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十章 极地地区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十章 极地地区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0 13:0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极地地区
七年级 / 第十章 极地地区
课程标准: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阅读图文资料,在地图上找出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归纳在极地地区判别方向的方法。
通过案例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原因。
1
2
学习目标
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若参加南极考察团,需要提前准备哪些物品以及必备常识?
新课导入
独特的自然环境
1.在世界地图中指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2.观察地球极地俯视图,说出极地地区的范围。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3.观察地球极地俯视图,识记南极地区周边大洋与北极地区周边大洲的名称及位置。
印 度 洋

西




北 美 洲




4.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 秒。
气温 降水 风速 代表动物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冰雪高原)


较低
较少
较小

(白色荒漠)
(风库)
企鹅、磷虾等
北极熊、海豹等
平均海拔
南极地区 2350m
北极地区 小于100m
5.结合所给资料,探究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的原因。
(1)南极地区海拔高,气温更低,冰层厚;
(2)南极地区地表被白色的冰盖覆盖,白色反射太阳光强;
(3)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若参加南极考察团,需要提前准备哪些物品?
……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我国在极地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5个,分别是长城站(1985.02.14)、中山站(1989.02.26)、黄河站(2004.07.28)、昆仑站(2009.02.02)、泰山站(2014.02.08)。第六个科学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建成。
科学考察的宝地
1.在极地地区俯视图中,分别找出我国5个科考站的位置。
2.仔细观察5个科考站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已建成的5个中国科考站中,只有一个科考站位于北极地区,请说出它的名称。
(2)说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中国科考站名称。
(3)说出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方向。
黄河站
长城站
东南方向
W
E
S
N
长城站 1985.02.14
中山站 1989.02.26
黄河站 2004.07.28
(北极地区)
昆仑站 2009.02.02
泰山站 2014.02.08
科考站建成时间
南极地区气候统计图
北极地区气候统计图
3.探究南极地区科考站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的原因。
南极地区2月份为暖季,此时有极昼现象,白天时间长,气温稍高,热量较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
4.探究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设计的原因。
南极地区冬季经常刮起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避免了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5.说出两极地区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①开发极地地区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用以缓解资源紧张局面;
②极地考察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大量捕杀鲸鱼等海洋动物
石油泄漏,海鸟受污染
极地冰川融化,北极熊失去栖息地
1.说出下列图片反映的环境问题并简要说明原因。
阅读材料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南极地区,这片洁净的土地,不能受到污染。这是各国南极考察队员的共同心声。在南极地区,队员们外出考察,都要把用完的酒瓶、罐头盒装今袋子封好。有时甚至把粪便也要装入塑料袋,带回站上处理。有些垃圾还要带回本国处理,不能随便扔掉或烧掉。
2.为保护最后一块净土,请你提出合理措施。
一、签订与制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二、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回收、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