4,
答案第 5页,共 6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
则PB PC PA2 AC2 4 2, PBC底边 BC上的高
h PC 2 1 ( BC )2 (4 2)2 22 2 7 ,
2
1 1 1于是 PBC的面积 S PBC BC h 4 2 7 4 7,而 S ABC AB BC sin 60
4 3,
2 2 2
由V V
1 1
A PBC P ABC ,得 S d S PA,即3 PBC 3 ABC 4 7d 4 3 4
,解得 d 4 21 ,
7
所以点N PBC 4 21到平面 的距离是 .
7
22 105.(1)证明见解析 (2)
35
【详解】(1)证明:取 AD中点 O,连结 PO,CO,
因为 PA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O AD.
又因为 AD / /BC , ACB 60 ,所以 DAC 60 ,
因为 AD DC 4,所以 CA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O AD,
又因为PO CO O,且 PO,CO 平面 POC,所以 AD 平面 POC,
因为 PC 平面 POC,所以 PC AD.
(2)解:由平面 PAD 平面 ABCD,平面 PAD 平面 ABCD AD,
PO AD且 PO 平面 PAD,所以PO 平面 ABCD,
以O为坐标原点,以OA,OC,O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轴, y轴和 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在 ABC中由余弦定理: BC 2 AC 2 2BC AC cos60 AB2 ,
因为 AB 2 3, AC 4,可得 BC 2 4BC 4 0,解得 BC 2,
可得 B 2,2 3,0 ,C 0,2 3,0 ,D 2,0,0 , P 0,0, 2 3 ,

所以 PB 2,2 3, 2 3 , PC 0,2 3, 2 3 ,PD 2,0, 2 3 .
m PC y z 0
设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m x, y, z ,则 ,
m PD x 3z 0

取 z 1,可得 x 3, y 1,所以m 3,1,1 ,

PB m 105
设直线 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 ,则 sin cos PB,m ,
PB m 35
PB PCD 105即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35
答案第 6页,共 6页
{#{QQABJYQQogigQBBAARhCAQ1gCAEQkAECCKgGxBAIoAIByR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