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0 12: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三国鼎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认识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统一与局部统一的政权: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方)
统一与局部统一的作用:
政局较为稳定,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民族交流往来频繁,民族交融加强;文化发展进步为隋唐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历史时空轴(横向追溯)——300年间的东西方
三世纪危机:276年阿勒曼尼人、法兰克人等蛮族部落践踏高卢、西班牙和意大利。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罗马世界
“上帝之鞭”阿提拉于434年策马欧洲,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古典宣告结束。
反思:横向比较东西方这300年历史走向,缘何迥异?
东汉
三国
(220-280)
西晋
266-316
十六国
(304-439)
东晋
(317-420)
(前秦统一北方)
(383 淝 水之战)

220

222

221




南朝(420—589)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本课时间轴

隋朝统一

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目 录
一、分裂到统一:三国与西晋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三、北方的形势:十六国与北朝
266,司马炎代魏建晋
263,司马昭灭掉蜀汉
280,灭吴,完成统一
结束东汉末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进程:
意义:
1、裂土而王的三国(220-280)
2、短暂统一的西晋(266-316)
一、分裂到统一:三国与西晋
时 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定 都:洛阳

时 间:221年
建立者:刘备
定 都:成都

时 间:222年
建立者:孙权
定 都:建业

263年
曹魏权臣司马昭
发兵灭蜀
266年
司马炎代魏称帝
建立西晋
280年
西晋灭吴
完成统一
探究:三国鼎立仅仅是“鼎力”吗?
该阶段与西晋短期局部统一有何联系?
统治集团,昏庸无能
八王之乱,耗费国力
胡人内迁,矛盾激化
晋武帝
晋惠帝
晋怀帝
晋愍帝
“太康之治”
316亡
弱智
→贾后乱政
→八王之乱
匈奴
卷入
短暂原因
2、短暂统一的西晋(266-316)
29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司马衷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久。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趁机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汉,相互攻伐。匈奴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永嘉之乱),316年匈奴攻破长安,西晋灭。
一、分裂到统一:三国与西晋
一、分裂到统一:三国与西晋
西晋
北方:十六国
南方:东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1、东晋建立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2、东晋门阀政治
① 士族的形成
西汉
买田占田
外戚任子
经济贵族
政治贵族
世族萌芽
新朝
王莽改革,打击新贵族,失败
东汉
豪族支持之下建立
经济势力
政治势力
累世学术
世族发展
魏晋
世族成为社会核心
腐蚀选举
把持中央
操纵地方
世族支配
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明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参考资料:蒙思明著:《魏晋南北朝的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70页。)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② 士族专权:门阀政治
帝(晋元帝司马睿)登尊号,百姓(百官)陪列,命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元帝正式登基的时候,文武百官列队陪侍,元帝让王导上来和自己一起坐在御床上。王导坚决推辞,以致于元帝请了三四次,王导说:“如果太阳也和地下万物一样,那么老百姓该到哪里沐浴光辉呢?”
初帝(晋成帝司马衍)幼冲,见导,每拜。又尝与导书手诏,则云“惶恐言”;中书作诏,则曰“敬问”。于是以为定制。
当初,成帝年幼,每次见到王导,都要下拜。又曾在给王导的诏书上写着“惶恐地说”这样的话,中书省起草的诏书,则称“敬问”
——晋书·卷六十五 王导传
皇权独尊的皇帝,面对士族王导,为何如此谦卑?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2、东晋门阀政治
西晋琅琊王司马睿,本来不具备在江左运行皇权的条件,他在晋室诸王中既无威望,又无实力,更无功劳,如果不借助于门阀世族的扶持,根本没有在江左立足的余地……南渡士族也需要司马睿政权的保障,这同样是政治条件使然。两晋之际胡羯交侵,民族危机骤现……他们只有奉晋室正朔,拥晋室名号,才是保全自己家族利益的最好办法。
——田余庆:《论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2)
阅读材料,说说东晋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1.司马睿需要士族的支持:他缺乏独自建立政权的威望和实力。
2.士族需要司马睿的政治号召力:他们需要借助司马氏稳固朝政,维护家族利益。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兰亭曲水图,山本若麟绘,1790年
士族 重要人物
琅琊王氏 王导、王敦
颍川庾氏 庾亮、庾冰、庾翼
谯国桓氏 桓温、桓玄
陈郡谢氏 谢安、谢玄、谢石
东晋四大家族
东晋门阀政治
③ 士族衰落
1.鄙薄武职,脱离军权
2.不耐烦剧,只愿出任俸禄优、品级高、事务清闲的“清官”。
3.婚宦与寒人划清界限,隔绝来往。
衰落之因: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均定都建康。
南朝宋、齐、梁、陈,再加上此前定都于此的孙吴和东晋,统称“六朝”。
朝代 建立者 存在时间 都城
宋 刘裕 420 —— 479
建康
(今南京)
齐 萧道成 470 —— 502
梁 萧衍 502 —— 557
陈 陈霸先 557 —— 589
② 南朝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指会稽)带海傍湖,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均指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即扬州,主要指今江苏、安徽两省南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问题】阅读材料指出江南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3、南方的开发
农 业: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高;
手工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如造船/造纸/织布/制瓷等。
商 业:商业活跃,城市繁荣。
南方统治者鼓励经济发展;
北民南迁,带去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表现
原因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3、南方的开发
影响
积极:
南方城市迅速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促进了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
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消极:
南方的过度开发,
破坏生态环境。
二、南方的发展:东晋与南朝
3、南方的开发
1、十六国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西南有十六国,出现割据局面;
多为少数民族建立,用中原年号、国号,学习汉制,民族融合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北方重新分裂
说明东晋十六国时期还存在着明显的民族隔阂,各种人心不一充满着民族矛盾。
三、北方的新生:十六国与北朝
北魏建立:
4世纪末,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
北魏孝文帝
改革
内容:平城迁都洛阳,改籍贯。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意义:顺应历史趋势,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 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为北方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出现打下基础。
北魏分裂:
北魏分列为
东魏西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2、北朝
三、北方的新生:十六国与北朝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历史解析
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强大,国民族隔阂很深。
经济上平城气候恶劣粮食供给经常出现困难。
军事上平城受到北方柔然的袭扰
地理位置上,平城位置偏僻,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洛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魏孝文帝迁都实际是一场北魏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以北魏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迁都洛阳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关键性行动,为后来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文言翻译:①释义:佛教理论。②钦明稽古:庄重明察,通晓古典。③协御天人:统筹天意和人事。
解读:材料从史料实证的素养角度,引用《魏书》中的记载,高度赞扬了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修养,并对其改革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史料阅读、教材第32页——对孝文帝的评价
辩证认识:从《魏书》对北魏孝文帝个人能力的肯定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辩证认识历史是人民推动的,英雄人物起到引领作用,也就是说要用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评价孝文帝。
朝代更替频繁,多个政权并立,南北对峙。
小统一大分裂。
大统一和局部统一的时间长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分裂的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南北对峙,同时又是一个民族的交融的时期,各民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民族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这种民族交融为后来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思维点拨
阶段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
政局演变: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之后重新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经济发展: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民族关系: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魏晋以来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北方汉民族为躲避战乱而南迁,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文化: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而走向融合,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异彩纷呈
本课小 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分裂中孕育统一
朝代:宋、齐、梁、陈
士族崛起,江南开发
短暂统一

北朝
南朝北朝
南朝


北方十六国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
三国
西晋
东晋、十六国
南方东晋
北人南迁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孝文帝改革。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同课章节目录