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0 10: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低阶目标:
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之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周恩来救国济世的抱负。
高阶目标:
感受周恩来救国济世的抱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之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周恩来救国济世的抱负。
2.感受周恩来救国济世的抱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课时】1课时
【知识链接】
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1911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沈阳上学。当魏校长在课上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时,有人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只有周恩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年,周恩来才12岁。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东渡日本。在临别时刻,他给同学赠言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已经显示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与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制定了我国的外交路线、方针、政策,并且以其非凡的才能,卓有成效地贯彻执行,使社会主义新中国一扫旧中国任人欺凌的屈辱面貌,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国际上的普遍尊敬和赞扬,很多世界政要都称赞他“是一位卓越的谈判家”“是世界上罕见的伟大外交家”。
周恩来从1974年6月1日生病住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587天里做过大小手术14次,平均40天做一次,其间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召开会议40次……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抱病操劳国事,他说:“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们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
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伟人,会在历史中永生。周总理虽然已经离开我们46年,但他鞠躬尽瘁的精神永远感染着我们,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奋斗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的年轻人!
背景探寻: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吞食中国领土、占领中国军事要地,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并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租界。虽然租界的主权仍属中国,但在租界的洋人却可以胡作非为,中国人民则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那个时期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艰难,多少家庭吃了上顿没下顿,多少孩子沦落街头行乞。穷苦老百姓怀抱幼儿,面黄肌瘦,衣不遮体,过着街头流浪乞讨的生活。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混乱阶段。国家内部历经晚清政府、北洋军阀,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政府成立,政治变革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面对软弱无能、贫穷落后的中国政府,帝国主义国家趁机大肆侵略,强迫中国政府割地赔款。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常在自己的领土上被外国人欺辱,大家敢怒不敢言。
“支那”这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在甲午战争之前,尤其是清朝之前,日本人一直把中国当成天朝上国,但甲午战争赢了大清,让日本人对大清开始了蔑视。支那最早来源于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有智慧之意。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申报了近三十个参赛项目,派出了69人的代表团。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即遭淘汰,最终全军覆没。据说,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并题为"东亚病夫"。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旅顺大屠杀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死者葬於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三件事,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研学流程】
导入
1.出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 读书。
师:这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 ,读—— :为中华之崛起 读书。
师:在课 中有 个词和课题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 ,找到这个词,圈出来。
生:中华不振。
师:“中华不振”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就是——中国(落后、衰败、软弱)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仅仅是这个词的表 意思,这四个字还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历史。
二、重点研读,深入感悟。
过渡语:让我们跨越时空,回到那段令 痛 的历史。
任务一 :志从何而起,感受“不振”
【学】1.默读课文11-16 然段,思考:从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中华不振”?用横线勾画出来,想一想并做好旁批。
2.小组成员轮流讨论。
方法指导:小组选择一处进行探究,读好相关语段,结合拓展资料谈观点,进行汇报。
★汇报方式(按顺序汇报):
组长: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版图被占”/“租界内外生活对比”/“国民受辱”这个方面。
组员1:请大家看到(课本/拓展资料) 第几段 ,我通过 哪句话 感受“中华不振”,因为: 。
组员2:我们通过朗读传递我们的体会……
小组汇报,相机引导。
预设一:“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体现了形势严峻,人们的辛酸。
教师:伯父的告诫让你们小组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这是中华的土地,孩子们却不能……这是中华的土地,人们……这可是中华的土地,发生事情,却……,是啊,国家的处境……说不出的辛酸。
在当时的中国,哪里仅仅只有奉天一个地方需要国人绕道走……
出示(拓展资料)请生读。
PPT: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吞食中国领土、占领中国军事要地,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并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租界。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的不满与愤恨,洋人肆意妄为,国人倍受欺辱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英国7处、日本5处、法国4处、德国2处、俄罗斯3处、意大利1处、奥匈帝国1处、比利时1处,还有公共租界2处。
师:在当时的天津,一块小小的土地上,
天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出示图片)(自己的国土,却被外人占尽)
这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却是一处处被列强夺去的中国领土。偌大的中国领土,被帝国主义列强贪婪、无耻、蛮横地瓜分!而作为这块领土的主人——中国人,却无法在自己的领土上自由行走。
这真是——(生)中华不振!
预设二: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师:怎么个不同呢?
生: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在当时的租界挂着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师:这是热闹非凡的租界,是中国的土地,却不允许中国人进入。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在哪里?出示图片,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租界外是这样,而租界内却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师:这鲜明的对比一定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把你的情感融入声音,读一读。
师: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满大街傲然行走的竟是那些外国人!
真是——(生)中华不振!
预设三:
“只见人群中有个...,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体会到了外国人的蛮横无理,中国巡警(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愤慨和无奈。
师生配合朗读:
这个妇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
师:面对这样的遭遇,孩子们,你想说什么?(天理何在?正义何在?)是啊?这是咱们的国土,在咱们中国土地上,我们的人民却无处伸冤。
师:当时的围观的中国人和你们一样,愤恨,他们(都紧握着拳头)他们为何不挥拳对准敌人?因为——中华不振!
师:饱受欺凌的不仅仅是国民,整个国家都在列强的欺辱之下,出示不平等条约:
桩桩件件的不平等条约都是列强侵略的证据,不仅是这些,就连被称为”万园之园……
播放《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列强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
因为——中华不振啊!
任务二:志当存高远,读书“崛起”
过渡语:数以千计的条约,条条都是丧权辱国的证据;说不完的事件,件件都是国民受辱的伤痕!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周恩来一直在想: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师:难怪……当魏校长问到为什么而读书的时候,周恩来会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少年立下恢弘之志后做了什么呢?课件出示周恩来实践报国之行(学生读)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就是——周恩来!12岁那年的沉思,让他一生为之奋斗。
三、拓展延申,书写志向
任务三:我辈当效此生,民族复兴
难怪魏校长在听到年仅12岁的周恩来的志向后连声赞叹—(生接读)有志者当效此生!
(师)在中华不振的昨天,华夏儿女—(生接读)有志者当效此生!
(师)在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今天,华夏儿女—(生接读)有志者当效此生!
孩子们,如今的中国……(出示当下中国强大的证据)
中国的经济潜力非常大。我国GDP破110万亿 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30%。中国的军事实力在不断增强。4亿军队。双航母,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防空系统和能力,目前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全世界的排名位列第三。中国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实力。从神州系列到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中国世界工厂的称号实至名归。14亿人。人民万众一心,疫情下一声令下足不出户。
如今的中国,全民崛起
我们二十大的刚刚完满落幕,习总书记强调
时代在呼唤,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祖国的期望!
孩子们,少年强则国强,伴着祖国繁荣发展的主旋律,立下我们的读书誓言:仔细想一想,你为什么而读书?说说自己读书的目的和理由,联系生活,想一想,写下来。
学生汇报自己的志向。
小结:孩子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如今的祖国繁荣富强,昔日沉睡的狮子,已经是屹立在东方之巅的雄狮。国家已经崛起,当下的你们需要树立远大志向,为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我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