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将班级、座位号、姓名在答题纸密封线内指定位置填写清楚;并请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案涂黑)。在本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蛰 (zhé) 居 蛩(qiòng)音 戕(qiān)害 熠熠闪光(yì)
B.赭(hè)色? 胆怯( qiè) 什刹(chà)海 黑魆魆(xū)
C.遒(qiú) 劲 犄角(jī) 惦念(diān) ? 一叶扁舟(piān)
D.挟(xié)持 蔓延(màn) ? 蒙骗(mēng) 夯实基础(hā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赵薇导演作品《致青春》打破了国内女导演的处女作票房纪录。谈及转型导演的原因,赵薇慨叹再红的演员也将只是时代的沧海一粟,演艺圈中的繁华热闹并不能使一个演员的演艺青春长青。
B、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市民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C、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多姿多彩,各有千秋。
D.在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 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 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将下列诗句前的数字填入文段中相应的横线上,正确的项( ▲ )(3分)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________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 _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_ 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A. (4)(2)(1)(3) B.(4)(2)(3)(1)
C. (2)(1)(3)(4) D.(2)(1)(4)(3)
5、在电视连续剧《北平无战事》中,除了七位影帝的出彩表演,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建丰同志”也成了粉丝们心中无法替代的第八位“影帝”。最近,一篇名为《谁可以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的质疑文章在网络和微信朋友圈中疯传,你认为身为下属的曾可达和王蒲忱,直呼蒋经国为“建丰同志”有无不妥?请说明理由。(4分)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后面6—9题。
周亚夫与细柳营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错误的一项( ▲ )(3分)
A.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军:驻扎。
B.上自劳军。 劳:慰劳,慰问。
C.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无何:什么也没有。
D.天子且至 至:来,到来。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①称善者久之 ②故为之文以志
B.①将以下骑送迎 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成礼而去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皇帝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的军官骑马接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这两支部队将领的治军有方,军官们对天子是尊重的。
B.皇帝的先头卫队到了细柳军营,没能进去。皇帝到了以后,也没能马上进入。在细柳营里,即使是皇上来,也要遵守军规。
C.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张得满满的,真是训练有素、时刻有备。
D.最后一节中写文帝对周亚夫的称赞,从侧面突出周亚夫将军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了周亚夫的“真将军”本色。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3分)
▲
⑵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3分)
▲
▲
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
▲
三、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0、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赞美江南的美好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未老莫还乡”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还乡须断肠”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每空1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 《论语》
②故木受绳则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君子生非异也, ▲ 。(《劝学》)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 (《师说》)
⑥纵一苇之所如, ▲ 。(《赤壁赋》))
⑦舞幽壑之潜蛟, ▲ 。(《赤壁赋》)
⑧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读本》材料(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20分)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至
①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②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途中,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③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④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⑤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值得夸耀的事迹。
⑥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红如胭脂,绿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⑦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节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语文读本》,有删减)
13.第一节末尾“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中的“秘密”在这篇文章中指什么?(4分)
答: ▲
14.第三节写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它们的余韵”的。(6分)
答: ▲
▲
15.文中第六节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啥好处?(4分)
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红如胭脂,绿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答: ▲
▲
16.文章第七节结尾处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这里的“他们”是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6分)
答: ▲
▲
▲
六、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材料(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18分)
人杰鬼雄(节选)
梁衡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17.从文中所给的信息看,韩愈被贬潮州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第六节的内容回答,作者为什么认为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6分)
答: ▲
▲
▲
▲
18.第6小节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结合全文,概括说明韩愈一生“悲”在何处?“壮”在何处?(6分)
答: ▲
▲
▲
19.从本文看,韩愈言行一致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七、微写作(10分)
20、报刊推荐:在你常读的报纸、杂志中,你最喜欢或最熟悉哪一种(报纸或杂志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150字左右。
▲
▲
▲
▲
▲
▲
▲
八、大作文 (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山东高密任教时,有一年,高一年级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时,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和作文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略胜一筹。
我们学校也有图书馆、阅览室,南京更是有很多图书馆,你肯定有去图书馆的经历,不妨把你的见闻、体验或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轻轻地来,又不得不悄悄地走,请以 “图书馆,我走了”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50字。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将班级、座位号、姓名在答题纸密封线内指定位置填写清楚;并请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案涂黑)。在本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 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 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答案】B
【解题思路】A成分残缺。应为“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语意不明。应为“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这”指代不明 D语序不当和成分残缺。应为“不仅公民”,后面“集合……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
