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3 积的变化规律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时重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例题设计分三个层次:(1)研究问题:在两组乘法算式中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2)归纳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德变化规律的普遍性。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等知识,并且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将规律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合作交流和归纳总结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核心素养 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的规律性。
重点 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难点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链接 1.竖式计算。 2.解决问题。 高铁每分钟约行驶6千米,那么高铁2分钟约行驶多少千米?20分钟呢?200分钟呢? 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探究新知 探究点 积的变化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1)课件出示第(1)组算式: 6×2=12 6×20=120 6×200=1200 师:仔细观察算式中的因数和积,你们找到它们的变化规律了吗?把你们的发现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会发现第一个因数都是6,第二个因数先由2变成了20,再变成了200,分别扩大到第一个数的10倍、100倍,积先由12变成了120,再变成了1200,也分别扩大到第一个数的10倍、100倍。也有学生会说发现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数乘了几,积也会乘几。(教师适当板书) (2)师引导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3)你能试着再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 (1)课件出示第(2)组算式: 20×4=80 10×4=40 5×4=20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说出来。 预设:学生也会发现一个因数不变,积随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会除以几。 (2)师引导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3)师追问:这里可以除以0吗? 预设:学生会发现一个数除以0没有意义,所以这里不可以除以0。 3.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 得出结论:(课件出示或板书)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 这个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同时观察两组算式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鼓励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出发现的规律,再引导其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概括小结。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在学生归纳总结规律之后,适时进行讲解和强调,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易于突破难点和易错点。
课堂检测 1.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2题. 3.拓展练习. 4.拓展练习.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 课堂知识点总结: 3. 自我课堂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 补充《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 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课后反思 亮点:本节课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相互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不足之处:在讲解算理时,学生说的少一些,不能让所有学生真正理解算理。 课堂教学建议:在教学时,要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对算理的理解,从而在让所有学生完成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计算,也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