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学习目标】
1.读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西北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西北地区气候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难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21年暑假中地参组织了两条西北地区地理研学摄影采风活动。老师怀着激动的心情也报名参加了。说到西北,我会想到七彩丹霞的红,鸣沙山的黄,祁连山的白;我会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风光;我也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美草原。提到西北你会想到什么?下面希望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认识我国西北地区。
新课讲授:
第一站:印象之大漠风情
教师:同学们,老师本次要出外旅行的目的地在哪呢?
活动1:学生阅读地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教师: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沙坡头景区,一下车眼前就是漫漫黄沙,并且游客们都是全副武装。小组讨论:夏季西北出行,应该准备哪些必备衣物。
活动2:展示气温折线和降水柱状图、全国全年日照时数表、乌鲁木齐六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学生通过读图归纳出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干旱、光照强、温差大。
教师:读图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3:展示我国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和夏季风示意图。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归纳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自然原因。
教师:帮一帮:一位旅游者忘记了这三幅图片的具体拍摄地点,请你来帮其找到这三幅图片的拍摄地点。
活动4:展示西北地区植被景观。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三地的位置,让学生感知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的差异性。
第二站:印象之黄金奶源地
教师:第二站中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下车就被眼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给震撼到了。思考西北地区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而非种植业?。
活动1:展示我国降水分布图和我国牧区分布图。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理解气候干旱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类型。
活动2:展示内蒙古和新疆牧区的图文资料,学生归纳出西北地区两大牧区的差异。
第三站:印象之瓜果之乡
教师:第三站我们来到了乌鲁木齐,大街上满是琳琅满目的水果,色泽诱人。思考从气候条件分析其水果品质优良原因。
活动1:展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分布图,学生通过读图说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
活动2:展示乌鲁木齐的气温折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学生通过分析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对水果品质的影响,从而理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水从哪来呢?
活动3:展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分布图。学生通过图文资料总结出西北地区的灌溉水源。从而理解干旱的气候对西北地区农业的影响。
活动4:展示坎儿井的构造图和观看视频资料。学生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坎儿井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西北地区的研学路线,我们明确了西北地区的范围,了解了其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原因;我们知道了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原因以及内蒙古和新疆牧区的不同;我们具体从气候角度分析了其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西北地区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地分布。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后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优点:1.三大印象,八个问题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让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清晰且完整;2.材料充分、简练,为结论的得出做了很好的铺垫;3.总结的及时。结束一部分立即运用板书对此进行小结,试题训练时有学生展示并点评,总结很到位。4.所有问题都源自生活,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
主要的不足有:1.大情境和小情境没有一贯到底;2.板书可以再更富一些;3.问题串太多,太碎;4.留给学生思维时间太少,材料使用的不是很充分,节奏太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