4、将下列诗句前的数字填入文段中相应的横线上,正确的项( ▲ )(3分)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________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 _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_ 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A. (4)(2)(1)(3) B.(4)(2)(3)(1)
C. (2)(1)(3)(4) D.(2)(1)(4)(3)
答案:A. (4)(2)(1)(3)
5、在电视连续剧《北平无战事》中,除了七位影帝的出彩表演,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建丰同志”也成了粉丝们心中无法替代的第八位“影帝”。最近,一篇名为《谁可以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的质疑文章在网络和微信朋友圈中疯传,你认为身为下属的曾可达和王蒲忱,直呼蒋经国为“建丰同志”有无不妥?请说明理由。(4分)
▲
▲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①称善者久之 ②故为之文以志
B.①将以下骑送迎 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成礼而去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参考答案:C。都是连词,表承接。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皇帝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的军官骑马接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这两支部队将领的治军有方,军官们对天子是尊重的。
B.皇帝的先头卫队到了细柳军营,没能进去。皇帝到了以后,也没能马上进入。在细柳营里,即使是皇上来,也要遵守军规。
C.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张得满满的,真是训练有素、时刻有备。
D.最后一节中写文帝对周亚夫的称赞,从侧面突出周亚夫将军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了周亚夫的“真将军”本色。
参考答案:A。“这两支部队将领的治军有方,上上下下对天子是尊重的”,不是作者要突出表现的内容。从作者的倾向性看,主要是通过这两个军营军纪不严,来突出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3分)
▲
参考答案: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⑵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3分)
▲
参考答案: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
三、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0、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赞美江南的美好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碧于天的春水,赞美江南风景的美。听雨眠的画船,赞美江南生活之美。皓腕凝霜雪的垆边人,赞美江南的人美。(答出春水等三种意象,就给满3分)
11、“未老莫还乡”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还乡须断肠”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问:“莫还乡”实际上是想回家乡,但有不能回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未老”是第三层意思,意思是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有点儿意思,就算对,3分)
第二问:家乡不如江南好,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依恋、赞美之情。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写江南的好,是为了表现思乡的愁苦。(说出一点儿意思就给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每空1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 《论语》
②故木受绳则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君子生非异也, ▲ 。(《劝学》)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 (《师说》)
⑥纵一苇之所如, ▲ 。(《赤壁赋》))
⑦舞幽壑之潜蛟, ▲ 。(《赤壁赋》)
⑧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赤壁赋》)
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途中,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③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④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⑤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值得夸耀的事迹。
⑥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红如胭脂,绿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⑦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节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语文读本》,有删减)
13.第一节末尾“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中的“秘密”在这篇文章中指什么?(4分)
答: ▲
答案:山路的尽头曾经有过人类生活的村庄,(2分)有过房屋,有过田园。(2分)
14.第三节写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它们的余韵”的。(6分)
答: ▲
▲
答案:⑴养育过山村人的泉水(或溪水);⑵围绕过村庄的鼠曲草;⑶滋养过山村人的彩菌。(每点2分)
15.文中第六节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啥好处?(4分)
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红如胭脂,绿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答: ▲
▲
答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的菌子色彩缤纷和旺盛的生命力。(意思对,就给4分)
16.文章第七节结尾处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这里的“他们”是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6分)
答: ▲
▲
参考答案:
第一问:“他们”是指曾经生活在山村里的人们,也包括山村土地上的一切自然风物。(2分,答到其中一方面就给2分)
第二问:(1)作者认为人与人(“我”与他们),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2)如今土地上的一切(自然风物)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3)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每点2分,答出两点就给4分)
六、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材料(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18分)
人杰鬼雄(节选)
梁衡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17.从文中所给的信息看,韩愈被贬潮州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第六节的内容回答,作者为什么认为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6分)
答: ▲
▲
参考答案:
韩愈是因为宪宗迎佛骨而勇敢进谏,最终被皇帝认为抗龙颜、揭龙鳞而遭到贬谪。(3分)
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而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3分)
18.第6小节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结合全文,概括说明韩愈一生“悲”在何处?“壮”在何处?(6分)
答: ▲
▲
参考答案:
韩愈一生屡遭贬斥,仕途十分不顺,这是“悲”。(3分)
韩愈能走出个人低落的心境,为官一方,造福百姓,做出了诸多业绩,这是“壮”。(3分)
19.从本文看,韩愈言行一致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
▲
答题参考:
①为官不说假话:针对宪宗迎佛骨冒死进谏;②为文不说空话:倡导古文运动,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③为政务求实绩:为潮州人民做的四件实事,亲自参加平定叛乱,晚年时还亲自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每点2分)
七、微写作(10分)
20、报刊推荐:在你常读的报纸、杂志中,你最喜欢或最熟悉哪一种(报纸或杂志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150字左右。
写作参考:
要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了解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情况,考查同学们对报纸真正的了解。一般来说,一从版式这个角度,一从报纸内容角度来看。
八、大作文 (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山东高密任教时,有一年,高一年级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时,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和作文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略胜一筹。
我们学校也有图书馆、阅览室,南京更是有很多图书馆,你肯定有去图书馆的经历,不妨把你的见闻、体验或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轻轻地来,又不得不悄悄地走,请以 “图书馆,我走了”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50字。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诗歌,体裁不限。一般来说,人人都有话可说,字数也不必太多,偏题的不会多。打分不必太严,只要孩子们从图书馆的进进出出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行。可以采用切入分评分法,快速打分。可以以50分切入,5分一个档次,上下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